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抗战丨蒋日记周周读(四十六)
蒋日记周周读46:淞沪会战溃败之局,细数蒋的三大失误 (1937年11月7日-11月13日) 本周,蒋介石日记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字眼为“撤退”、“失守”、“失陷”等,可见在这一周日军的进攻势头迅猛,华北、华东两条战绩均形势告急:11月9日华北战场太原失守,11月11日上海沦陷。 关于淞沪战场,蒋介石判断“苏州河南岸阵地放弃以后,与上海策源地完全隔离,战局大变,形势必更恶劣也”。他权衡全局,认为: 保持战斗力持久抗战,与消失战斗力维持一时体面相较,当以前者为重也。 所谓“维持一时体面”是指不顾一切地坚持阵地,以配合布鲁塞尔会议。这是蒋曾经的想法,无奈敌我力量悬殊,加上蒋在战略上的失误,军队速溃,无法再坚持。蒋为达保存部分实力,“持久抗战”之目的,遂于11月7日决定“沪战转移计划”,分左右两翼实行撤退,即全线撤退。 为减少上海失陷带来的负面影响,蒋介石于8日发表声明,表达“抗战之决心”,强调此次撤退是战略决策: 苏州河南岸以兵力用尽,不能不令撤退,但并非为金山登陆之敌所牵动耳。惟藉此战略关系,使敌知我非为力尽而退,不敢穷追与再攻,是于将来之战局有利。 战前,为了保卫首都南京,中国在上海与南京之间,修筑了号称“东方马奇诺”四条防线(国防工事):吴福线——从苏州到福山、锡澄线——从无锡到江阴、乍嘉线——乍浦经嘉善到苏州、海嘉线——海盐经嘉兴到吴江。准备战时逐次抵抗。然而,淞沪会战期间,蒋介石把主要兵力基本投放在上海及附近地区,没有多少纵深的配备,对于后撤更无完备的方案。加之,撤退决定做出较匆忙,部队兵荒马乱,原有的工事基本上未能发生预定的作用。 蒋介石预定的撤退方向,是先期向平嘉、吴福既设阵地转移,再以广德为中心,于钱塘江左岸转取攻势。但撤退令下达的一个星期,撤退中混乱失序,形同溃退,造成不少死伤。11月8日,淞沪战场松江、枫泾失陷,军队只能向昆山、苏州一带撤退。之后,蒋介石日记中尽是对溃败焦虑: 11月9日 昨夜,苏州河南岸各部撤退之秩序不良。今晚尚未确实联络松江,吴克仁部队亦溃向青浦,未知其目的地所在。 11月10日 敌攻嘉乍线之枫泾失守,前方电线皆被炸毁,终日未通,焦灼之至。 11月11日 本日嘉乍线吃紧,甚虑敌军有吴兴出宜兴,威胁我南京也。……敌机来袭,击落一架。 11月12日 嘉乍线西墉镇失陷,更形危急。 11月13日 嘉善战况甚急,沿长江各口敌亦登陆,左翼皆受危胁。 11月11日,中国军队撤出上海南市,上海市长发表告市民书,沉痛宣告上海沦陷。 次日,是孙中山诞辰纪念日,在此败局之中,蒋介石追怀往昔,感念颇深。他写道: 大局以光明磊落态度处之,进退得失,生存存亡要皆无愧于心也。 毋忘抗战到底之初衷与预备。 上海失守,标志着淞沪会战的结束。蒋介石最初满怀信心,投入中央军精锐,最后却不得不以溃败撤离上海。这其中有敌强我弱的力量对比的原因,但蒋战略上有三次大的失误:最初是没有充分利用兵力上的绝对优势,一举将驻上海的日军歼灭;中间是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没有及时收缩,有序撤退,反而为了九国公约会议而增兵;最后是没有注意金山卫的防卫,被日军在此登陆,对中国军队形成夹击。 但是,淞沪会战在整个抗日战争军事史上的意义是不可低估的,它向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与斗志,在此过程中,全国抗战的局面形成,国共实行了第二次合作,川、滇、贵、桂、粤等地方实力派拥护中央,出兵抗战。同时,会战持续了3个月,为军政机关、工厂与高等院校向大后方迁移赢得了时间,打破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迷梦。 蒋介石并未丧失信心,他说,上海失陷后抗战进入新阶段,“战局渐转入第二期计划”。13日,蒋介石记道:“抗倭最后地区与基本线在粤汉平汉路以西。”“抗倭最大之困难当在最后五分钟,此时未足为难也。” 上海失陷后,东南门户洞开,首都南京的形势岌岌可危。11月12日,蒋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商量迁都问题。13日,决定迁都重庆。 蒋介石自己也开始做迁移的准备,整理公文。13日的日记中,他特意提到,“存奉日记设法收回。”日理万机之际,蒋仍不忘要收回存于奉化故乡之日记,带在身边。可见日记在其心中的份量。
国军从上海撤退 蒋介石日记:1937 11月7日 星期日 风 大雨 雪耻 毋恃其不攻,恃吾有所备也。 预定:一、发表团体委任。二、对南市防备。三、核定空军预算。四、决定沪战转移计划。五、督促商订武器。六、见左舜生、俞大维。七、见卢作孚、陈立夫。 注意:一、陕西教育与第二厅长。二、沪战阵地转移与九国公约之影响。三、保持战斗力持久抗战,与消失战斗力维持一时体面相较,当以前者为重也。 本日,大风雨,故前方仅受砲击,但损伤未减也。发表对两报谈话,对于九国会议尚有影响。此时各战区以发动游击战争,使敌所占领各地不能安定,且分散其兵力使其防不胜防也。 11月8日 星期一 晴 雪耻 苏州河南岸以兵力用尽,不能不令撤退,但并非为金山登陆之敌所牵动耳。惟藉此战略关系,使敌知我非为力尽而退,不敢穷追与再攻,是于将来之战局有利。然而九国公约会议之影响必甚大也。 预定:一、发动告征募新兵书。二、发告诫伤兵书。三、组织以货易货委员会。 注意:一、松江部队应向松隐、金山佯攻。二、金山敌军必攻嘉乍阵地。三、对外声明撤退理由,决抗战到底。 本日,批阅、会客如常。惟对撤退苏河南岸,隔离上海之战局,对九国公约会议之影响。对死伤军民之悲哀,皆使此心犹豫不决也。 11月9日 星期二 晴 雪耻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预定:一、兵工厂应加双工。二、军委会督察队之组织。三、电顾少川。 注意:一、嘉乍线将受攻击。二、嘉翔线撤退步骤及时机。三、九国公约会议之结果。四、组织之进行。五、大本营地点。 昨夜,苏州河南岸各部撤退之秩序不良。今晚尚未确实联络松江,吴克仁部队亦溃向青浦,未知其目的地所在。此次北新泾部队如照余退守南市计划,则对内对外之影响与秩序当较佳也。批阅、办公如常。 11月10日 星期三 晴 雪耻 穷当益坚。 预定:一、组织之研究;二、武汉人选;三、各省主席:湘(文白)、鄂(贵严)、豫皖(石、严);四、访汪先生。五、督促团体之组织。六、电汤应以晋城为根据(长治)。 注意:一、共党提国共合作代独裁口号;二、对共方针;三、电耿光商共事。 本日,敌攻嘉乍线之枫泾失守,前方电线皆被炸毁,终日未通,焦灼之至。太原无线电不通者二日,或已失陷矣。批阅、会客、办公如常,发家信。 11月11日 星期四 晴 雪耻 大无畏精神。 预定:一、约左舜生、陈博生等谈话。二、委陈济堂。三、电卫俊如。四、俞部长来谈。 注意:一、嘉乍线敌军。二、嘉翔线撤退之秩序。三、共党之阴谋。四、华阴子弹移实难。 本日,嘉乍线吃紧,甚虑敌军有吴兴出宜兴,威胁我南京也。为共党事,对抗敌前途殊多顾虑。妻病。敌机来袭,击落一架。办公、会客、读经、批阅如常也。 11月12日 星期五 雨 雪耻 对诞辰无穷感念。 预定:一、令戴速回。二、约杜重远。三、令张不到牯岭。四、九十三师运浙赣路。五、令周与熊来谈。六、劝王用实。七、委贺国光为黔主席。 注意:一、嘉乍线西墉镇失陷,更形危急;二、大局以光明磊落态度处之,进退得失,生存存亡要皆无愧于心也。三、毋忘抗战到底之初衷与预备。四、令蒋廷黻假回。 本日,前方消息以电断沉闷,健生回京面报一切,余决令川桂军防守首都,与林主席商迁都问题。 11月13日 星期六 晴 雪耻 防患未然。 预定:一、整理公文。二、存奉日记设法收回。三拟调何键为浙赣绥靖主任,文白为湘主席。四、约左舜生谈话。五、令陆东交代。六、预备衡州行营。七、速运辎重。八、决定迁都日期。 注意:一、茭塘被敌占领消息。二、抗倭最后地区与基本线在粤汉平汉路以西。三、抗倭最大之困难当在最后五分钟,此时未足为难也。 本日,嘉善战况甚急,沿长江各口敌亦登陆,左翼皆受危胁,此前线处置迟缓与轻敌之故也,决心迁都于重庆。 毛泽东在1937年 11月8日 太原失陷。指出:“太原失陷后,华北正规战争阶段基本结束,游击战争阶段开始,以八路军为主体,是华北总形势。”同日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讨论特区选举与财政问题。 11月9日 指出“华北国民党各军大溃,八路军应'放手发动人民,废除苛杂,减租减息,收编奎军,扩大部队,发挥独立自主精神,期于一个月内收得显著成绩。'” 11月11日 批注秦邦宪、叶剑英惯有国共两党关系有趋向恶化之势的来电,指出“坚持原则立场,逐步前进,最后冲破国民党的统制。” 11月12日 上海失陷。在延安会议作报告,分析上海、太原失陷后的形势和强调提出反对投降主义。 11月13日 致电八路军各师负责人,指出正规战争结束,“剩下的只是红军为的游击战争”,红军任务在于发挥进一步独立自主原则,坚持华北游击战争。 《竺可桢日记》中的1937年 11月7日 骤雨于吾军有益,盖敌舰载兵不易近岸,飞机亦失大部之效用。昨午上岸敌军已占离松江南姗里之松隐,可称神速。敌机在嘉兴.、嘉善投弹至三百余枚之多云。 11月8日 决定二、三、四年级生于星期四、五、六各日移往建德。一为学生训育问题,一则为校舍保管问题。 11月9日 中午始悉我军已退出浦东、南市,上海遂告失守。昨上午九点太原亦陷落,此真大堪痛心者也。 11月10日 令学生于十一、十二、十三三天移建德。 11月11日 知渠家在嘉兴王江径附近,嘉兴城内已轰炸成焦土。 11月12日 敌军突破平望,苏嘉路危。作棉背心以捐前敌将士。 11月13日 今日云甚高,故虽阴而天气仍不妨碍飞机之轰炸,但竟一日未来,疑别有作用也。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