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被蹂躏的传统 传统正逐渐成为一种商业包装和人气包装的有效工具。曾几何时,传统还是封建、愚昧的代名词,是革命和专政的对象,弹指一挥间,传统变成一个香馍馍,谁都想抱住咬一口。 历史也许是有规律的,但这种规律往往要在几百年之后才被总结出来。当下时空中,我们谁也把握不准历史的规律。而我们所经验的历史,常常是非理性的、偶发的。非理性的历史却在毫不留情地戏弄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无奈中,我们只好把它归结于轮转的风水,叫做“30年河东,30年河西。” 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先辈们以决绝的态度诅咒着传统对于文明的桎梏,希望以科学、民主的模式创造一个新世界。传统被打倒了,“启蒙话语”成为主流。 过了30年,全国解放了。传统的命运变得更加悲惨,倒地之后,还被踏上一只脚。“革命话语”成为主流。 又过了30年,改革开放了。海风呼啸,整个社会都在挟洋自重。传统苦尽,却没能等到甘来。“西方话语”成为主流。 按照30年风水周期的推算,目前正是“西方话语”将要退潮的时代,“传统话语”趁机抢占舞台也就不奇怪了。近几年来,国学开始复兴、民族服装开始复兴、仿古建筑开始兴起,以民间文化为代表的各种文化传统,已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面国际化的旗帜下,被公众捧上神坛。此前那些“封建迷信”、“愚昧落后”等定性用语,已经为“民族传统”、“人民固有的生活方式”等宏大语词所更替。 流行话语与流行服装、手机款式、休闲方式一样,都在剧烈地变幻着。任何一种“形式”都是有生命的,当它不断被重复使用的时候,它就在不断地消耗其熵变的潜力。当一种形式穷尽了消费者新鲜感的时候,自然会被消费者无情地抛弃;而历史轮回之后,旧形式被重新拣回来当新玩艺,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问题是,它注定了还会被下一个轮回所抛弃。喜新厌旧、不断更换其口味是人类社会的自然规律,谁也无法阻挡。 传统复兴的呼声之所以呼啸而至,当然还是离不开西方话语。比如,目前在传统文化保护中被视作理论依据的“口头与非物质文化”以及“文化遗产保护”这些概念,本身就是地地道道的西方话语。可见,这是一个西方话语与传统话语纠缠交错、相互斗争又相互利用的时代。 新文化运动的先辈们诅咒传统的时候,他们认为自己是在唤醒这个民族的创造精神;新新人类呼唤传统的时候,他们肯定也认为自己是在保护民族的血脉。抛弃传统也好,呼唤传统也好,其实大家都基于同一的民族国家立场,使用了同样激烈的言辞,只不过一个选择了向左转,一个选择了向右转。 问题在于,绝大多数的传统鼓吹者,并不了解什么叫传统,或者根本不想知道什么是传统,他们能够做的,只是就着传统复兴的潮流随声呐喊而已。 这就是主流话语的巨大威力。主流话语所促成的公众选择往往是非理性的。主流话语并不需要每一个人的理解,它自然会推动话语笼罩下的每一位个体。大河滔滔,汹涌澎湃,汇入大河的每一股水流,都无法自主地要跟着大河奔流赴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