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访谈笔谈座谈 >

清明:祭祀习俗电子化是前进吗?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新华网-扬子晚报 2011年 高丙中 记者 河伯 参加讨论

    清明将近,我们特地来聊一聊清明节的话题。
    2008年,清明节正式成为国家法定假日。数年过去,从节日到假日,清明的概念在人们心目中正在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而“清明小长假”的概念,也让清明这个本该安静的假日引起了一些如往常“黄金周”似的争论。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简单诗句的背后,其实是一种价值的恪守。我们特地邀请知名时评作者河伯先生作为特约记者,访问了著名的社会人类学学者、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导师高丙中教授。河伯先生和高教授在答问中对清明节的内涵思索,一问一答之间,亦可称为清明时令的时评佳作。
    特约记者河伯:我们发现,在清明节前一周,就有很多人去墓地祭扫,为了腾出清明三天假出去旅游休闲。有人质疑他们冲击了传统。
    高丙中教授:首先我们得区分一个问题,那些在网上议论这些话题的人,并不是去清明祭扫的主力人群。这些中高收入阶层,有一种参与公众话题的意识,也具备相应的能力与条件,但关心某一个事件并不意味着就会参与这个事件,他们制造出什么样的舆论,与实际上祭扫活动如何发生,并没有因果关系。
    即便是在传统社会中,清明祭扫也没有特别严格的规定,只要在清明节周围一段时间内祭扫,都是被传统所认可的,当然还有三年内的新坟节前祭扫等等更为细致的习俗。
    清明节是清明、寒食等好几个节气综合而成的节日习俗,它不仅包括个体与逝者的关系,也包括个体与王朝、家族的关系,除了祭扫先人,还包括登高踏青、盥洗驱邪等内容,反映的是万物勃勃生机中人们重新开始一年生活的姿态,所以即便是清明节出游、聚会,也是符合节日精神的。
     ●清明内涵: 假日?节日?
    特约记者河伯:当初包括您在内的学者们呼吁恢复清明、端午、中秋、除夕等节日,但现在越来越多人把清明看作假日而非节日,似乎有违初衷。
    高丙中教授:现代民族国家应该反映社会中大多数人的价值观,不过长期以来,我们都是贬低压抑大多数人的需求的。民国时期,1928年,包括除夕这些传统节日就被废除了。这些传统习俗被当作迷信与陋习压制了几十年,改革开放后,我们却发现这些被贬抑的东西在民间一直存在,且很快得到复兴。我们既然要建立现代国家,就要反映大多数人的意志,就要正视这些习俗的意义与价值。
    所以,你说的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并不存在什么不变的习俗,习俗相比法律和正式制度,从来都是有很大变通空间的,也是合乎人情与情理的;第二,不管习俗的形式怎么变,我们要看它的核心价值有没有变,如果没有变化,我们仍旧是在清明追思故人、反省生活的话,那么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其实是不重要的。因此不能说人们不去祭扫,就是没有关注到这个节日的价值。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