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史学 >

如何保存一个活的古村落?(5)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南方都市报 2009-12-27 王晶 潘惠文 参加讨论

    四、保存一个村落,就是保存一种生活方式
    
    广东古村落有很强的认同感

    不过,这次古村落认定的专家组成员林济并不那么悲观。他认为,保护一个活的古村落是完全可行的;而且,广东能够在现代取得今天成就,也与古村落时期的社会传承息息相关:“广东崛起就是因为小城镇发挥了很大作用。而小城镇的根基,很大程度依赖于古村落时期的社会机制。它有着商业的精神,又有合作的精神,最终从村落文明转向了城镇文明。这其实是广东成功很重要的内在条件。”林济说。
    林济认为,活着的广东古村落是笔巨大的财富,而且这种财富可以凝聚出物质的力量。与目前需要保护的局面相反,历史上的古村落的生命力很强:“村落的集合会慢慢变成一个市镇。佛山、沙湾,原先都是小村落,后来成了连成一片的市镇。这完全是自发的。”
    除此以外,广东地区的文化特点也是古村落重要的内容。“广府地区接受西方文化很早,很多华侨。这些第一批出国的人,对自己的文化有很强的凝聚力和认同感。而内地的村落,没有认识到自己文化的价值。经受过多次的战争、政治运动冲击,很多地方的文化最终都已经荡然无存了。”
    一个村有七八十栋完好的祠堂
    这种文化认同感的力量,在调查认定组的潮汕之行里,得到了验证。他们都觉得,这次去潮汕去对了。
    陈益刚说:“我们从山头上一看,那下面连成片的古建筑,立即被震撼了”。
    邹伟初尤其兴奋:“揭阳的泥沟村是一个古村,里面的祠堂建筑保存都非常好。木雕、石雕、装饰,都基本完好。”长久以来,他只能通过两座公祠对潮州的建筑工艺做大致的推断,认为一项潮州建筑工艺的年代是从清代晚期延续到民国初期。结果这次,意外地在泥沟村里发现了非常漂亮的实物,金碧辉煌,彩画异常精美,而且是在民国中后期修建的。
    泥沟村位于揭阳市燎原镇。“我们泥沟村有两万人口,八万在海外的华侨”,张振卫说。他是泥沟村的村委主任。“潮汕人是在世界上走得比较早、比较远的人。清代末年、民国初年,就有很多在东南亚发财的农村商人带着资本回来,在旁边又修起来一个新村。”
    另外一个关键之处,则在于潮汕地区的宗族观念、社会结构并没有在现代化的冲击下失灵。比如,他们的宗族观念就有很大的凝聚力和社会功能。张振卫表示,“每年回访的华侨都会投入五六百万元给泥沟村做修缮费、教育基金,村子里十几个姓氏的家族也都和谐相处。”据他回忆,从1983年至今,从东南亚和欧美回访的华侨,大概捐过1亿元给村里做建设。而迁居的历史,已经有两百年了。
    这个村子目前仍然算不上富裕。但是靠华侨的捐助,他们做成了许多事情。“每年重阳节,华侨都要回乡祭祖。因为这是祭自己的祖宗嘛,他们不忘本。”
    对于这样一个村落来说,虽然年轻人也都外出打工,但并不面临人口流失的危险。因为“他们都会回来的”。到今天,全村仍然留有七八十栋保存完好的祠堂,而并没申请过国家文物保护的资金帮助。
    这些古村落,突破了宗族观念
    顺着广府文化的特点,林济认为潮汕的文化认同力依然来自对异文化、对自我的辨识。他认为:“在潮汕地区,这样商业的网络仍然没有失效,它还在一直起作用。那么大的村落,可能就是一个商业网络聚集点,也是商品的集散地。所以它至今都有生命力。”
    “广东的单姓村是比较少的。比如泥沟村里,往往有很多姓。大家突破了传统的宗族观念,互相协作,建设起公共设施。广东古村落的文明已经与宗法制度、血缘制度有所区别。它保证了不同血缘者的繁衍和共生,又在社会上保证了贫穷者和富裕者的共生。”
    林济对这种村落文化有信心,是他发现,通过对村落文明的理解和研究,其实可以对今天的社会建设起到帮助。“村落里的建筑都有着宗族、家庭结构的观念在内。”
    如今,林济认为,“保存一个村落,不仅仅是保护物质和非物质遗产,而实际上是保存一种社会结构、生活方式”。而保留古村落的核心,还是要靠当地居民对自己文化的热爱,靠民间自己的力量。
    ( 来源:南方都市报 撰文:本报记者 王晶 实习生 潘惠文 广东省文艺家协会供图)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