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代文人笔下,“悟头”一语被用于禅语的同时,也被用来指解决某一事物的关键或方法。元·王恽《灵照度丹霞图》诗末二句云:“禅家多少闲拈弄,粪扫堆头觅悟头。”又《与叔谦太常论书》诗云:“近年书学果谁优,说道寥休有悟头。意态偶从駈字得,千金骏马倚山丘。”前一首中“悟头”用禅语原意。中唐时丹霞天然禅师曾与庞蕴居士女灵照相遇,灵照以机锋对答(参《五灯会元》卷五),民间乃有灵照度丹霞之说,元杂剧《庞居士误放来生债》第四折敷演此事。“粪扫堆”是禅师们常用的譬喻,如《五灯会元》卷十三,洞山良价禅师就有“如粪扫堆头,拾得一颗明珠”的譬喻。“粪扫堆头觅悟头”,可理解为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找寻到解决问题的秘诀和良方。后一首则用来赞扬寥休的书法,说他“偶从”“马倚山丘”悟到“駈”字的“意态”,随之成就了书法造诣。此时“悟头”亦可作法门、窍门、方法解。可见,这两首诗中的“悟头”虽指不同事物,但二者在意义上的关联却是一目了然的:难以寻找的法门。《水浒传》第十四回(百回本),写雷横与刘唐厮杀,“一个照搠尽依良法,一个遮拦自有悟头。”此处将“悟头”与“良法”并提,应当也是窍门、技巧一类的意思。 周德清笔下的“务头”,其实也是一种法门和诀窍,既是度曲家的法门,更是歌唱家的诀窍(详下文)。可知“悟头”与“务头”的内在意义是相通的。 明人多将“悟头”引申作隐语、谶语之义。罗汝方《近溪子明道录》卷四:“此是老者(指邵尧夫,引者注)微言隐语,将一生所自得者而方便设辞,与人作个悟头。”这是将“悟头”用作“微言隐语”义。明末董说《西游补》第二回:“旧年正月元霄,有一个松萝道士,他的说话倒有些悟头。”这是以“悟头”为谶言的用例。众所周知,凡谶语,亦都是隐语、谜语,往往事前猜不透,事后应验,谜底揭开,方令人恍然大悟。所以将“悟头”用作隐语、谶语、谜语,离它的禅语本义十分接近。 《中原音韵》提示“务头”,似有若无,似显若隐,致使这个“谜语”让人猜了六百多年。李笠翁说“务头”云:“既不得其解,当以不解解之,不得为谜语欺人者所惑。”笠翁似已“悟”到“务头”是谜语。这又是“悟头”与“务头”意义相通之处。 还有将“悟头”用作聪慧义的,如《后西游记》第二十三回,小行者对猪一戒道:“兄弟,你还做得和尚,有些悟头。”悟到了“悟头”就是聪慧,这一引申的用法也很容易理解。由于“悟头”不好寻觅,要花很大的气力,下很大的功夫,于是明清两代又常以功夫与悟头相联系。如清·沈佳辑《明儒言行录》卷九引明·吕坤语录有“悟头工夫”语,清·陆桴亭《思辨录辑要》卷三云:“人性中皆有悟,必工夫不断,悟头始出,如石中皆有火,必敲击不已,火光始现。”近人钱钟书《谈艺录》曾引此文,以阐明“悟”与“学”的关系。而周德清笔下的“务头”,“绞尽多少才人心血”,消磨了多少聪明人的智慧与功夫! 众所周知,禅宗机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凡以言传者,皆非字面意义,而是让人透过字面去“悟”其本义,故禅语皆谜语、隐语。然而一旦开悟,便豁然开朗、一通百通。无独有偶,对于音律,也要“悟”。南宋郑樵《通志》卷三十六《七音序》谓:“释氏以参禅为大悟,通音为小悟。”周德清的朋友孙德卿“长于隐语”,曾对德清言,《中原音韵》可谓“诗禅得之,字字皆可为法”的著作,德清答云:“切谓言语既正,谜字亦正矣。从葺音韵以来,每与同志包猜,用此为则。”[6] 以此可见德清借禅语说曲的可能性。 据锺嗣成《录鬼簿》,元代曲家擅长隐语者甚多。例如曾瑞“能隐语”,赵君卿“乐章小曲,隐语传奇,无不究竟”,吴中立“好为词章、隐语、乐府,有《本道斋乐府小稿》及诗谜数千篇”,李显卿“酷嗜隐语”,张可久“又有《吴盐》、《苏堤渔唱》等曲,编于隐语中”,陆仲良“能词善讴,有乐府、隐语”,朱士凯“所编《升平乐府》及隐语《包罗天地》、《谜韵》”,等等。这就形成了《中原音韵》借禅语说曲的大背景。故“务头”虽为禅语,但必为元代曲家人人皆知。 从发音上说,在《广韵》中,“悟”为鱼部,“务”为侯部;但在《中原音韵》中,二字同属鱼摸韵去声,可以互通。冯梦龙增补的罗贯中《三遂平妖传》第十五回中有云:“瞿瞎子当下打扫喉咙,将气拍向桌上一拍,念了四句悟头诗句,说入正传。” [7]而在天许斋评本中,这段话中的“悟头”作“务头”,其馀文字皆同。[8]这是二者通用且“悟头”早于“务头”的有力证据。[9] 此外,明末曲论家沈宠绥在《度曲须知》中感慨北曲的“务头、颠落,种种关捩子,应作如何摆放,绝无理会其说者。”这里把“务头”作为“关捩子”中的一种。而“关捩子”是禅宗的常用术语。例如《五灯会元》卷十五“云门文偃禅师”:“牛头横说竖说,犹未知有向上关捩子。如何是向上关捩子?”同卷“黄龙赞禅师”:“如何是和尚关捩子?”卷十七“泐潭文准禅师”:“祖师关捩子,幽隐少人知。不是悟心者,如何举似伊。”等等。显然,在禅语中,“关捩子”指最紧要、最关键而又不易得到的东西。这恰与“悟头”(务头)意义相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