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专家论文 >

唐 樊方墓志 樊兴墓碑 与庆善宫考(中)

http://www.newdu.com 2017-11-08 汉阳陵博物馆网站 佚名 参加讨论

    曹发展
    三、关于庆善宫遗址的地望及毁没原因测析
    《樊方墓志》的出土,进一步增加了人们探讨庆善宫遗址位置的信心。过去,我曾在《咸阳碑刻》中说:《樊方墓志》“出土时间、地点不详。”现经最新调查,杨陵区文管所张斌同志是该墓志的最初征集人。据张斌同志回忆,《樊方墓志》的出土地点在(今杨凌区)杨村乡张家岗村东南。这里地势高亢,由此可证唐代“雍州武功县立节乡丰义里”就在这里。
    (一) 从方志记载看“庆善宫”名称的变迁
    “庆善宫“作为唐太宗的诞生之地,并非当初就叫“庆善宫”,有一个从“旧宅”到“宫”再到“寺”的演变过程。对此多种文献有载,但都没有记完整。唯《唐会要》和《类编长安志》的记载比较详细,有助于澄清了这个问题。
    《唐会要》卷三十“庆善宫”条载:“武德元年(618)十月十八日,以武功旧宅为武功宫。至(武德)六年(623)十二月九日。改武功宫为庆善宫。至贞观六年(632)九月二十九日。太宗幸庆善宫。赋诗。”
    《唐会要》卷四十八“慈德寺”条载:慈德寺“京兆府武功县庆善宫西百步。贞观五年(631)。为太穆皇后故置。以慈德名之”。
    《类编长安志》卷之二:“庆善宫在武功县南一十八里,神尧旧第也,太宗降诞之所,南临渭水。武德元年(618),建武功宫。六年(623),改庆善宫。贞观六年(632),太宗临幸,群臣,赋诗。后废为慈德寺”。
    根据这三条记载,综合新旧《唐书》、《樊方墓志》及有关《地方志》等,可排列出“庆善宫”名称的变迁过程为:
    1、武德元年(618),唐高祖以“武功旧宅为武功宫”。或曰在“武功旧宅”的基础上“建武功宫”。
    2、武德二年(619),任命樊方为“大监”主持修建武功宫。至于《樊方墓志》记为“庆善宫大监”,可能是因为从樊方任“大监”开始,到为其写《墓志》相隔了30年,把这里称“庆善宫”已有26年了,当时写《墓志》的人也可能忽略了樊方任职时,这里还没有叫“庆善宫”。“武功宫”也可能是对“旧宅”的一个临时称谓。新旧《唐书》并没有把“武功旧宅”称为“武功宫”。
    3、武德六年(623)十二月庚戌(初九),唐高祖以“以奉义监为龙跃宫,武功宅为庆善宫。”这段文字是关于“庆善宫”来由的最早记载。
    4、贞观五年(631)在“庆善宫西百步”建慈德寺,因“为太穆皇后故置。以慈德名之” 。
    5、到宋代,庆善宫废,“慈德寺”尚存。“予过武功唐高祖宅,昔号庆善宫,今为佛祠,前向渭水。史载太宗生之日,有二龙戏于门外。此地形势殊偪仄。”邵博作为宋人,亲自到过庆善宫旧址,记这里地形地势“殊偪仄”,说明渭河已经逼近,当为可信。
    6、到明代,明人康海在《武功县志》中写到:“庆善宫在川口东南,今没于渭”,说明他已经看不到“唐高祖古(故)宅”了。
    7、明代以后,人们在其北的建子沟村南重新修建了“庆善宫”作为纪念,此地并非原宫旧址。
    以上就是“庆善宫”宫名的演变及旧址变迁经过。
    (二)从渭河变迁看庆善宫遗址的地望及毁没
    在无遗址可考的情况下,从现存地名中印证渭河的变迁,推测庆善宫遗址的具体地望,可能是我们现今唯一能做的事情。
    今杨凌区所辖的杨村乡政府东南2公里处有“上川口村”,其南有“下川口村”。再南就属李台乡管辖地。沿漆水河西岸最南端的村名有“南崖底村”、“北崖底村”(原本为一个崖村,后因在其北建有新村,故分南北称之)。从南崖底村向西一字形排列的村名有“东桥头”、“西桥头”、“冯家庄”、“穆家寨”、“永安村”。在这一东西线之南的区域再无村庄,但这一线之南还有很大面积的渭河滩地,最宽处距今渭河河床有2公里之多。这种现象说明了渭河河岸曾经在此一线,这些与河床有关的地名如“崖底村”、“东桥头”、“西桥头”、“永安村”(祈祐永安不毁)可以为证。现今渭河在永安村之西急折南行,这当与河床改道有关。从永安村到南北崖底村一线,原有一条干枯的河床遗迹,西接渭河拐弯处,东与漆水河相连,说明这里曾有渭河的一条分岔河(图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这条残存的分岔河还有小股流水,后来逐步萎缩直至消失。在这条分岔河的南面是一处相对高的滩地,枯水季节为滩地,洪水季节被淹没,这可能就是这一带将近1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没有村庄的原因。
    《元和郡县志》“武功县”条载:“庆善宫在县南十八里,皇家旧宅也。南临渭水。武德元年置宫”。 明《陕西通志》在卷之二记载了“庆善宫”与“建子沟”的坐标关系。曰“建子沟在(武功)城南十七里,近庆善宫(12补)。”明人康海的《武功县志•地理志》载:“庆善宫在川口东南,今没于渭,唐高祖古(故)宅”。这三条记载给我们提供了判断庆善宫具体地望的重要信息:1、庆善宫在县南十八里,南临渭水。2、建子沟在(武功)城南十七里,近庆善宫。说明庆善宫在建子沟之南,相距不远。3、庆善宫位于川口东南,明代之前已经被渭河淹没。在这三条信息中,有两个难于确定的坐标点,即“南临渭水”、“今没于渭”,是两个变换不定的地貌概念。由于渭河变迁不定,对这两个坐标点现在只能在历史的河床遗迹中探索。还有三个坐标点是稳定无变的,一是“川口”,二是“武功旧城”,三是“建子沟”村。从这三个坐标点考量,南北崖底村所处的位置,东临漆水河,南临渭河古道,北连建子沟村,正处于川口之南,北距武功旧城将近9公里,因此,这里很可能就是唐庆善宫遗址的所在地。
    四、从文献记载看庆善宫当年的繁华景象
    唐庆善宫规模有多大?街区多繁华?唐人记载不详,明代遗址毁没。现在我们只能从发生在这里的故事中做一些简单的推测:
    (一)从唐太宗出生的传说中看庆善宫的神奇
    关于唐高祖旧宅的来历《关中胜迹图志》、《武功县志》等文献还作了进一步载注:唐高祖李渊,本属陇西成纪人,因曾任隋朝岐州刺史,治于武功而家。其故址在今川口东南,号曰庆善宫,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十二月生唐太宗李世民于此宅。另外唐高祖李渊还有一别墅,位于今武功镇报本寺塔处。唐太宗生母太穆窦皇后曾常居于此。《类编长安志》有诗云:“昔时高祖宅,今日梵王宫。塔耸白云外,僧行绿树中。真容唐列圣,墨迹宋坡公。半日休心处,烹茶话祖风”。诗中描写的可能就是这个地方。
    关于唐太宗出生的传说,明康海《武功县志》记载了一个非常神奇的故事:“太宗四岁,有一书生谓高祖曰,公在相法,贵人也,必有贵子。及见太宗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几冠必能济世安民”。书生遂去。高祖惧其语泄,即使人追杀之,终不知所往,因以为神,乃取其语“济世安民”中二字为之取名曰“世民”。这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出生地及其名子的来历。虽然这个传说不足为信,但至少明代人就这样记载了。
    (二)从谏议大夫苏世长的谏言中看庆善宫的规模
    武德四年(621),苏世长作为王世充的行台仆射,随着王世充的被平而“归顺”,唐高祖责其“后服”。对此,苏世长据理争辩。高祖赏其辩,遂任世长为谏议大夫,跟随左右,匡谏多见有效。《唐语林校正》卷一载:
    武德五年(622)十二月,(苏世长)从高祖猎于高陵。是日大获,陈禽于旌门。高祖顾谓群臣曰:“今日畋,乐乎?”世长对曰:“陛下废万几,事畋猎,不满十旬,未为大乐。”高祖色变,既而笑曰:“狂态发耶?”对曰:“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武德六年(623),尝侍宴披香殿,酒酣,奏曰:“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高祖曰:“卿好谏似直,其心实诈。岂不知此殿是吾(之)所造,何须诡疑是炀帝?”对曰:“臣实不知。但见倾宫、鹿台,琉璃之瓦,并非帝王节用之所为也。若是陛下所造,诚非所宜。臣昔在武功,幸当陪侍。见陛下宅宇才蔽风霜,当此时亦以为足。今因隋之侈,人不堪命,数归有道,而陛下得之,实谓惩其奢淫,不忘俭约,今于隋宫之内,又加雕饰,欲拨其乱,宁可得乎?”
    从苏世长语中得知,唐高祖昔日的武功宅宇,仅蔽风霜,并不宽敞豪华。苏世长的这段谏言,集中表述了两个意思:游猎不可废政,宫殿不可复雕、复饰。基于有旧交的缘故,唐高祖对苏世长的直谏总是以“笑而释之”。因此,苏世长的谏言对唐高祖的行为每每发挥着匡正作用。由此可以猜想,唐高祖虽以武德元年(618)称武功旧宅为“武功宫”,并与武德二年(619)任命了“大监”之官主持修建。但樊方任此职只有一年多时间,武德四年(621)正月就死了。同年,苏世长以“汉南归顺”,任谏议大夫,以后再未发现有任“武功宫”或“庆善宫大监”之职者。由此可以想象,苏世长的谏言是有效的。武功旧宅虽然被称为“武功宫”,之后虽然更名为“庆善宫”,在这期间虽然有过专职官员主持修建或扩建,但工程规模并不大。这也可能就是庆善宫没有留下更多遗迹遗物的根本原因。
    (二)从皇帝的游猎、宴庆、赋诗、舞蹈活动中看庆善宫一度之繁华
    关于唐高祖、唐太宗在庆善宫的游猎、宴庆、赋诗、舞蹈活动,新旧《唐书》在两帝“本纪”中共记载了9条,有的活动在新旧《唐书》中均有载,内容相似,但不完全相同,详略有别。有的活动记载,两《唐书》并不重复,此有彼无,彼有此无,互为补缺。现按时间先后摘录如下:
    1、《新唐书•高祖本纪》:武德六年(623)“十二月壬寅朔(初一),日有食之。癸卯(初二),张善安降。庚戌(初九),以奉义监为龙跃宫,武功宅为庆善宫。甲寅(十三日),至自华阴”。
    2、《旧唐书•高祖本纪》:武德六年(623)“十二月乙巳(初四),以奉义监为龙跃宫,武功宅为庆善宫。甲寅(十三日),至自华阴”。
    3、《旧唐书•高祖本纪》:武德七年(624)“冬十月丁卯(初一),幸庆善宫。癸酉(初七),幸终南山,谒老子庙” 。
    4、《新唐书•高祖本纪》:武德七年(624)十月丁卯(初一),如庆善宫(“如,往也”《尔雅》)。辛未(初五),猎于鄠南。癸酉(初七),幸终南山。丙子(初十),谒楼观老子祠。庚寅(二十四日),猎于围川 。
    5、《旧唐书•高祖本纪》:武德七年(624)“十一月戊辰(不可能有“戊辰”日),校猎于高陵。庚午,至庆善宫 。
    6、《新唐书•太宗本纪》:贞观六年(632)九月己酉(二十九日),(唐太宗)幸庆善宫  。
    7、《新唐书•太宗本纪》:贞观六年(632)十月,侯君集起复。乙卯(初五),至自庆善宫 。
    8、《新唐书•太宗本纪》:贞观十六年(642)十一月丙辰(初四),猎于武功。壬戌(初十),猎于岐山之阳。甲子(十二日),赐所过六县高年孤疾毡衾粟帛,遂幸庆善宫。庚午(十八日),至自庆善宫 。
    9、《旧唐书•太宗本纪》:贞观十六年(642)冬十一月丙辰(初四),狩于岐山。辛酉(初九),使祭隋文帝陵。丁卯(十五日),宴武功士女于庆善宫南门。酒酣,上与父老等涕泣论旧事,老人等递起为舞,争上万岁寿,上各尽一杯。庚午(十八日),至自岐州 。
    以上9条摘录中,有4个问题:
    第一、“1、2”条均记载了“以奉义监为龙跃宫,武功宅为庆善宫。”所不同的只是日子有别,《旧唐书》记为武德六年(623)“十二月乙巳(初四)”,《新唐书》记为“庚戌(初九)”。
    第二、“3、4”条记载的是唐高祖同一天的活动。第“3”条记载为“幸庆善宫”。第“4”条记载为“如庆善宫”。《尔雅》曰:“如,往也”。两条记载表述不同,意思相同,均指唐高祖去幸“庆善宫”。 两条记载的差别只是《新唐书》比《旧唐书》的记载更详一些,所记的活动更多一些。
    第三、“8、9”条记载的是同一次活动,在具体的活动内容和日子上略有差别,可互为补阙。以此,我们可以把这次活动重新排列为:贞观十六年(642)冬十一月丙辰(初四),(唐太宗)狩于岐山,猎于武功。辛酉(初九),使祭隋文帝陵。壬戌(初十),猎于岐山之阳。甲子(十二日),赐所过六县高年孤疾毡衾粟帛,遂幸庆善宫。丁卯(十五日),宴武功士女于庆善宫南门。酒酣,上与父老等涕泣论旧事,老人等递起为舞,争上万岁寿,上各尽一杯。庚午(十八日),至自岐州庆善宫。
    第四、“5”条记载的月份或日期有错。查《历日对照表》:(武德七年)十一月“丁酉朔,丁未十一,丁巳二十一”,在“丁酉、丁未、丁巳”之间不可能有“戊辰”。在“丁巳”之后十二日才是“戊辰”。从“丁未”日初一算起,到“戊辰”日多达32天。因此,可以肯定,在(武德七年)十一月根本不可能有“戊辰”之日,更不可能有“庚午”之日。由此看这个“十一月”可能为“十二月”之误。(武德七年)十二月初一为“丙寅”,初三为“戊辰”,初五为“庚午”,如此,从皇帝校猎的行程上看也是比较合理的。
    综上所列,李渊父子在庆善宫的活动可以归纳为6次。其中唐高祖3次,唐太宗3次。只是唐太宗的活动内容显得更丰富一点,更活跃一点,停留的时间更长一点。李渊父子的这些活动,犹如当年汉高祖回沛丰,是其荣归故里,大庆成功,炫耀武功,进而强调以“以文德绥海内”统治思想变化的真实写照。关于这些活动的具体内容,在新旧《唐书》相关人物传、《唐会要》、《唐语林校正》、《资治通鉴》等文献中有较详记载,在此不一一赘录。 
    注释:
     [6]《唐会要•庆善宫》卷三十,中华书局出版社,1988年11月北京第四次印刷本 P550。
     [7]元人骆天骧撰,黄永年点校《类编长安志》卷之二,三秦出版社2006年版P66。
     [8]《新唐书•高祖本纪》卷一,本纪第一,中华书局(简体字本)P11。
     [9]《唐会要》卷四十八“慈德寺”条。中华书局出版社,1988年11月北京第四次印刷本 P850。
     [10]宋邵博撰《邵氏闻见后录》卷第二十六。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成书。1983年中华书局版,刘德权、李剑雄点校。
     [11]明人康海的《武功县志•地理志》第一,清嘉庆十九年(1814)张树勋绿野书院刊本。
     [12]此图为《陕西省咸阳市地名志•杨凌区地名图》的复印件,图中干枯的河床线由本人示意添加,其余均为原图无任何改动。杨凌区自1997年以来,建设速度很快,城区面积迅速扩大,地名、地貌变化很多,唯有此图还保留了渭河与村名的坐标关系,非常珍贵,因此复印标注。特此敬注。《陕西省咸阳市地名志》由陕西省地名办公室审定,咸阳市地名办公室编印的内部资料,经陕西省出版总社批准印行,编号-107号,1987年10月第1版P53。
        [12]补:明《陕西通志》卷之二,山川下“建子沟”条载:“建子沟在(武功)城南十七里,近庆善宫。”(《陕西通志》卷之二,土地二,山川下。明人赵廷瑞、马理、吕柟修纂,董健桥校点。三秦出版社出版,2006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P81)
    [13]同[7]。
    [14]同[11]。
    [15]宋王谠撰《唐语林校正》卷一,中华书局周勋初校注本, 1987年7月第1版。
    [16]《新唐书》卷一《高祖本纪》第一,中华书局(简体字本)P11。
    [17]《旧唐书》卷一《高祖本纪》第一,中华书局(简体字本)P9。
    [18]《旧唐书》卷一《高祖本纪》第一,中华书局(简体字本)P10。
    [19]《新唐书》卷一《高祖本纪》第一,中华书局(简体字本)P12。《地名大辞典•围川县》条曰:“唐置,取县南湋川水为名,后讹作围。寻改为扶风,即今陕西扶风县治。”(编者:臧励龢等,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出版发行,1931年5月初版,1982年11月重印。)
    [20]同[18]。
    [21][22]《新唐书》卷二《太宗本纪》第二,中华书局(简体字本)P21。
    [23]《新唐书》卷二《太宗本纪》第二,中华书局(简体字本)P26。
    [24]《旧唐书》卷三《太宗本纪下》第三,中华书局(简体字本)P36。
    [25]方诗铭、方小芬编注《中国史历日和中西历日对照表》,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P395。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