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风水与炼灵的并置:教友葬礼的实践逻辑 丧葬仪式中的礼仪冲突往往是造成基督教群体与其他群体冲突的重要导引,也是造成乡村天主教信徒教民与乡民身份冲突的导引。[9]而下文将会呈现出另一种可能,即乡村天主教群体在丧葬仪礼的实践活动中巧妙地去处理观念上、仪式上的不协调与冲突,从而保持了村落生活秩序的稳定与教友、乡民身份的同一性。 (一)看风水与选坟地 京西山区的村民十分重视选择墓地,在亡人下葬之前,人们就得请阴阳先生选好坟地。人们认为墓地是亡人的阴宅,阴宅风水的好还直接关系到子孙的命运。前桑村流传着许多有关墓地风水不佳导致子孙家庭破败的传说。人们在选择墓地之前,要找来阴阳先生定方位,查看风水的好坏。在阴阳先生的口中有许多说法,最基本的讲究前有罩山,后有靠山,要能够助家兴旺,要避开“重丧”等忌讳。村里的一般人并没有有关风水的系统知识,只知道其中一些简单的禁忌和规定。这些系统的知识只由阴阳先生之类的人掌握,普通的人所知的只是碎片化的知识。在没有阴阳先生的情况下,阴阳先生的角色就由家庭中最为年长的人担任,按照所知有限的风水知识选择墓地。除了风水,新死的人进坟地,也有许多讲究。最重要的要按照亡者在家族中的辈分、支系的序列下葬。违反这种序列的人,不仅会令亡者不安,也会给整个家族带来厄运。异常死亡的人,如未成年就夭折的人是不能够埋葬在家庭墓地的,一般就简单地埋在乱坟岗子。未婚男子、已婚但有可能不能“并骨”(指夫妻合葬)的人,以及姑奶子[10]等也不能进坟地或入正穴。以上的这些人不能被视为“祖先”,将其放入家族墓地或墓地的正穴之中,会破坏墓地的风水,祸及子孙。坟地旁还种有被称为荆蒿子和木兰的灌木,两种树木意喻“尽出好子”“没有懒子”。大教对坟地的选择和设置,表现了人们对于家族血缘延续的追求和对家庭伦理的遵从,也体现了神——鬼——祖先的认知结构。[11] 教友家庭在选择坟地时,虽然排斥阴阳先生,但是却遵守风水的基本规定。前桑村的教友广民父亲去世的时候,广民才九岁。在父亲病重弥留之际,是广民的大伯领着广民给父亲选了块墓地。广民大伯是广民父亲的长兄,被称为“当家子伯”,亦即家族中当家主事的人,涉及到族中丧葬、婚礼和分家等事情,当家子伯都要出面协调。“土改”以后,村里各个家族的祖坟都被平整了成了耕地,新亡的人就不能够埋入祖坟了,只能在自家的地中选坟。广民大伯将坟址选在了被称为张家坟的地里。广民大伯认为这块地风水不错:北边的鹞子琐山是靠山,南边的抓髻山是罩山,前面还是有条水沟,是个藏风得水的地方。选坟的当天,广民大伯仅领着广民去看坟地,因为广民在杨姓子女中是长子,而姐姐虽然年长,但迟早得嫁人,被视为外人。大伯告诉广民哪个是罩山,哪个是靠山,这座坟地以后便作为祖坟了。广民大伯夫妻及其儿子也都在埋在了这里,广民母亲死后也与父亲在这块墓地上圆坟。广民说,等他死后也会埋在这里,这儿的风水还不错。他的说法令我很好奇,他曾告诉我看风水一种异端。广民则解释说找阴阳先生看风水是异端,给父母找个好的坟地算不上是异端。在后来的在调查中我也发现,教友在选择墓地的时候都会讲究点风水,最基本的就是要有罩山和靠山。从外部人的角度来看,这种行为似乎与天主教的教义相背离,但是在教友看来这件事情是如此的自然,以至于根本无需向外人作出解释。 因此,尽管教友们拒斥阴阳先生,将其视为异端,但是却按照风水的基本规定去设置坟地。对于乡村天主教信徒来说,讲究坟地的“风水”并不关涉群体身份的界限,对于风水的重视是表达“孝道”的一种手段,它表现了子孙对于逝去祖先和近亲的态度。 (二)葬礼上的冲突与调试 长久以来,前、后桑村各自按照各自的方式举行丧葬。近年来,前桑村有的大教家庭的部分成员加入了天主教,尤以老人为多。其中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后峪一些热心传教的老人,他们经常和前桑的老人在一起聊天,劝说他们受洗,加入天主教。在教友看来,经历洗礼就等于洗去了从前的罪,获得新生。在即将死去之前受洗的人最为纯洁,能够上天堂。前桑许多老人都在临终前受洗成为天主教徒。而这样,如何举办丧礼,是按照大教的规矩进行还是按照天主教的规矩进行,就成为死者子女最为棘手的事情。村民认为,在这样的家庭,谁在家中说话最管用,丧礼的规矩就按照谁的办法来做。通常,主持丧礼的是村里比较有权威的人,他们往往会采取一定的策略来处理这样的事情。 2004年,前桑村一位大教家庭的老人在临终前受洗。老人生前并没有交代按照天主教还是大教的规矩办理丧事。老人临终前,子女为表示孝顺,就从教堂请来神父为老人做终傅礼。同来的还有一些老人身前要好的教友,他们为老人祈祷。举行葬礼的那天,老人子女请来村里一位比较有威望的人住持葬礼。他和老人家属商量后,决定兼顾天主教和大教的方式。在停灵期间,决定先让教友过来吊唁,供桌上并不摆放供品,而是摆上白色蜡烛、鲜花和十字架。教友们先在灵前洒圣水,念颂经文,按照天主教的规矩为老人吊唁。等到教友们走后,再将供品摆到桌上,替换十字架等天主教的符号。出殡时,将老人葬入坟地时,先由天主教教友在坟头洒圣水,念颂经文。等到教友离开后,大教亲属边摆上供品,按照大教的方式举哀。 到了炼灵月[12]的时候,老人的子女也会到教堂给神父一些奉献,给教友发送亡者单,为死者炼灵。而清明节时,老人的子女会按照大教上新坟的规矩为其挂纸、浇坟、上供品。 我们从这次丧礼可以看出,老人的子女是为了表示对老人的孝顺,将天主教的丧葬仪式和大教的丧葬仪式结合起来。这样做,在他们看来,一方面符合老人天主教教徒的身份,另一方面不至于完全采用天主教的仪式而得罪大教亲友。因此这次葬礼的仪式解决了天主教和大教仪式实践层面上的冲突,促成了葬礼的顺利进行。在这次葬礼的仪式实践活动,“孝”是整个仪式的核心,天主教的仪式和大教的仪式本身都只是在表达“孝”的伦理观念,宗教信仰的意义在此淡化。这种混杂了两个群体仪式行为的葬礼的作用,就在于调解了两个群体的仪式期望,使死者所在的家庭获得了两个群体的满意。它所表征的是对于家庭的认同,其功能在于子女“孝”的伦理标示能够被两个群体所认可。这种谋合的葬礼,是村民的生活策略和生存智慧的体现,它避免了礼俗上的冲突,协调了村落生活秩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