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1年第2期(总第102期) 2011年6月15日 目录 ·劳动力市场研究· 近代上海工人阶层的工资与生活——以20世纪30年代调查为中心的分析/张忠民(3) 宋代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利用与流动分析/武建国 张锦鹏(17) ·金融史研究· 20世纪20、30年代北方农村钱票泛滥的考察——兼论与南方地区的差异/陈晓荣、戴建兵(27) 在国家、社会与当铺之间:近代天津当息的博弈史/李金铮、冯剑(40) 债券质押贷款与近代华资银行投资铁路模式——以浙赣铁路为中心/马陵合(52) 论中国近代证券市场信用机制的构建——基于市场与非市场因素的考量/孙建国(61) 中央信托局与国民政府筹组国营再保险机构述论/曹嘉涵(68) 中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路径与制度反思/易棉阳、陈俭(78) ·青年论坛· 中央革命根据地财政体系演变新探/王明前(88) 宁波民营企业制度演变的历史考察/孙建红(97) ·读史札记·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家的棉纺织/方行(104) 族谱所见明清佛山家族铸造业/申小红(106) 北宋“供百物有行”的见证——河南滑县北宋商行碑/李合群(112) ·年度追踪· 2010年中国经济史研究总论述评/隋福民(113) 2010年先秦秦汉经济史研究述评/王万盈、何维娜(117) 2010年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经济史研究述评/陈丽、魏明孔(125) 2010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述评/李华瑞(133) 2010年明清经济史研究述评/林枫(142) 2010年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述评/高超群(157) 2010年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述评/之恺(166) ·博士论文博士后工作报告摘要· 国家情报体系与中日近代经济转型研究/王力(封二) 工分制下农户劳动配置的经济分析/黄英伟(封三) 第四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公告(175) 上海财经大学隆重举行首届“上财经济史学论坛”暨经济史学系揭牌仪式(176) 书讯(26)(87)(105) 更正(16)(77)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