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张珣]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信仰的香火观念与进香仪式(2)

http://www.newdu.com 2017-12-06 中国民俗学网 张珣 参加讨论

    四、香铺与合香的制作
    台湾香行之间的竞争相当自由,信徒也随个人喜好而购买,并没有相信某某香行卖的香有特别不同。坊间多数香行均是批发零售,对香的原料或制作过程不甚清楚,而仅声称店内所卖者均为好香。香行与顾客双方均是依照价钱来决定买卖,而非依照香料或成分来决定。然而只要访问自己制作香的香行,均声称其为祖传三代的香行,依照古法调配香料,至于古法为何?答案通常是秘方,不愿对外公开。似乎制香界讲求神秘所带来的价值感,尤其讲求掺杂多种香料或药材,有如中药复方一般,崇尚秘方与古法。此点我们于前述宋明香谱中的大量记载可见,各种香品的配料斤两,几乎占全书最大比率,笔者估计历代香谱的撰写目的,很大部分是指导文人雅士制香的配料斤两。
    台湾香行的制作规模多数是小型家族企业,大甲地区原有传统制香行,如同台湾地区早期制香行,因为人工太贵,不敷成本,已经不再自行制造,而改以批发买卖。本文仅以目前仍然自行制造经销的鹿港施金玉老香铺为例说明。施金玉老香铺经过七代相传,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不曾中断过。第七代由二儿子施起熏承接了香铺的生意,他学会采购香粉、调配香料等技术,大批制作并营销到台湾北、中、南数个贩卖点。其弟施起文也开香铺,但只是向其他工厂批发来卖,并不会调配香料等技术。其兄施起灿则在鹿港天后宫旁边经营糕饼生意。
    香的制作过程,根据我们在施金玉香铺的访问结果,叙述如下。香本身为竹子做成,竹子为桂竹,以前鹿港的竹寮仔有工人专做香枝,现在一因台湾竹林少了,二因人工贵,均由中国大陆工厂做好,销售到台湾。制香基本过程有:1.打底,基本原料为向工厂买磨成粉的楠木皮(无味),楠木皮有黏性,具组合作用,可以黏在竹子上面。2.内腹,由楠木皮加上沉香或檀香粉搅拌混合的粉末,再加裹在第一层上面。3.盖面,加上颜色之意,以楠木皮、中药材、檀香或沉香或其他色料。颜色可以染成黄色、或黑色、或红色。此三个过程之后,即将香拿到外面竹架曝晒。4.染香脚,曝晒之后将香脚约十公分长染成红色,再加以晒干,整个制香工作即告完成。染色方面,师傅表示客家人喜欢红色,闽南人喜欢黑色,年轻人喜欢原色,现在大多数人均喜欢原色(素材的本色),因此原色的香做得比较多。老年人会在丧事时用黑色香,但是年轻人不太在意。香的长度以一尺、一尺一、一尺二、一尺三、一尺四、一尺五、一尺六的香比较通用。另有二尺、二尺二,一般不太常用。
    施金玉香铺以前雇请有五六位师傅,由于受到大陆市场影响,制作量减少,目前只请了一位做香师傅童先生,他还必须兼一份做百叶窗的工作才能维持家计。童先生根据自己一个月做的香来与施老板论件(捆)计酬。他说,台湾的做香师傅大都转业了,也有到大陆投资做香。其意指有的做香师傅到大陆开发市场,用大陆工人做香,成本比较低廉。亦即,台湾师傅到大陆教导学徒做香,再载运回台湾售卖。他进一步说道,台湾信徒要求很高,要求竹心要圆,要挺,要直,每一根粗细要一样。外表香粉要裹得均匀光滑,香灰要白色,香灰要完全掉落香炉中,不可“留胡须”在香枝上。这些观念与偏好都与香灰的价值有关,也是台湾汉人香火崇拜的一部分。
    一位制香师傅做香一天可做120斤的香,平均一个月做3000斤的香。做香过程耗费大量体力,夏天毛细孔张开,不可吹电风扇或冷气,怕得风湿病,因此汗流如雨,特别辛苦。制香原料需要加入中药材的比例是20∶1(就是20公斤的香料加入1公斤的中药材磨成的粉)。一天只能做同一种香,不同的天做不同的香,因为制香过程中的两部机器,原料搅拌机与原料均匀机内调制的香粉药材价格不一,不能混合。例如,今天做的香价格在120元,就不会做价格比较贵的沉香(价格在600元、800元、1000元以上),或檀香(价格在200元、300元、400元)。童师傅最后强调说,晒香是一个重要步骤,香枝要直,就要晒得恰到好处,香的密度也才会扎实。若天气不好,做好的香先放在室内阴干,等到有太阳才拿出去晒。做好的香,最怕折断,或发霉,所以晒香最好一两天就要完成。会折断的香最触信徒霉头,可能是厄运的预兆,是最大禁忌。
    施金玉老香铺内另外请有一位送货工人,需要送货的香有盘香、环香、卧香等。这些没有竹枝的香容易断掉,需要特别送货。有竹枝的线香不易断,用货运托送即可。制香的原料中若加入石灰,香灰能够徐徐掉落,顾客比较喜欢,但是对人体,尤其是肺部有伤害。香铺内不区分佛教或道教用的香,施老板说,各种宗教的信徒均会来买。至于做香过程是否需要行任何仪式,或是,香制作完成之后,是否需要仪式加以神圣化才能卖给信徒拿去拜,施老板回答,没有任何仪式,也不需要执行任何仪式以让香可以被用来拜。
    五、香火、香灰与香炉的文化意涵
    汉化之后的焚香与其所使用之香料,逐渐被纳入中国文化分类物品的类别中,我们见周嘉胄《香乘·卷十二·南方产香》:
    凡香品皆产自南方,南离位,离主火,火为土母,盛则土得养,故沈水、旃檀、熏陆之类多产自岭南。海表土气所钟也。《内典》云香气凑脾,火阳也,故气芬烈。(14)
    事实上香料除了来自南洋,还有许多是产于西方,但是在汉人阴阳五行分类观念中,五方与五性是配合的,五性与五脏也是配合的。因而香气凑脾,香的性质是火阳,香产自于南方,遂成为一组相互连结的性质与类别。此充分说明汉人运用阴阳五行分类架构来解释香产自南洋的原因,以及把香的属性,定位为阴阳五行中的“火”。一旦被吸纳入阴阳五行的汉人思考架构,香便成为汉人宗教文化与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既然香的属性是“火阳”,香又必须经过焚烧而能产生香气,香点燃时能产生火苗,火苗消失则转为香光等等视觉上的链接,“香”与“火”逐渐并称,“香”、“火”二者成为可以互相转化生成的属性,在后世的宗教仪式中发展出汉人独特的香火观念。根据黄典权叙述,文人笔下的“香火”似乎在东汉已见,而六朝尤盛,“香火”一词在诗文之中远超过“薪火”的出现,“香火”的“香”字也重要于“火”字。“薪火相传”逐渐被“香火传承”取代。(15)
    香可以媒介阴阳,能够沟通神人鬼之间,但是我们在前述制香师傅说明制香过程中已经明白,香本身没有灵力,香火与香灰才有灵力。香灰有灵力是经过了一道火化的过程。“火化”具有什么作用呢?“火化”也是香火被赋予灵力的原因吗?刘枝万认为“香实为中国圣火崇拜之一环”(16)。
    刘氏所称“圣火崇拜”可说是指出了重点。在黑暗中点香除了香气之外,香光与香火确实给古人带来对光明的崇拜感觉。而民间信仰中割香又称割火,进香又可称请火,也透露出香与火之间的崇拜关系。
    香燃烧之后留存在香炉内的香灰,对于汉人来说是圣火的结晶,香灰与圣火具有同等重要性。香灰可以治病,可以食用之后保平安。香灰也是信徒所行进香仪式中要迎请回家供奉的神圣物。台湾妈祖庙之间盛行的谒祖进香仪式中,很关键性的一环,即为杓取老庙香灰回新庙供奉,以增加新庙灵力。在此,举笔者熟悉的大甲镇澜宫前往北港朝天宫进香为例。
    1987年之前镇澜宫去北港进香,也称为去北港乞火、割火或刈火。在朝天宫举行的割火仪式是,镇澜宫自香担的小木箱中,请出自备之香火炉,是沿路由香担组人员挑着的香火炉,异于神轿内之香炉。同时朝天宫将长年悬在藻井的一盏万年灯(亦称天火,象征朝天宫的灵力)垂下,用金纸引万年灯之灯火于另一个大一点的万年香火炉内燃烧,异于朝天宫镇殿妈的香炉。镇澜宫的小香火炉与朝天宫的大的万年香火炉并置于供桌上。朝天宫和尚开始念经,镇澜宫祭祀组人员开始将寿金金纸投入万年香火炉中燃烧,董监事们也各个开始念诵上面写满信徒名字的疏文,念完一份即投入一份燃烧。待万年香火炉内装满香灰,和尚再以长柄木杓,自朝天宫的万年香火炉,杓三次香灰入镇澜宫之香火炉,口中念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祝祷词。之后,万年香火炉迅即被朝天宫人员抬回后殿,结束割火仪式。挤在桌边的香客立即陷入疯狂状态,争相抢夺飘散在桌上的零碎香灰,小心翼翼地用寿金金纸包起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