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是搭建政务综合服务平台。 围绕提高政府行政效率,规划并搭建统一的政务综合服务平台。将现有的政府门户网站、各类行政服务系统,如考古发掘电子审批系统、文物进出境审核系统、网络报审系统、网报网审系统等纳入,并加以整合、完善;同时根据实际工作需求,研发并补充新的电子系统。真正建成“网上办事大厅”,实现一键进入,轻松办事。 这好比医院,为了提高行政服务水平,运用信息化手段不断改进挂号、收费、取药、出入院结算等医事服务水平。文物行政部门建立统一高效、互联互通、简便易行的政务服务平台,就是为了达到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的目的。 二是引入并推广新技术手段。 围绕提升全行业业务水平,可采取两种引入新技术手段的方式:一种是从其他行业或领域引进吸收新技术手段,经过改造、加工,运用到文博行业;另一种是针对文博行业某一项业务需求,有目标地寻求并从其他行业或领域中引进恰当的技术或手段。经过试行磨合后在文博行业全面推广,以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比如,医药行业从别的领域引进了相关技术,改造或研发了超声、CT、核磁共振等医学技术,并全面推广,促进了整个医药行业的技术水平。 三是为保护与利用提供专项数据服务。 目前,针对文物采集的数据还主要停留在基本信息层面,缺少应用于文物保护和利用的专项数据库。比方说,各类文物的病害专项数据库,修复信息数据库、文物抗震研究专项数据库、文物展陈设计库、考古发掘现场数据提取库,等等,无法进行更为精深、全面的研究,谈不上如何加以利用。因此需要建立专项数据库,用于研究、管理等工作。还拿医院举例。医药行业通过大量临床实践,获得了海量数据,形成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库。在此基础上,各个不同专科、不同类别的疾病,可以通过这些专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提炼出治疗方案或方法,实现对症治疗。 几点思考 从2001年至2017年,文博信息化建设所走过的道路是不平坦的、是辛苦的,人们有过犹豫、疑虑、质疑,甚至有过反对。但无论怎样,选择这条道路的正确却是不容置疑的;虽然出现过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摆在面前的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它取得的成绩或带来的巨大变化却是不容否认的。因此,笔者有几点认识供参考。 一是对待新事物要认真观察、勇于实践、敢于总结,不要急于否定或反对。通过学习《实践论》我们知道:对任何事物的认知,都有一个过程。前几年采集的文物数据信息,受当时认知和技术水平的制约,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缺陷或不足,但并不能因此否定这些工作的重要意义,应该看到它带来的理念创新和思维变革。随着技术的改进和实际工作的需要,对于数据的采集将会积累更多的经验、数据的质量和实用性将越来越高。 二是打破条块分割,促进共融共享。资源共享不仅是在文博行业,在社会各个行业都是个难题。但无论何种原因,信息资源不仅是当前也是今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必然。以前,不同品牌手机的信息是无法交换或共享的,需要用许多办法去转换解决。这几年,随着人们需求的发展,这一情况改善了。现在广泛使用的充电宝、数据线很多可以通用了,这一改变不仅大大方便了消费者,促进了手机行业消费量的增长和整体发展,也带动产生了许多配件产业,并没有哪家手机厂商因此减产甚至倒闭。因此说,盲目的害怕或阻止资源共享是没有道理的。 三是积极探索,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和定位。前面谈到了文博信息化建设服务的对象和目标。围绕这些对象和目标,我们要展开有的放矢、科学精准的建设实践工作。说到当前,就是要积极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程和“互联网+中华文明”计划。这两项工作,前者既符合国务院“内外联动、点面结合、上下协同”的工作思路、“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的改革需要,以最大程度利企便民,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为目标,能有效服务于文物行政部门、文博行业和社会,服从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后者能够将文物保护、利用和宣传有机结合并带动发展起来,扩展文物资源的社会服务功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化繁荣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此,下一步我们要积极思考研究,认真将这两项大工程办好,真正将文博信息化工作落实落地,促进文博事业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