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地区发展 >

肖静芳:发展大理:让各族人民共享美好生活

http://www.newdu.com 2017-11-08 中国民族报 肖静芳 参加讨论

    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就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当前,中华民族正在进行的深度脱贫攻坚战,无疑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进行的一项伟大事业,它意味着要在占全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第一人口大国基本消除贫困,让全体中国人都步入小康。无论是从贫困人口数量还是从贫困程度来说,中国脱贫攻坚的难度都可想而知。
    大理,正处于这场伟大战役的前沿地带。地处滇西山区的大理白族自治州,是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全州12个县市中有11个是贫困县,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虽然去年我们挂上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的牌子,但荣誉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压力,如果大理的百姓还不能脱贫,还守着穷日子,怎么能起到民族团结进步的示范带头作用?”大理州州长杨健说。脱贫攻坚可以说是大理州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的根本和关键。为此,大理州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超前谋划,高位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条山间水泥路曲曲折折直达山顶,一个彝族村落掩映于茂林之中,这就是巍山县永建镇永安村打竹村民小组。还未进村,就见到一个新修整的停车场。进村一看,只见粉墙画壁的民居依山而建,高低错落。顺着坡道上行,健身广场、打歌场一一呈现。坡道一侧开有明渠,来自山上的泉水缓缓流淌,金鱼在里面自由游弋。举目所见,满山的核桃树果实累累,正等待采摘。置身其间,让人切身体会到云南“风一辈子都穿着绿色的筒裙”的人与自然和谐之美。
    核桃树是打竹村民小组的“制胜法宝”,然而如果没有交通条件的改善,核桃运不出去,老百姓也只能徒叹奈何。过去,下山的路就是一条土路,下雨了连人都爬不上来,更别说车。2013年以来,打竹村民小组利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项目的100万元资金,撬动其他资金投入七八百万元,首先修通了一条从山脚到山顶的水泥路,随后建设了打歌场、公厕、垃圾焚烧池、文化墙等,一系列亮化硬化美化措施使这个小山村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过去,我们是全镇最穷的村,如今却成了最富的村。”永安村委会主任墨昌胜介绍,依靠核桃、华山松为主的林果经济,打竹村民小组年人均收入突破1.8万元,有的农户仅核桃一项年收入就超过10万元。
    家家用上了电磁炉,户户安上了太阳能,节假日到打歌场跳舞,打竹村人过上了从前羡慕的城里人的生活。难怪一户人家的门外贴着这样的对联:“精准扶贫助彝家,脱贫致富暖山寨。”
    打竹村民小组只是大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普通案例。近年来,大理深入实施云南省“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点创建工程”,投入专项资金近2亿元,整合各类资金5.6亿元,先后创建了2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2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52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56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9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2014年全国挂牌的第一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大理州就有7个村入选,位居云南省第一。
    在帮助少数民族脱贫致富进程中,大理州注重产业扶持、精准施策,确保一朝扶上马、终生有依托。全州5万多名干部深入基层开展扶贫,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寻找合适的脱贫之道,将长期见效的林果种植与短平快的养殖项目相结合,让贫困户走上了多种经营的致富之路。在漾濞县平坡镇白塔箐村,村民人均拥有核桃林10亩以上,加上种芭蕉、养竹鼠,可谓“房前屋后都是钞票”。在漾濞县富恒乡罗里密村,除了出产优质大泡核桃,菊花、金银花、白芨等核桃林下药材种植也红红火火。
    云南核桃看漾濞,漾濞核桃看光明。走进漾濞县苍山西镇光明村,就如同置身于一座核桃大观园。这里有6000多株古核桃树,最高龄的一株树龄达1160年,而且仍在挂果。漾濞县因势利导,引进旅游公司,打造了休闲度假核桃园。节假日,城里人驾车来到万亩核桃园,观古树、品核桃宴,享受另类休闲游。乡村生态游的发展,拉动了光明村餐饮、住宿等产业的发展,如今当地已有21户“农家乐”。光明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与旅游公司签约土地入股、核桃入股以及在公司就业等方式,也提高了收入,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
    在巍山县永建镇下西莲花村,砍核桃的声音不绝于耳,当地人收购加工核桃,在剥开那鲜白核桃仁的同时也剥开了光亮的好日子,而核桃之外的中药材收购加工,更为这好日子增添了分量。如今,服务下西莲花村核桃加工产业的工人遍布半个巍山县,汇集了回、汉、白、彝等多民族兄弟姐妹。
    “脱贫攻坚,首要的是基础设施建设,然后是精准培植产业。”杨健说,只有产业兴旺,才能脱真贫、真脱贫。5年来,大理州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01.18亿元,20.9万人实现脱贫。“十三五”期间,大理将投入3亿多元率先解决30户以上自然村“最后一公里”的交通问题,让边远农村的老百姓尽量享受和城市人一样的基础设施条件,通过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乡村真正振兴起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