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脱胎”而不“换骨”使“活化石”活起来 我考察了郁南的禾楼舞和西北一些地区的傩戏,感到最迫切的问题是怎样使这些“活化石”活起来。郁南禾楼舞,确实是民间舞蹈的“活化石”,它是原始巫文化流变与傩文化结合的产物。如果从其源头算起,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郁南的禾楼舞是唐代由瑶胞从湖南传入的,也有几百年了。广东有“禾楼舞”和“跳禾楼”、“唱禾楼”、“考兵舞”之类的,分布在广宁、肇庆、清远、阳江、化州、雷州等许多地方。 我们可以根据现实社会的要求来进行转换,把它“活化”,使其“脱胎”而不“换骨”,即传统的根基不变,用“新瓶”来装“陈酿”,就是“重新包装”。这其中最重要的是选择一些最关键的“元素”(中国传统文化所固有的),用现代的理念、现代的技术、现代人易于接受的形式,进行重组包装,完全可以创作出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现代傩舞。现在风行世界的动漫,我们有许多好题材,我们的孙悟空、哪吒、二郎神绝不比超人、变形金刚、阿童木逊色;我们的钟馗、姜太公、碧霞元君、南山圣母的故事绝对可以编创出比哈利波特、丁丁历险记、布鲁斯伯瑞更精彩的故事,创造出更为经典的绝技,其中有些傩技,如上刀梯、过火海、捞油锅、咬火犁、穿令、扶乩等,比西方的大型魔术精彩多了,而且其中的机理更有待我们研究、开发,一旦破解,正如钱学森先生所预言的,必将引发世界性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叶春生 · “原生态”与“活化石”· 传承人故事 一个医生复活了禾楼舞 “文革”期间,禾楼舞销声匿迹。如果没有一个叫傅志坤的医生,估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会出现禾楼舞的名字。 1947年出生的傅志坤,退休前是郁南县第二人民医院医师,业余爱好写点小说、散文、小品等,最大的爱好就是连滩的民间艺术。1995年,他组织起“连滩声韵乐社”,并被选为社长。他以乐社为载体,挖掘编演民间文艺节目。 傅志坤赶上了禾楼舞最后的盛行,七八岁的时候,就牵着妈妈的衣角去邻村看人家跳禾楼。几十年过去了,他依然记得那沉闷慑人的鼓声、映红天际的篝火、悠远神秘的歌声以及似癫似狂的族人。 1996年,为挖掘禾楼舞这一有“活化石”之称的民间舞蹈,傅志坤与朱展英、朱展球等民间艺人跋山涉水,找到以前曾参与禾楼舞表演的古稀老艺人曾植祥、胡泉、邱老九、杨植南等,再三请教,记录舞蹈动作、音韵节奏和唱词,终于挖掘整理成功,在1996年第五届连滩民间艺术节上登台表演,广受欢迎。 2002年5月初,禾楼舞参加广东省首届民间艺术表演大赛获“银奖”,同年10月参加第二届省民间艺术表演赛获“银奖”,2005年10月代表云浮市参加首届泛珠三角(广东汕尾)民间艺术赛获“银奖”。2008年9月,禾楼舞应邀参加“中国首届客家文化节”,博得观众一致好评。每年连滩民间艺术节,都少不了禾楼舞登台亮相。 政府也开班培训禾楼舞传承人,年龄最小的禾楼舞者已经扩展到一群还在读幼儿园的孩子。 本期学术支持: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岭南记忆”题字:林雄 总策划:杨兴锋 王春芙 总监制:王培楠 黄常开 本期策划:吴伟鹏 杨红雨 采访统筹:陈志 戴学东 严亮 编辑统筹:郎国华 版式统筹:赵小星 采写:本报记者 蒲荔子 实习生 向杜春 通讯员 杨智昌 罗荣南 摄影:本报记者 刘力勤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