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方李莉]走向田野的艺术人类学研究(7)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学苑出版社网站 方李莉 参加讨论

    如此情景,印证了黑格尔所说的话:“艺术对于我们现代人已是过去的事了。它已经丧失了真正的真实和生命,已不复能维持她从前的在现实中的必需和崇高地位,毋宁说,它已转移到我们的观念世界里去了。现在艺术品在我们心中激起来的,除了直接享受以外,还有我们的判断,我们把艺术作品的内容和表现手段以及二者的合适和不合适都加以思考了。所以艺术的科学在今日比往日更加需要,往日单是艺术本身就可以使人满足,今日艺术却邀请我们对它思考,目的不在把它再现出来,而是用科学的方式去认识它究竟是什么?”(黑格尔,1997:15)
    现在距黑格尔的这一讲话已一百多年了,我们对艺术作过一些科学的思考吗?已经有了一些科学的论断吗?什么是艺术?什么是艺术的本质?这个已经谈论了一百多年的话题到现在反而越来越谈不清楚了,甚至连艺术的边界如何界定到现在也开始出现问题。一直认为是自律的、封闭的艺术系统,现在已成为开放的和日常生活融为一体的社会系统的一部分。艺术真的会在我们这个时代终结吗?
    正如冈布里奇所说:“我们时代的情形是这样的,在其中,艺术放弃了与超验存在王国的任何联系,失掉了它作为一种世界观——一种对世界或历史的解释方式——的特征。”现代艺术最大的困境在于其背后意义世界的被抽离,没有意义只有外在形式的艺术,还有存在的基础吗?“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很容易把艺术牺牲给表面的“美”的外观,使艺术缺乏深度内涵的表达和富有穿透力的塑造。
    “对此,后期印象派已曾指责过,他们早已担心意义和内涵的空泛。这其实也是对美国波普艺术某些形式的指责,这些艺术很大程度上是直接从娱乐用品上或广告中信手拈来的绘画主题和媒介,只通过丝网印刷及诸如此类的方法略加处理,仅是制版的陌生一点而已。这种美国式的‘印象主义’,将瞬间用图片记录下来,杂耍式地不负责任,只会出现幼稚的文化乐观主义的赶时髦心态。这种‘印象主义’很可能是临摹的,无所用心地将这个消费社会所提供的东西拿来,它连法国印象主义那种富有情调的东西也不具备,简单制造、复印过诸如可口可乐瓶的人工现实,照搬复印品和玩偶,沾沾自喜于一种幼稚的诗意化的物品世界——他们远不像达达派、超现实主义那样具有批判意识。”“由此,艺术很容易成为人工的——美术的模仿状态。甚至连快速消费艺术、垃圾艺术、乡间艺术——那种表现荒凉风景的艺术,也同样为文化工业机械主义者们所利用,以迎合市场的需求,它们保存下来的是比‘美术’更糟糕的东西。”(汉斯·昆等,1995:32-33)这是一位德国学者写的话,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艺术在失去它意义的根基后,所进入的一种虚无主义的视域。
    面临艺术的如此状态,我们应该如何去研究它?如何去认识它?甚至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认识它?这些问题是目前在艺术学研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笔者认为,唯有引进人类学的方法和视角才能达到对其有较客观和较全面的认识。当然,笔者的这一认识,并不是由于人类学一直宣称自己的研究是一种客观的、科学的研究,尽管人类学有如此的理想与动机,但事实上人文学科是很难做到完全客观和科学的,而且绝对的真理也是不存在的。只是笔者认为,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有其可取之处,艺术理论的研究往往是从理论到理论的形而上的抽象思辨,其追求的是普适性的规律,是宏大叙事的理论体系。这样的研究方法容易走向空泛,容易在所谓的“艺术的本质”、“艺术的起源”、“艺术的自律性”、“艺术的他律性”等问题上转圈。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用人类学的眼光去注视艺术,把我们的视野打得再开一些——从纵向的、时间的维度来说,不仅注视有文字以后的文明时代,也注视到更早的无文字时代,甚至包括目前的后文字时代;从横向的空间维度来说,不仅注视欧洲、美国以及中国、日本、印度等这样的国家,也注视一些土著的民族,包括中国的少数民族;从社会分层来讲,不仅注意到上层精英的艺术,也注视到下层民众,包括大众艺术——我们对艺术的理解可能会更全面一些。
    从研究方法来讲,走出行而上的抽象思辨,将艺术还原到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作具体的分析与研究,观察其与日常生活及社会文化空间的种种联系,我们对艺术就会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如果用这一方法去研究,我们就有可能认识到,前工业社会的世界观是神话式的或宗教式的形而上学的。前工业社会制度的“合理性”或“认知性”,是来自社会各成员所共同接受的神话或宗教教义的哲学理论。这些世界观和包含在其中的各种信念、价值与知识,都是生活情境通过各种声音符号、图形符号的表达和记忆潜移默化到人们的心中,成为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背景知识”。它们之所以是背景知识,就在于人们只懂得运用它们而不知道它们的存在。这些由声音符号和图形符号所表达出来的背景知识,也是自然过程与社会过程相结合的产物,是生理潜能通过一个人面对其他人的过程而现实化,是一种社会性或文化性的符号网络。同时,由于根植于自然环境的物理性和人的生物性的基础上,它具有一定的时空性,属于连接自然和文化或社会的巨大过程系统,通过社会标准化的发音模式和图像式的符号功能在人的记忆轨道中储存,并被物化在许多的生活设备中。
    这些声音符号和图像符号,在艺术学的视野里,就是一种艺术的表达、艺术的形式,其物化的成果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品。视角不同,对对象的理解和看法就不同,如何将这不同视角看到的两个面结合起来研究,这就是以下我要探讨的。
    五、艺术人类学的研究任务
    正是因为研究的角度和方法不一样,艺术家认为,那些存在于前工业社会的土著原始艺术或农村的民间艺术,直接诉诸我们的审美感知,有关制作者是谁、制造目的何在这些问题的客观知识并不在其中起中介作用;而人类学家则认为,如果这些物品脱离了它特殊的背景知识境况,尤其是与它们生产和使用于其中的社会群体有关的背景知识,那么就不可能理解它们。一方面认为艺术是超时空的语言;另一方面则认为艺术有许多不同的语言,每种语言都需要单独学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