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史走向复兴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历史研究中长时段理论的回归,人们希望从更大的视角和更长的时间跨度去研究观念或思想的历史。2012年,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大卫·阿米蒂奇认为,当前观念史的研究视野正在不断萎缩,有一种退化到短期主义的危险,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研究者对语境的过分强调;如果只关注某一特定语境,忽视这一语境之前和之后的语境,不仅不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某种观念,反而造成研究视野愈发狭窄。他呼吁观念史要回到长时段和大尺度的研究中,去研究人类思想中的大观念。 这种构想可以在洛夫乔伊的观念史那里找到理论上的支持和写作上的灵感。洛夫乔伊曾指出,每个“单元观念”都有自己漫长的“生命史”,对观念的研究就是对其整个生命史的研究。也就是说,要从长时段去研究观念的全部历史,而不是将其限定在某个时段内。此外,洛夫乔伊一再强调,不要将观念局限在民族国家的框架内,而要揭示其跨越国界的流动性。当前,思想或观念跨越国界的现象非常普遍。考察一种观念从源生地向其他地方的传播,以及在这一过程中观念在新的语境中的遭际——不论是接受也好,抵制也罢,抑或为了适应新的语境而发生的某种变形,都将成为观念史研究的一种新思路。正是因为如此,在以长时段和大尺度为特征的史学研究新思潮中,洛夫乔伊那种不受特定语境限制、跨区域和跨学科的观念史重新焕发了生命力,正迎来在新形势下的回归。 当然,这种回归并非简单地回到洛夫乔伊观念史的原初状态,而是抽取其合理因素,是在满足史学界对长时段、宏大叙事需要基础上的革新。今天,很少有学者会像洛夫乔伊那样去分辨什么是不可分割的“单元观念”,或者认为不同观念之间可以像化学元素那样进行组合。但是,重新审视洛夫乔伊关于长时段、跨语境和跨民族的方法和论述,将有助于学者去撰写反映新时代要求的观念史,并在观念史与各种长时段的历史之间建立有效的对话机制。在这种情况下,观念史这门学科将会散发出新的活力。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