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岁的林少奇是湘潭有名的龙舟活动爱好者。他擅长总结经验,经他组织指挥打造的龙舟结构合理,载人下水后变形小,划起来速度快,有过不俗表现。“这是从原湘潭造船厂前辈曾桂秋老人那里复印的,是湘潭传统龙舟制作图纸。”林少奇一边指挥着木匠师傅裁木料,一边对我介绍到:一条龙舟从组成结构、选材到保存都是非常讲究的。龙舟家族庞大,有10人划的“短龙”,有上百人划的“长龙”,有国际赛事上看到的“标准龙”,也有端午节民间竞渡的“传统龙”。 如今打造一条全新的传统龙舟需要3万多元。加上服装、餐饮、奖金等其他开销,组织一次龙舟赛要10多万元。 “一条标准的龙舟一般长25米,最宽处2米多。”陈建文在一旁娓娓道来:“船的主梁是用粗大的圆木做成的龙脊,龙脊相当于龙舟的脊椎,贯穿整条龙舟,是整条龙的核心部位,在船的中部用两个圆木交叉构成竖立的‘油叉’,它是拉紧前后船头的绞紧机构。载人后可以调整船的弯曲度,保证50人上船后不变型。” 全舟共分6个区:龙首当地人称“鹅峰”,是用来扒开船头急流的河水为其开道的;接下来是叫“代桡”,是划手领头人;中间“油叉”为鼓锣区,它的前后为水手们聚集的前、后“鼓仓”,一般有16到20个仓位,龙舟左右每边一人;尾部为“道浆”区,由两个长5米的大水浆组成,需六人共同操作,它是用来为船加速导航;此外还有正、副指挥,两个锣鼓和机动水手,全船合计50余人。 一艘新龙舟完工后,还要在船首扎上龙头和兽头等;经过开光、祭祀、游街、行河等传统仪式后才能正式下水。 造这样一条龙舟要用木材7个多立方,桐油200多公斤,船体自重2吨。如此巨大的龙舟在湖南乃至全国也很少见到。除此之外,龙舟在竞渡时还会装上龙头和龙尾。一江碧水,舟行水中,凶悍而威武的龙头迎面而来,震耳欲聋的鼓声、火铳声由远及近??一条龙舟的气势很大一部分取决于龙头。 林少奇说,龙头大多用整木雕成,多染成红色,称“红龙”。也有涂为黑色或灰色的,称“黑龙”或“灰龙”。龙头成型后,还得为龙头安装上鼻球、龙须、龙舌;一颗不锈钢珠,涂上黄色,放在龙口中,通通都能活动,显得活灵活现。“龙船一下水,龙头醒目有神,整条龙舟就会神气活现。” 每年端午龙舟比赛结束后,输了的队伍会默默地抬船回家,重新聚集力量等待来年再比拼。 林少奇在1976年参与打造了“仓门前龙舟”,1983年再造“张老虎龙舟”。当年与“关老爷船”比赛时以绝对的优势大胜对手。在到达终点时张老虎龙舟快速调头围绕紧跟其后的关老爷船划上一圈,上演了惊险的快舟穿鼻。惨败的关老爷船抬上岸以后被人们大卸八块。老林从此名震湘江。 陈建文和林少奇从开始造舟那天起就非常兴奋地忙活。每天天没亮就赶到造船现场,一面同老哥们叙着旧,一边为造舟把把质量关。视力不好的老人还会用放大镜细致地观看每一个木板的接口处是否密紧,主梁焊接是否合理,就像考古专家。造船的师傅们都称他们是“质控员”。 上世纪80年代造一艘龙舟只要8000多元,如今材料工钱上涨,要3万元才能完工。十六总的人为了便于水上联络还新购买了快艇;为了制作一双上等的大浆,特意派人花高价买回质地坚硬的木材。这一切都是为了和十八总龙舟的较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