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书评文萃 >

[张晖]评《列王纪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 张晖 参加讨论

    
    《列王纪研究》,张鸿年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版。
    十八世纪以后,随着西方经济上、军事上称霸世界,在文化上也盛行着“欧洲中心论”,比如在谈及世界级大诗人时,欧洲占了四位,即荷马、但丁、莎士比亚、歌德。然而当《列王纪》传到欧洲后,由于这是一部史诗,欧洲人自然会与荷马的《伊利昂记》和《奥德修记》进行比较,发现无论在诗歌的长度、所记述历史的跨度、其情节的复杂程度,以及人物形象的刻画、语言的运用,对本民族文化乃至周围国家和民族的深远影响等等方面,前者都不亚于后者,甚至在有些方面(如史诗的长度等),荷马史诗则无法与之相比。因而,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曾流行着“世界五大诗人”的说法,即除上述四大诗人外,还添加了欧洲外的一位诗人——菲尔多西。
    我国开始认识菲尔多西的《列王纪》是在1927年。是年郑振铎在《文学大纲》中曾对菲尔多西的《列王纪》给予了崇高评价。此后,又有一些人对《列王纪》作过介绍,甚至翻译过片段,但是直到2001年才使我们得以看到《列王纪全集》,翻译者是张鸿年和宋丕芳,为“波斯经典文库”(共18卷)中的一种。这部史诗共6卷,有6万“别特”(12万行)。2002年江泽民主席访问伊朗时,“波斯经典文库”曾作为国礼赠送伊朗总统哈塔米。2003年中国和伊朗都曾对出版物进行了评奖,该“文库”均获得最高奖项。《列王纪》记述的年代跨越了5000多年,从远古直到阿拉伯人入侵伊朗为止,主要介绍了四个王朝:俾什达迪王朝(10个国王)、凯扬王朝(9个国王)、阿什康尼王朝、萨珊王朝(31个国王)。前两个王朝为神话传说;第三个王朝与史实不符,第四个王朝比较接近史实,多是一些历史故事。这部史诗被认为是“波斯古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不仅在伊朗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对周围的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也带来很大影响,有些诗人还以其中的故事作为素材创作出新的诗篇。菲尔多西则被誉为伊朗四大文学支柱之一,
    对于这样一部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史诗,需要进行专门的研究。张鸿年的《列王纪研究》(后面简称《研究》)便是一部全面研究《列王纪》的专著。
    《研究》共分16章,书后附有4个附录,共约20万字。现对该书的主要特点及内容作个评论。
    创作《列王纪》的基础和背景任何一个事物的产生都不是偶然的,而带其必然性,《列王纪》也是如此。远古时期在中亚地区生活着自称“雅利安”的古波印部落群,以畜牧业为主,擅长骑射,大约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于公元前2000年——1000年进行了大规模的移民,后来定居在三个地区:印度河流域、伊朗高原、小亚细亚。定居于伊朗高原的一支曾建立波斯帝国,创造了古波斯文明。这种文明集中体现在琐罗亚兹德教经书《阿维斯塔》和一些神话传说中。“阿维斯塔”的词意便是知识总汇,或箴言总汇,可见其中内容之丰富。古代在西亚北非地区发生过多次国家之间、部族之间、宗教之间的战争,每次大的战争都对被占领地的文化带来毁灭性的破坏。对于古波斯文化带来毁灭性破坏的外族入侵有两次:第一次是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的入侵,焚毁了被抄写在12000张牛皮上的《阿维斯塔》经书。但人们仍将记忆在头脑中的1/3内容重做复原。第二次是公元637年阿拉伯人占领伊朗首都泰西封,力图对《阿维斯塔》经书再次给予毁灭。但是文化不同于政治和经济,是一种深深地烙印在民族心中的种子,一旦时机成熟便又会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接受了伊斯兰教的波斯民族便是证明。《列王纪》正是具有表现出民族文化复兴的特点。《研究》的第一至第七章,详细地论述了《列王纪》产生的基础和背景。包括:对伊朗地理环境、古代文明的渊源、古代宗教——琐罗亚兹德的介绍,以及因阿拉伯人的入侵而发生的巨变、对诗人菲尔多西、史诗素材料及史诗内容的介绍。作者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论述,说明伊朗民族虽然被异族所占领,但仍然复苏了深藏在民族内心的文化,这使得《列王纪》成为一部气贯长虹,包罗万象的民族之魂,正像伊朗前总统哈塔米所说的:“……展现了历史进程中岿然不动的伟大的伊朗民族精神。”
    《列王纪》的核心——“三善”《研究》的主要部分是论述该史诗的内容。作者在论述中抓住了该史诗的核心——“三善”,即善思、善言、善行,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核心进行了详细论述。
    应当说作者对于史诗的核心抓得是准确的。
    伊朗在伊斯兰进入伊朗之前,人民的信仰是琐罗亚兹德教。该教的基本思想是善神阿胡拉·马兹达和恶魔阿赫里曼的对立和斗争,以引导人们行善却恶。《列王纪》虽然产生于阿拉伯入侵,并且伊朗人开始接受伊斯兰教以后,但是一个先进民族的文化不可能随着外族的入侵而被消灭,它必定在适当的时机以另外的形式再次复兴,而且人们仍然会在相当长的时期保持着固有的思想——既在心灵深处仍以原宗教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反映到十至十二世纪的伊朗文化开始的复苏便证明上述的判断。当时出现了一批诗人,如鲁达基、塔吉基等,但最突出的便是菲尔多西。他在自己的诗史中既复兴了古代伊朗的文化,而且也贯穿了以“善”作为核心的琐罗亚兹德教的思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