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高句丽的扩张及其对辽东的统治4

http://www.newdu.com 2017-11-11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二、高句丽的扩张及其对辽东的统治
  
    (一)高句丽向外扩张:
    高句丽在政权建立后虽然很早就有了王,但这个
    王,在早期与随时面临罢免甚至被杀的扶余人的王类似,不是真正的国家君主。
    从
    《三国志》
    的记载来看,
    西汉时期的高句丽还是隶属于汉玄菟郡高句丽县的一
    个部族,由“高句丽令主其名籍”
    《三国志高句丽传》
    ,而且从玄菟郡领取作为中
    国地方官应有的按品级的官服。高句丽政权的高官号“主簿”
    ,正是中国县级官
    员的称号,
    也证明高句丽政权作为中国地方政权而存在,
    是中国汉朝在东北地区
    的基层行政组织。高句丽祠“灵星”
    ,是因为执行西汉政府“郡国县立灵星祠”
    (
    《史记
    .
    封禅书》
    )的规定,充分体现其作为基层组织的性质。可知在当时,高 
  
  
  
    13
    貊人已经开始结合成新的政治共同体了。
    主要的官员
    :
    据
    《北史》
    记载:
    高句丽把国内分为五族,
    有消奴部,
    绝奴部,
    顺奴部,灌奴部,桂娄部。一曰内部,一名黄部,即桂娄部也;二曰北部,一名
    后部,即绝奴部也;三曰东部,一名左部,即顺奴部也;四曰南部,一名前部,
    即灌奴部也;五曰西部,一名右部,即消奴部也。王族应该属于桂娄部。
    官员共分为“大对卢、太大兄、大兄、小兄、竟侯奢、乌拙、太大使者、大
    使者、小使者、褥奢、翳属、仙人十二等,分掌内外事。其大对卢则以强弱相陵
    夺而自为之,不由王署置。复有内评、五部褥萨。人皆头著折风,形如弁,士人
    加插二鸟羽。
    贵者,
    其冠曰苏骨,
    多用紫罗为之,
    饰以金银。
    服大袖衫、
    大口裤、
    素皮带、
    黄革履。
    ”
    其置官,
    有对卢则不置沛者,
    有沛者则不置对卢。
    王之宗族,
    其大加皆称古雏加。涓奴部本国主,今虽不为王,适统大人,得称古雏加,亦得
    立宗庙,祠灵星、社稷。绝奴部世与王婚,加左雏之号。诸大加亦自置使者、皂
    衣先人,名皆达于王,如卿大夫之家臣,会同坐起,不得与王家使者、皂衣先人
    同列。其国中大家不佃作,坐食者万余口,下户远担米粮鱼盐供给之。
    税,布五疋、谷五石,游人则三年一税,十人共细布一疋。租,户一石,次
    七斗,下五斗。
    法律
    :其刑法,叛及谋逆者,缚之柱,爇而斩之,籍没其家;盗则偿十倍,
    若贫不能偿者乐及公私债负,
    皆听评其子女为奴婢以偿之。
    用刑既峻,
    罕有犯者。
    无牢狱,有罪,诸加评议便杀之,没入妻子为奴婢。
    文化
    :书有《五经》、
    《三史》、
    《三国志》、《晋阳秋》。乐有五弦、琴、
    筝、筚篥、横吹、箫、鼓之属,吹卢以和曲。好歌舞,常以十月祭天。据《三国
    志》记载:
    “汉时赐鼓吹技人,常从玄菟郡受朝服衣帻,高句丽令主其名籍。后
    稍骄恣,不复诣郡,于东界筑小城,置朝服衣帻其中,岁时来取之,今胡犹名此
    城为帻沟溇。沟溇者,句丽名城也。”另据《旧唐书东夷传》记载:
    “俗爱书籍,
    至于衡门厮养之家,各于街衢造大屋,谓之局堂,子弟未婚之前,昼夜于此读书
    习射。其书有《五经》及《史记》、《汉书》、范晔《后汉书》、《三国志》、
    孙盛《晋春秋》、《玉篇》、《字统》、《字林》;又有《文选》,尤爱重之。”
    风俗
    :
    每年初,
    聚戏浿水上,
    王乘腰舆,
    列羽仪观之。
    俗洁净自喜,
    尚容止,
    以趋走为敬。
    拜则曳一脚,
    立多反拱,
    行必插手。
    俗尚淫,
    不以为愧,
    俗多游女,
  
  
    14
    夫无常人,夜则男女群聚而戏,无有贵贱之节。有婚嫁,取男女相悦即为之。男
    家送猪酒而已,无财聘之礼;或有受财者,人共耻之,以为卖婢。其俗作婚姻,
    言语已定,女家作小屋于大屋后,名婿屋,婿暮至女家户外,自名跪拜,乞得就
    女宿,如是者再三,女父母乃听使就小屋中宿,傍顿钱帛,至生子已长大,乃将
    妇归家。死者,殡在屋内,经三年,择吉日而葬。居父母及夫丧,服皆三年,兄
    弟三月。
    风初终哭泣,
    葬则鼓舞作乐以送之。
    埋讫,
    取死者生时服玩车马置墓侧,
    会葬者争取而去。信佛法,敬鬼神,多淫祠。金银财币尽于厚葬,积石为封,亦
    种松柏。
    (四)好大王碑:
    全称《高丽好大王碑》
    ,又称《广开土王境平安好大王碑》
    。
    东晋安帝义熙十年
    (414)
    九月廿九日,长寿王率群臣百姓为其父广开土境平安好
    太王下葬并建立此碑,
    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八十多年了。
    它一直矗立在中国吉林省
    集安市东郊。经历了高句丽都城迁徙,由兴盛到衰亡,郡国变幻、朝代更迭,逐
    渐被湮没在长白山下的荒烟蔓草之中。
    清光绪三年
    (1877)
    ,
    桓仁设治,
    书启关月
    山发现好太王碑于通沟河畔、禹山脚下,手拓数字,分赠同好。好太王碑的重新
    发现拉开了好太王碑捶拓、保护、研究的序幕。百余年来,中外学者先后到通沟
    调查研究,
    著书撰文,
    使好太王碑研究成为高句丽历史与考古研究的一个重要课
    题。好大
    王碑
    是高
    句
    丽第
    十九
    代王
    广开
    土
    境平
    安好
    大王
    的墓
    碑
    ,东
    晋安
    帝义
    熙十
    年
    (
    公
    元
    414)
    ,
    高句
    丽第
    二十
    代
    长寿
    王为
    纪念
    第十
    九
    代王
    而建。
    十九
    代王
    名淡
    德,号
    永乐
    太王
    ,溢
    广开
    土
    境平
    安好
    大王
    ,故
    此
    碑俗
    称永
    乐太
    王碑
    或好
    大王
    碑
    。高
    6
    米
    ,纵
    612
    厘米,横
    185
    厘米,
    44
    行,行
    41
    字。
    四面
    环刻,东南
    为正
    面,碑
    文阴
    刻,共
    四
    十四
    行,满
    四十
    一字
    ,计一
    千
    七百
    七十
    五字。碑文
    首先
    纪述
    高句
    丽建
    国
    神话,称出
    自北
    无余
    的第
    一代
    国王
    邹牟
    王是“天
    帝
    之子
    ”母
    河伯
    女郎
    剖
    卵降
    出生
    子;然后
    称
    颂永
    乐太
    王攻
    掠六
    十四
    城和
    一
    千四
    百多
    个村
    庄的
    业
    绩,最
    后刻
    记三
    百三
    十户“
    国
    烟
    ”
    和
    “
    看
    烟
    ”
    ,
    即
    守
    墓
    奴
    的
    摊
    派
    情
    况
    。
    此
    碑
    发
    现
    一
    个
    世
    纪
    后
    ,
    中
    外
    学
    者就
    碑的
    发
    现
    、历
    史
    、文
    字考
    释等
    方面
    进
    行讨
    论和
    研究
    ,逐
    渐
    形成
    了专
    门
    的
    研
    究
    学
    科
    ,
    是
    高
    句
    丽
    历
    史
    与
    考
    古
    的
    一
    个
    重
    要
    分
    支
    。
    另
    外
    此碑书法似
    隶似楷,
    有秦诏版遗意。
    方整纯厚,
    气静神凝,
    遒古朴茂,
    属笔势宽绰高美一宗。
    与东汉诸碑刻隶书相比,别具风格,故此碑名冠古今。也
    是书
    法史
    上的
    珍品。
  
  
    15
    好
    大
    王
    碑
    原
    文
    如
    下
    :
    【第一面】
    :
    惟昔始祖鄒牟王之創基也出自北夫餘天帝之子母河伯女郎剖卵
    降出生子有聖□□□□□□命駕巡車南下路由夫餘奄利大水王臨津言曰我是皇
    天之子母河伯女郎鄒牟王為我連葭浮龜應聲即為連葭浮龜然後造渡於沸流谷忽
    本西城山上而建都焉永樂世位因遣黃龍來下迎王王於忽本東岡黃龍負昇天顧命
    世子儒留王以道興治大朱留王紹承基業□至十七世孫國岡上廣開土境平安好太
    王二九登祚號為永樂太王恩澤洽于皇天威武柳被四海掃除□□庶寧其業國富民
    殷五穀豊熟昊天不弔卅有九晏駕棄國以甲寅年九月廿九日乙酉遷就山陵於是立
    碑銘記勳績以永後世焉其辭曰永樂五年歲在乙未王以碑麗不息□人躬率往討過
    富山負山至鹽水上破其丘部洛六七百當牛馬群羊不可稱數於是旋駕因過襄平道
    東來候城力城北豊五備海遊觀土境田獵而還百殘新羅舊是屬民由來朝貢而倭以
    辛卯年來渡海破百殘□□新羅以為臣民以六年丙申王躬率水軍討科殘國軍□□
    首攻取壹八城臼模盧城各模盧城幹弖利城□□城閣彌城牟盧城彌沙城□舍蔦城
    阿旦城古利城□利城雜彌城奧利城勾牟城古模耶羅城頁□城□□城分而能羅城
    場城於利城農賣城豆奴城沸□□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