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顾红亮]梁漱溟的乡村概念与生活世界(4)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天益 2008-11-23 14:13:35 顾红亮 参加讨论

    梁漱溟并没有把中国文化简单地理解为民族文化或地方性的文化,而是视之为普遍的文化、全球性的文化。当他在说「中国」这个词的时候,更多的含义是指天下、世界意义上的中国,而不仅是「民族国家」意义上的中国,因此,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一个普遍模式,是世界文明史上一个重要形态,是「正常形态的人类文明」。16维护中国文化的实质是维系世界文化。在现代新儒家中,梁漱溟怀有强烈的「天下」意识。他认为,我们的眼光不能只局限于一个「民族国家」来理解「乡村」组织,而应该有一个世界的视野。「从民族自觉而有的新趋向,其大异于前者,乃在向世界未来文化开辟以趋,而超乎一民族生命保存问题。」「吾民族实负有开辟世界未来文化之使命。」17这样,他构想新的「乡村」与理想的生活世界,实质是对世界文化形态的设计与谋划,超越了狭隘的民族文化。很显然,在「乡村」问题上,梁漱溟持有普遍主义或天下主义的视角。
    梁漱溟的「乡村」思路具有天下主义的色彩,这是一方面。问题的复杂性在于还有另一方面:他并未完全脱离「民族国家」话语来谈论「乡村」建设。三十年代,当「民族国家」建设已经成为一个实践无法回避的迫切问题时,文化的复兴就与现代国家建设紧紧捆绑在一起。现实告诉人们:文化的发展必须以现代民族国家为根基。从这个角度上说,「乡村」建设固然具有文化的意义,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带有现代国家的目标诉求。他说:「乡村建设,实非建设乡村,而意在整个中国社会之建设,或可云一种建国运动。」18「建国运动」的说法暗示出:「乡村」建设的一个主要目标指向就是现代民族国家:「乡村」无非是一个缩小的民族国家组织,是民族国家是微型组织。因此,他的「乡村」建设工作也有了民族国家主义(nationalism)或特殊主义的色彩。
    于是,民族国家主义(特殊主义)和天下主义(普遍主义)奇特地并存在梁漱溟的「乡村」观上,构成一个混杂的综合体。从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双重视角来看,我们不会完全同意艾恺(Guy S. Alitto)的下述论断:梁漱溟「在根本上是一心维护某种模式的文化主义者,而不是一个献身于中国政府的国家主义者」。19我认为,前半句话是合理的,后半句话则未必。现代中国深受「民族国家」思想的影响,传统的「天下」观念已被「民族国家」论者攻击得体无完肤。列文森(Joseph R. Levenson)的下列说法无疑是一个深刻的洞见:「近代中国思想史的大部分时期,是一个使『天下』成为『国家』的过程。」20「国家」取代「天下」已经成为现代的社会思潮。也许梁漱溟并不一定献身于某个具体的政府,但是,他对作为国家概念的中国还是情有独钟的。从传统儒家的视野看,「中国」概念不仅具有政治的意义,更具有文化的意义。梁漱溟继承了这一视野,在文化和政治双重意义上确认中国概念,所以,他既用心思考和维护普世性的中国文化,也殚精竭虑地探索民族国家的富强与独立之路。这样,「乡村」的生活世界既具有普遍的意义,是人类生存的意义指引,又具有特殊的意义,是中国「国民」生活意义的寄托之地。
    毋庸置疑,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是一项综合工程,是一项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在内的系统工程。在这些庞杂的现实问题背后,隐藏着「乡村」建设理论的实质:即生活世界的重新建构,以复兴中国文化与改善中国人的精神状态。我认为,与其说梁漱溟提出了自己的「乡村」理论,不如说提出了个性化的「生活世界」理论。这一理论包括这样几个要点:第一,生活世界具有伦理与政治的向度,是生命意义的源泉;第二,生活世界包容了天下主义与民族国家主义的复合视角;第三,他把生活世界的建构放在「乡村」而不是都市的环境里,视「乡村」问题为中国现代性的关键问题,选择「乡村」而不是城市作为中国现代性发展的口子。不解决「乡村」与生活世界问题,中国的现代性始终无法走上正常的轨道。这些都是他的「乡村」概念留给我们的启示。
    注释
    1 《梁漱溟全集》第2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62页。
    2 《梁漱溟全集》第2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50页。
    3 《梁漱溟全集》第2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78页。
    4 黑尔德:《世界现象学》,孙周兴编,三联书店2003年,第131页。
    5 《梁漱溟全集》第2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305页。
    6 《梁漱溟全集》第5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94页。
    7 欧克肖特:《政治中的理性主义》,张汝伦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第92页。
    8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0页。
    9 《梁漱溟全集》第2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309页。
    10 何信全:《儒学与现代民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84页。
    11 《梁漱溟全集》第2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92页。
    12 《梁漱溟全集》第2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90页。
    13 黑尔德:《世界现象学》,孙周兴编,三联书店2003年,第232-233页。
    14 《梁漱溟全集》第5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08页。
    15 《梁漱溟全集》第2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338页。
    16 《梁漱溟全集》第2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567页。
    17 《梁漱溟全集》第5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13页。
    18 《梁漱溟全集》第2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61页。
    19 艾恺:《最后的儒家》,王宗昱、冀建中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9页。
    20 列文森:《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郑大华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87页。
    (作者简介:顾红亮,男,1971年生于浙江萧山。华东师范大学哲学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