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车锡伦 刘晓静]“小唱”考(5)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作者提供 车锡伦 刘晓静 参加讨论

    今京师有小唱,专供缙绅酒席。盖官妓既禁,不得不用之耳。其初皆浙之宁、绍人,近日则半属临清矣!故有“南、北”小唱之分,然随群逐队,鲜有佳者。间一有之,则风流诸缙绅莫不尽力邀致,举国若狂矣,此一大可笑事也。[33]
    谢文所说小唱受到“举国若狂”的欢迎,不是小唱的艺术,而是小唱演员佐酒和出卖色情的应酬,因此社会上便有“小唱不唱曲”的谚语。明末史玄《旧京遗事》中说:
    唐宋有官妓侑觞,本朝惟许歌童答应,名为“小唱”。而京师又有“小唱不唱曲”之谚。每一行酒,止传唱上盏及诸菜,小唱伎俩尽此焉。在莲子胡同,门与倡无异。其殊好者或乃过于倡。有耽之者往往与托合欢之梦矣。
    倡家见客初叩头唯谨,今惟小唱叩头,然非朝士亦否也。小唱出身山东临清、浙江之宁绍。朝士有提挈之者,或至州县佐贰,次则为伶人。[34]
    明代中叶以后小唱逐渐没落,主要原因是由于特殊的演唱环境和适应达官贵人的特殊需要,它的发展被扭曲;同时,明万曆后以后流行的歌唱曲艺是时兴小曲和清曲。到明末清初,在许多地区,“小唱”成了男妓的代名词,如清初吕种玉《言鲭》云:
    明代“律”有“鸡奸”之条,然而有“莲子胡同”之承应。今此风愈炽,至有开铺者。京师谓之“小唱”,即“小娼”也。吴下谓之“小手”。遍天下皆然,非法之所能禁矣![35]
    “莲子胡同”是明末北京作为男妓的“小唱”集中之地,又谐音作“帘子胡同”。据明末小说《明珠缘》(又名《檮杌闲评》)第…回描述,从西江米巷‘一直往西去,到大街上北转,西边有两条小胡同,唤作新帘子胡同、旧帘子胡同,都是子弟们寓所,往旧帘子胡同口走进去,只见两边门内都坐着些小官(男妓),一个个打扮得粉妆玉琢,如女子一般,总在那里或说或笑,或唱歌,一街都是。又到新帘子胡同,也是如此”。[36]至此,作为歌唱曲艺的小唱,不复存在。
    四、明代“小唱”与“弹唱”、“清曲”和“小曲”
    明代唱曲子的曲艺另有“弹唱”、“小曲”和“清曲”。“弹唱”指演唱北曲散曲,是由元曲清唱一路发展下来的,主要唱“套数”(包括杂剧剧曲),用琵琶、三弦等弹拨乐器伴奏,故称“弹唱”,又称“弦索”。明万曆时期的曲坛上,北曲弦索已是“顿老琵琶”,几成绝响了。
    “清曲”指明嘉靖后经著名曲家魏良辅等改良后的昆曲(水磨调)的清唱。昆曲(昆山腔)是南曲五大声腔之一。嘉靖以后,经魏良辅等曲家的改良,使之成为“转音若丝”、“流丽悠远”的“水磨调”。魏著《南词引正》云:“清唱谓之冷唱,不比戏曲。戏曲藉锣鼓之势,有躲闪省力,知者辨之”;“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37]改良后的昆曲清唱要达到字清、腔纯、板正“三绝”,它被称为“清曲”即由此而来。清曲既唱散曲,也唱剧曲;伴奏以笛子、鼓板为主,也用洞箫、弦子。万暦年间,清曲随昆曲戏剧演出而盛行南北。“四方歌曲必宗吴门”[38],昆山腔为南曲正声。明代小唱虽亦清唱南曲,但它与昆曲之清曲源流不同。
    “小曲”,明代文献中又称“时尚小令”“时兴小曲”。明万历年间(1573-1620)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25“时尚小令”对明代小曲的发展有概括的叙述:
    元人小令行于燕赵,后浸淫日盛。自宣、正至成、弘[39]后,中原又行[锁南枝][傍妆台][山坡羊]之属。李崆峒先生初自庆阳徙居汴梁,闻之以为可继国风之后;何大复继至,亦酷爱之。今所传《捏泥人》《鞋打卦》《熬狄髻》三阕,为三牌名之冠,故不虚也。自兹之后,又有[耍孩儿][驻云飞][醉太平]诸曲,然不如三曲之盛。嘉、隆[40]间,乃兴[闹五更]、[寄生草]、[罗江怨]、[哭皇天]、[干菏叶]、[粉红莲]、[桐城歌]、[银纽丝]之属。自两淮以至江南,渐与词曲相远。不过写淫媟情态,略具抑扬而已。比年以来,又有[打枣竿]、[挂枝儿]二曲,其腔调约略相似。则不问南北,不问男女,不问老幼良贱,人人习之,亦人人喜听之。以致刊布成帙,举世传诵,沁入心腑。其谱不知从何来,真可骇叹![41]
    这段话概括介绍了明宣德以后至万历年间(1426-1620)小曲流传南北的盛况,也说明明代小曲与元散曲的“街市小令”一样,来自民间,兴起于北地。尽管后来小曲也流行于江南,也唱一些南北曲的曲牌(曲调),则正如沈文中所说:“其谱不知从何来”。由于明代小曲与元代街市小令一脉相承,所以世情小说《金瓶梅词话》(成书于嘉靖年间)中描写的“时兴小曲儿”和北散曲弹唱,文体和演唱形式没有大的差别,都用琵琶、弦子伴奏(小曲也可不用伴奏)。它们的差别在于,小曲只唱令曲,不唱套数[42];曲调是流行的曲调,或为传统曲调在民间的俗唱。如书中描写唱“诸般小曲”的歌妓申二姐,“问他‘套数’,倒会不多,若题(提)诸般小曲儿,[山坡羊][锁南枝]兼‘数落’,倒记得十来个”;春梅辱骂申二姐说:“你会晓得怎么好成样的‘套数’唱,左右是那几句东沟篱、西沟坝、油嘴狗舌、上不纸笔的那胡歌野调!”[43]
    小曲与小唱的差别,在明代人的认识中非常清楚,所以,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四既有“小唱”条,介绍宣德以来京师的小唱;卷二十五又有“时尚小令”条,介绍宣德、正统以来“时尚小令”(小曲)流行南北的情形。但是,在清代某些地区,却又出现小曲和小唱混同的现象,如清乾隆年间(1736-1785)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一所载扬州地区流行的小曲称作“小唱”[44],清嘉庆戊寅(二十三年,1818)无锡人华文彬编小曲集称作《借云馆小唱》。这种混同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