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安徽博物院藏战国铜砝码母范

http://www.newdu.com 2017-12-12 中国文物信息网 王育茜 参加讨论

    安徽 王育茜
    中国度量衡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衡器是一种重要的计量工具。《尚书·夏书·五子之歌》载“关石和钧,王府则有,荒坠厥绪,覆宗绝祀”,“石”和“钧”都是计量单位。《汉书·律历志》载“衡权者,衡,平也,权,重也……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本起于黄钟之重……”衡器包括衡和权两个部分,其中权也就是砝码。衡器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安徽博物院馆藏一件珍贵的砝码母范,该范长10.9厘米,宽9.3厘米,厚1.6厘米,1959年收购于安徽凤台,范为铜质,呈浅盘状,内有10个圆形砝码圈,呈中轴状对称分布,相对排列,大小两两一致,依次递增,该范应是砝码母范的一半,这组母范可以一次铸造两套,每套5枚砝码,外径大小分别为0.7、0.8、1.0、1.4、2.5厘米,孔径分别为0.3、0.4、0.5、0.7、1.2厘米。砝码圈由引流槽相连,便于铜液浇铸。
    我国现存战国时期的权(砝码)主要以楚国和秦国为多,其中楚国的砝码形制特别,为环状,多为圆形,少数为菱形,故又称作“权环”,配合木杆和铜盘使用。楚国的砝码在安徽、湖南、湖北以及江苏等地均有出土,其中1945年出土于长沙近郊10枚一套的砝码最为完整,大小依次递增,重量也是呈倍数递增,分别为一铢、二铢、三铢、六铢、十二铢(半两)、一两、二两、四两、八两(半镒)、一镒。1933年寿县楚王墓中也出土了一套砝码,共6枚,第4枚刻有“贤子之官环” ,说明是官府核准颁发的标准值之器。楚国砝码出土数量众多,但是存世的砝码母范目前仅此一件,我们将砝码母范各砝码的外径数据与上述两套砝码比较后发现,该范铸造的砝码从尺寸上来看是比较小的,其中最大的砝码也只相当于1933年寿县楚王墓出土中等砝码的大小,这件母范上的5枚砝码可能相当于一铢、二铢、三铢、六铢、一两的楚国计量(见下表)。如果5枚砝码单套使用,可能用来称量比较精细的小物件。当然也有可能稍大的几个砝码铸造于另一组母范上,两组母范配合翻模铸造出两套完整的砝码。不管使用情况如何,至少从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出,这块砝码母范应该为战国时期楚国使用的砝码范,也就是说,战国时期砝码的铸造已经有了统一的标准。
    砝码的出现和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伴随着各国田赋和商业发展的需要,度量衡显得尤为重要,其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在春秋战国时期,度量衡甚至被政治变革者利用,以获取政治资源,如《淮南子·人间训》载白公胜在楚国发生政变三年前,就采用“大斗斛以出,轻斤两以纳”来营造其谦恭君子的政治形象。当然,在实际生活中,衡器更多的是为了称量贵重的小型物件而存在,郢爯、卢金、陈爯等楚国黄金货币,在贸易交往中便于切割交换。到目前为止,安徽、江苏、河南、陕西、山东、湖北及浙江等地都广泛出土了各类楚国金币,楚金币在流通中配合砝码、天平称量使用,用以完成巨额或小额的交换。根据江陵出土春秋中期的铜砝码,以及纪南城发现的郢爯可以知道,春秋时期的楚国可能就已经开始使用砝码作为重要的衡器。春秋至战国时期,砝码的重量是在不断增加的,由220克一镒增加为250克一镒,定重方法也从黄金比重法到黄钟定衡法转变,向中原各国的重量靠拢。到了战国时期,三晋、秦、燕、楚等国使用的衡制大体都是趋同的。这种统一顺应了各国之间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反过来促进了贸易交往的频繁,同时也奠定了秦国完成统一度量衡的客观基础。
    砝码母范的存在,不仅证明了战国时期楚国的度量衡制度已经比较准确规范,同时也印证了大量铸造和使用砝码的可能,为了解楚国砝码的铸造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