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纳斯》史诗是劳动人民的共同财富和创造。一个人要想独自创造这样宏伟的史诗是不可能的。 我也是广大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也是史诗加工者的一员。” ──居素甫·玛玛依 2012年6月29日,第五届国际《玛纳斯》文化节现场。阿克陶县的小“玛纳斯奇”在演唱《玛纳斯》。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地区。各民族文化传统以自己绵长的历史,传递给今天瑰丽而斑斓的色彩。在新疆民族文化的百花园中,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是一朵奇葩。《玛纳斯》详尽描述了玛纳斯及其后世八代的英雄业绩,是柯尔克孜族近千年民族历史和社会生活的投影和映射。《玛纳斯》具有宽广的人民性和深刻思想性,从头至尾表现着一个主题:团结各兄弟民族,反抗掠夺和奴役,为争取包括柯尔克孜族在内的中华民族自由和幸福生活而不懈斗争。《玛纳斯》篇幅宏大,是柯尔克孜族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每部独立成章,叙述一代英雄传奇;各部又相互衔接,谱系完整,构成史诗的严整恢弘气势。史诗的悲剧美和崇高美,是贯彻始终的主要特征,这在东方史诗中是唯一的。 史诗这样描写玛纳斯临战时的场景: 苍龙,巨蛇, 在他后面游动; 尾巴像木棍一样的灰狼, 听从英雄的调遣; 阿勒普·卡拉库什(神鸟), 展开双翼,伸出铁爪; 在天上盘旋; 青色羚羊,黑斑猛虎, 在前面引路;四十只灰狼朝天嗥叫;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是史诗《玛纳斯》的又一艺术特色,史诗这样抒情的描写“阿昆汗的女儿阿依曲莱克,刹时变成了一只白色的天鹅,翅膀拍打着土地,尾巴轻触着湖面。阿昆汗的女儿阿依曲莱克呵!展翅飞向蓝天。” 居素甫·玛玛依曾在《我是怎样开始演唱《〈玛纳斯〉史诗的》中说道,“《玛纳斯》史诗是劳动人民的共同财富和创造。一个人要想独自创造这样宏伟的史诗是不可能的。我也是广大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也是史诗加工者的一员。”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李季莲回忆起《玛纳斯》申报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那些日日夜夜,感叹只用了38天完成的《玛纳斯》申报片制作和资料编辑工作。大家没“有对自己文化的热爱,没有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热爱和高度的责任感,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李季莲回忆起自己带着申报片摄制组奔赴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情景,听说《玛纳斯》“申遗”摄制组来到阿合奇,草原上的人们轰动了。在拍摄过程中,每到一处,都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支持,尤其是得到了“玛纳斯奇”的热烈欢迎。从白发苍苍的老“玛纳斯奇”到已届中年的“玛纳斯奇”,再到只有四五岁习唱《玛纳斯》的孩童,都强烈要求演唱《玛纳斯》,以至于申报工作组从清晨开始录制一直到黄昏、夜晚,光线不好,同志们就搭起碘钨灯拍摄。 著名的“玛纳斯奇”居素甫·玛玛依当时已经是91岁高龄,配合拍摄纪录片连续四个小时不停,拍摄组的30多岁的年轻人都觉得有些吃力,大家都劝居素甫·玛玛依休息休息,但他却摆摆手示意继续,拍摄组的人都被老人的精神感动了,没有人再喊苦喊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