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学 > 书评文萃 >

[林继富]承续传统 开创未来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林继富博客 林继富 参加讨论

    由于工作和研究的关系,20多年来我一直钟情于对中国民间故事的研究,热衷于搜集和采录中国民间故事。最近书桌上摆放的《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江苏徐州卷》让我爱不释手,随着阅读的深入和全面展开,7大本故事书中活跃的琳琅满目的人物闪耀在我的脑海里,故事承载的厚重文化常常促使我不吐不快。
    保护地方传统的重要举措
    民间故事是广大民众代代相传的文化财富,是民众的审美表达、传统生活的教科书、民间知识的重要内容。在经济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越来越快的今天;在老百姓生活方式和生产活动不断变化的今天,传统的民间故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许多传承了几千年的故事正在成批成批地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保护和抢救这些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成为我们刻不容缓、责无旁贷的任务。编纂出版民间故事全书,是抢救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一项积极有效的措施,对繁荣我国文化事业、建设和谐社会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江苏徐州卷》自1987年抢救、挖掘记录以来,走过20年的漫长之路终于问世了。全卷分为邳州、新沂、丰县、沛县、铜山、睢宁和徐州市区等7个卷本,每卷30余万字,共计约240万字,250多幅图片。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的许多工作,诸如对民间故事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如何采录科学版本的民间故事等尚处于探索阶段的话,那么到了21世纪,人们已经清醒地意识到民间故事作为地方传统的价值所在。于是,广大的民间文艺工作者和文化界的有识人士开始从地方文化建设和地方传统保护的立场上保护民间故事。书中辑录的内容大都是徐州市民间文艺工作者在1986年至1987年间进行的民间文学普查工作的基础上,怀着对保护民间文化的理念,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地深入到街头巷尾、田埂地头、民居草舍去深入挖掘,搜集整理,查漏补缺,去粗取精而来的。书中的讲述者中既有当时已经迈入古稀的老人,也有十七八岁的学生;既有文化干部、教师,也有没有上过学的农民与工人。徐州民间故事正是有了这些故事家们的辛苦耕耘才得以传承下来。到了2005年,江苏省徐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根据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统一部署,对全市7个县市的民间故事展开了又一次系统、全面的抢救性搜集、采录。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艰苦努力,徐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从1986年至2005年的不同的采录者那里,汇聚了流传在乡民生活中的民间故事近千万字,基本摸清了21世纪初期徐州市蕴藏的民间故事家底,向后人呈现了徐州人民世世代代传承的民间故事资源。这种20多年来对流传在徐州各地民间故事的采录工作,成为徐州地方传统保护的有力行动,收到了显著成绩,受到徐州市乃至全国的广泛赞誉。
    珍贵的口传历史和文化思想
    徐州古称彭城,是我国最古老的城邑之一。早在4000多年前,徐州一带就存在大彭氏国,开发者彭祖与尧为同时代人,被尧封为大彭。“千古飞龙地,一代帝王乡”,这里还是汉高祖刘邦的故土。在书中辑录有丰富的关于彭祖的神话传说和刘邦的传说故事,如铜山卷中记载的神话《彭祖为啥能活八百岁》、徐州市区卷中《彭祖醉酒》的传说;作为汉高祖的故土沛县则更是广泛流传着关于这个帝王出生、斩白蛇、坐“皇位”等故事。另外书中还记载有在科举制度时期徐州地区唯一的状元李蟠、清代名臣李卫、道教始祖张道陵等人物的传奇故事,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人物或事件,有一定的史实价值。这些珍贵的口传历史,不仅激励了徐州人民昂扬的斗争精神,培育了徐州人坚强不屈的意志,而且体现了徐州人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和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态度和倾向,成为徐州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徐州故事全书采录的时间跨度虽然只有20年,但是,全书里的故事却传承了几千年,这些故事不同程度地将徐州人的文化、徐州人的思想、徐州人的审美观念和徐州人的宗教情怀沉淀其中,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徐州民众生活的历史长卷,向我们展示了生动活泼而深邃、深刻的徐州人的文化思想。
    总之,《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江苏徐州卷》以故事的形式记录了徐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将流传在今天徐州古老的神话、美丽的传说、动人的故事、诙谐的笑话以文字的方式保存下来,不仅可以真实地展现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江苏徐州市民间故事的现存状况,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解这个时期徐州地方文化风貌的第一手资料。它们既是研究徐州历史、地理、民俗和语言的参考资料,也是培养青少年了解家乡文化、增强文化意识的乡土教材。《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江苏徐州卷》的出版,对促进徐州地方文化建设,以及更好地服务于当前和谐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原刊于《中国艺术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