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定宜庄]清末民初的“满洲”“旗族”和“满族”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国民俗学网 定宜庄 参加讨论

    摘要:满洲、满族和旗人、旗族等不同称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含义。弄清这些称谓的含义,是我们进入清史和满族史研究的基础和门径,多年来却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由于学界运用这些名词时过于随意,从而引发混乱。本文旨在结合相关史料和历史背景,对这几个名词进行初步梳理,以期引发学界的重视和进一步探讨。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对中国以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场革命对于满族的影响更为深远。清朝覆亡,八旗制度解体。旗人作为一个社会群体消失的结果,是“满族”作为一个族群的重构和再生,这个曲折、复杂和痛苦的过程贯穿了1911年至1949年的整个历史时期。
    对于这个如今被统称为“满族”的族群百年来所经历的这一关键阶段的研究,国内学界迄今为止却仍然鲜少问津。研究清史满族史者,更多关注的是满洲入关之前,至多延伸到清朝中期的阶段;研究近代史的学者也自有他们更关注的一些话题。近年来将这个问题特别提出来的,反而大多是国外(主要是美国)学者。由于在英文中的Manchu一词,包含了许多汉语词义:满洲、满洲人、满人、满族,以及旗人、旗籍人、旗族。而国内学界多年来并未意识到这个看似简单的术语,涉及的却是某些至关重要的历史概念。因而,如我们使用过于随意,遂使什么是“满”这一问题变得复杂混乱,也往往成为产生歧义的焦点。故有必要予以辨析和澄清,这是本文写作的缘由。
     一、 清代的满洲与八旗“满族”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清代并无“满族”之称,只有满洲与八旗,二者既有重合,也并非同义。
    (一)何为“满洲”
    《清太宗实录》天聪九年(1635)十月庚寅条下:
    谕曰:我国原有满洲、哈达、乌喇、叶赫等名,向者无知之人,往往称为诸申。夫诸申之号,乃席北超墨尔根之裔,实与我国无涉。我国建号满洲,统绪绵远,相传奕世。自今以后一切人等,止称我国满洲原名,不得仍前妄称。
    这是一段凡习清史满族史者无人不知的一段话,但人们的注意力却多集中于“满洲”一词的出处和含义,相关解释凡十数种、数十种之多,但对于“满洲”所指究系什么,却鲜有人关注,以至于很多人将“满洲”看作是族名,而将“清”看作是国号。《满族简史》对此有如下一段叙述:
    1636年皇太极去汗号,称皇帝,改国号为大清……前一年,他并定族名为满洲,废除了诸申(女真)旧号。族名、国名的改称是有其客观原因的:一方面,统一后的女真各部需要有一个新的族名……另方面,多民族的辽东联合政权已不是“金”的国号所能概括。从此,“满洲”、“清”的名称正式沿用下来。
    这种将“满洲”作为“族号”的说法有着广泛的影响,也被后来的研究者深信不疑并且不断沿用。但事实上,皇太极此言甚明:“我国建号满洲”,满洲指的是国号,所谓“族号”则属子虚乌有。查满文原文:ereqijulesiyayaniyalma muse guruni da manju sere gebu be hvla(中文译作:此后所有人等称我国原有之名满洲),“gurun”,即满语的“国”之义。而“族”与“国”并非同义。这里产生的又一个问题是,如果“满洲”是国号,那么“清”又作何解释?事实上,清应该是朝廷的名字,就像唐、宋和明一样。皇太极也是在仿效明朝建立政权的时候,才改元崇德,并为自己取名“大清”的。
    “族”“民族”都是近代才出现的概念,满语的国(gurun)当然与今天的国也非同义。在清初,所谓的“族”,指的不是gurun,而是hala,即氏族。乾隆九年(1744)诸臣工奉高宗弘历之命编纂的《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下简称《通谱》)告竣,全书收录的1114个姓氏,即1114个hala,便是由官方钦定的“满洲”的组成部分,也就是满洲的主体和核心。从此,上至清朝皇帝,下至普通百姓,凡说“满洲”或者“满人”,指的就是爱新觉罗皇室以及这些被纳入《通谱》姓氏的人。这部官修《通谱》开篇即引皇帝谕旨:“著将八旗姓氏详细查明,并从前何时归顺情由,详记备载,纂成卷帙,候朕览定刊刻,以垂永久。”从皇太极为其命名,到乾隆帝为其编纂族谱,这一系列的行为,凸现了满洲是由清朝皇帝一手缔造的官方性质。而《通谱》的修成,则是这个共同体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按照谕旨要求,《通谱》详细记录了这些姓氏“归顺”八旗的时间、情由、原籍何地等,这些归顺者,也便成为各个姓氏的始祖。这就意味着,凡属“满洲”,就都是加入了八旗之人,而没有加入八旗的女真部落,则不仅在《通谱》失载,就是在整个清朝的历史时期,也不见有任何踪影,谁也不知是否还有这样的部落存在了。
    如今一提“满洲”,往往将其与“八旗满洲”等同,其实是不对的。《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对哪种人被编入,哪种人被排除,有着明确的原则,兹从凡例中列举几条:
    一汉军、蒙古旗分内有满洲姓氏实系满洲者,应仍编入满洲姓中。……一蒙古、高丽、尼堪、台尼堪、抚顺尼堪等人员,从前入于满洲旗分内,历年久远者,注明伊等情由,附于满洲姓氏之后,其间有不能划一之处爰列条例于左。一八旗高丽隶满洲旗分年久且人数无多,虽无名位,亦行载入,惟阿哈高丽开入佐领、管领下者已经分晰,不便载入。
    史料说得很明确,满洲人即使散入了八旗汉军和八旗蒙古中,也会将其析出并纳入《通谱》,而八旗满洲中的那些汉姓人,包括蒙古、高丽和各类尼堪(汉人),如果历年已经久远,准予附于满洲姓氏之后。满人未必都被纳入满洲八旗,而满洲八旗内也有因年深日久被接并附于旗内的蒙古、高丽和汉人,可知“满洲”和“八旗满洲”并不是可以完全等同的关系。“满洲”是清朝统治者的自称,他们对满洲的定义是很清楚的,即使在八旗之内,他们也奉行“首崇满洲”的原则,就是明显的例子。
    (二)只问旗民、不分满汉
    1583年,建州女真部酋长努尔哈赤起兵,统一女真诸部,随后在旧有牛录组织的基础上创建八旗制度,将所有归附人众纳入八旗,“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建立起后金政权,即清王朝的前身。他的后继者太宗皇太极又先后建立了八旗蒙古、八旗汉军。从此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一起共处于八旗制度之内,被统称为“旗人”。1644年,清军入关,建立清朝。八旗制度作为满洲统治者的统治基础和工具的作用,终清之世未改。“八旗为我朝根本”之说,在清历朝皇帝的上谕中经常可见。作为中国历史上统治中原时间最长也最成功的少数民族,满洲统治者建立的八旗制度,最鲜明地体现出清朝不同于汉族历代王朝的统治特征。
    清代的八旗组织从来就不是一个血缘群体,也非一个族群。它的成员构成十分复杂,满洲只是它的核心部分,围绕这个核心的,有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有内务府包衣旗人(其中包括满洲佐领、蒙古佐领和旗鼓佐领,旗鼓即汉姓,以及其他人构成的佐领),在他们之外,有开户人、有各种庄园旗地上的庄头、壮丁,还有因不同原因被编入旗籍,成为旗人或旗下家奴的为数甚众的汉、朝鲜、俄罗斯、回、蒙、越南等各种人口。清廷对于这些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对待方式,但“首崇满洲”的原则始终未改。清中期以后,当八旗内出现生计危机时,为保证满洲的利益,清廷采取“出旗为民”等诸项措施,将驻防汉军人丁和开户人从八旗内清除出去,八旗人口因此项措施而开始稳定,旗与民之间的界限,也是从这时起才开始明确起来。而经过这样不断流动之后仍然留在八旗之内的各种人丁,其社会地位也逐步巩固,并逐渐缩小了与满洲人之间的差距。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