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江西铅山元代纪年墓发掘简报

http://www.newdu.com 2017-11-08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李育远 钟文良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2009年11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铅山县博物馆联合对江西铅山古墓群进行考古发掘,其中清理了一座元代至元二年(1336年)墓葬,出土了墓契、堆塑瓶与仿哥釉瓷碗等。
    【关键词】元代 铅山 墓契 堆塑瓶 仿哥釉瓷
    铅山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赣闽两省交界处的信江上游,隶属于江西省上饶市。陆路畅通、水运便捷,自古便是闽浙赣三省交通要冲,商贾云集,素有“八省通衢”之称。
    2009年11月下旬,为配合上饶至武夷山(赣闽界)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铅山县博物馆联合对铅山县永平镇八水源村的外垄山古墓葬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在外垄山西面坡地中部清理了一座元代纪年墓,现将墓葬及出土物简报如下。
    一 墓葬情况
    墓葬编号09YYWM1,为长方形土坑竖穴砖石墓,方向50°。地表封土已被破坏,墓室顶部距地表1-1.2米,用加工好的麻石条平封,不起券。麻石条长1.2、宽0.4、厚0.2米。墓室长3.05、宽0.9、深0.9米。以青灰砖砌墓室四壁与底,石灰浆涂抹四壁与底,石灰浆厚约5厘米。棺已腐朽不存,仅存铁质棺钉20枚,均匀散落于墓室四周。其中乳头钉8枚,大环形钉4枚,小环钉4枚,锥形钉4枚。
    二 随葬器物
    随葬器物有碗、堆塑瓶、墓契等。
    碗,1件,出土于墓主头部。编号09YYWM1:1,可复原。口径17、足径6.4、高9厘米。侈口,深曲腹,平底略凹,圈足微外撇。足端平削,足端外沿斜削,外底下凸。灰白胎,胎质疏松。内外壁施乳浊白釉,开细小纹片。外底及足端露胎呈土红色。内壁印花,内壁中部凸印一周卷草纹,上有凸弦纹两周,下有凸弦纹一周。内壁下腹及底印花不清。外壁口沿下用梳篦划一周间断波浪纹,外壁下部用梳篦刻划一周4个不相连的双层仰莲瓣。
    堆塑瓶,2件,形制大小一样。放置于墓室后部两角处,并用石灰浆固定底部。标本09YYWM1:2,完整。分器身和器盖两部分,通高73.5、器身高62.5、口径9、足径12、最大腹径18厘米。蒜头口,长颈,瘦长鼓腹,平底,圈足外撇。口下部凸起成球状,上塑一周裙边,下附4个对称的小环系。器身为6段套接而成,腹部有接胎痕。颈上部浮雕云托月一个,贴饰龙纹及观音。龙昂首吐舌,曲颈,独角弯曲向上,双耳后张。观音为坐姿,颔首,一手放胸前,一手放膝上。颈下部贴饰灵芝形祥云一朵,伏听俑一个,简化仙人一周9个。瓶外壁施釉至腹部以下,釉色青灰,有细小纹片。瓶盖高11厘米,为笠帽形,子母口,顶平,上塑鸟头,残,折沿上贴附4个对称的小环系。灰白胎。盖面施釉,有细小纹片。标本09YYWM1:3,腹上部已残,残高28厘米。灰胎。与09YYWM1:2应为一对。两瓶内盛谷粒,谷粒瘦长,有的谷壳已脱落,露出白色的米粒。对于研究元代的葬俗及稻谷的种植史有着特殊的意义。
    墓契,一方,贴放于墓室前壁处。编号09YYWM1:4。方形,灰陶质。高34.7、宽34.2、厚3.5厘米。出土时墓契表面糊有一层石灰浆。墓契正面墨书楷体铭文,中有符录一行。
    将墓契录文如下:
    新故明达省元赵公墓契吉
    铅山州在城中市状元坊□里巷居住,奉□□□道,孝男赵求臣,孝□□□□□□□□,孝妻祝□□□□□□,合家春寺上干。□□□洪造意者,伏为新故明逹省元赵公命保,壬子年四月十二日丑时,享年二十四岁。夫赵公乙亥年十月十七日,得世灵柩,尚存用仲安葬。今张坚固、李定度为开,用钱九千九百九拾九贯九分九厘,就问地主武夷王,置阴地一穴,坐落□□名□基,地乃□山行龙□□□,良水流吉方。□择丙子至元二年五月十五日,□□葬,永为州□。元公古墓,伏尸福神,□□如有此子之神,□□武夷王□能抵当一涉士者之事。其地东至青龙,南至朱雀,西至白虎,北至玄武,上至青天,下至黄泉。何人迁,白鹤仙;何人书,一稗师。有□□□□□□证。知旬士者安葬之后,阴男阴女,益子阴孙。田农万担,谷稷千仓。官禄绵远,世代昌吉者。□□□□□至元二年丙子立目□□□曰,地主武夷王□且□地契,□□□□□□才人张坚固□□前□□□。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勒(符录)。担保人海中鱼,引见人南山笋,见证人李定度。东皇公,西皇母。
    三 小 结
    从墓契内容可以看出,墓主赵命保为铅山州人,生于壬子年,死于至元乙亥年,于第二年丙子年安葬,享年24岁。历史上使用至元年号的皇帝有两位,一为元世祖忽必烈(1264-1294,甲子-甲午),另一为元顺帝妥懽帖睦尔(1335-1340,乙亥-庚辰)。参照干支纪年,该墓的年代应为元顺帝至元二年(1336年)。据《铅山县志》记载,“元代至元二十九年(1293年),升县为州,名铅山州(一名永平州),隶属浙江行书省。明代初期洪武二年(1369年),铅山州复降为县,录为广信府。”[1]墓契中的铅山州就是现在的铅山县,在元代称州。
    值得一提的是出土的仿哥釉瓷碗。这件仿哥釉瓷碗与南宋传世哥窑(浙江杭州凤凰山哥窑、浙江龙泉琉田哥窑)产品相比,有相似的月白色釉及鱼子纹开片。而其灰白胎,乳浊白釉,印花、划花装饰,莲瓣纹宽大、间有空隙,胎体厚重,外底下凸,圈足外撇成八字等特征,皆与元代景德镇瓷器特征相符。因此,这件仿哥釉碗应该是产自元代景德镇窑,在釉色、开片上仿哥窑器,在胎、釉装饰工艺上则有新的发展。
    哥窑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窑址在哪里,其年代与特征的对应关系,都不甚清楚。此前所知最早的仿哥釉瓷器是宣德时期景德镇御器厂烧制的,器物底部大都有暗刻楷书款[2]。这次出土的仿哥釉瓷碗,将仿哥釉瓷器品种的时间由明代宣德时期提前到了元末1336年以前,为研究仿哥窑瓷器提供了新的标尺和线索,可以作为断代标准器。
    注释:
    [1] 铅山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铅山县志》,南海出版公司,1990年。
    [2] 2002年景德镇御窑厂考古发掘出土,现藏江西省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