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棺板装饰传统中的中亚西域风格(3)

http://www.newdu.com 2017-12-22 “赛博古”微信公众号 霍巍 参加讨论

    
    日本Miho 博物馆藏石棺床画像石后屏E 图当中,描绘了一幅在穹顶大帐之下的主人夫妇宴乐图,主人前面乐队正在奏乐,舞者正在起舞。郑岩对此评论说:“此画像石之此部分对于揭示与中亚的连接点非常重要。乐队与飞动的舞人,是6~9 世纪从北齐到隋唐陶制扁壶上反复出现的图像。扁壶及此棺床浮雕舞人的舞蹈称胡旋舞。”
    荣新江在分析对比了这些男女人物形象之后认为,他们的身份应是粟特部落中的“萨保”:“从以上这些图像资料,我们可以看出,萨保居于中心位置,他所居住的建筑物,有中国式的歇山顶厅堂,也有游牧民族的毡帐,这是东来粟特人分别生活在汉地和游牧汗国当中的反映……这些图像表现了萨保在聚落中生活的场景和他作为首领的核心地位。”
    青海吐蕃棺板画上也绘有地位突出的人物出现在宴饮场面或帐篷当中,画面上人物的安排方式与粟特人也十分相似。例如,郭里木一号棺板画A 板所绘的宴饮图上,大帐门前左右各立一人正在迎接客人,帐篷的门帘卷起,可见帐内有对坐的举杯对饮的一对男女,男子头上缠有高头巾,身着翻领长袍;女子头戴巾,也身穿同样的翻领长袍。帐外是有众多男女参加的盛大的酒宴场面,围绕这座大帐展开。很显然,居于大帐之中的这对男女地位显赫,许新国将其比定为吐蕃的“赞普”与“赞蒙”(即王与王后),笔者认为他们至少也应当是当地部落中的权贵人物。
    郭里木一号棺板画宴饮图
    分析比较粟特人与吐蕃人的宴饮场面,它们均是以大帐作为画面的中心,在大帐之内常常绘有主人夫妇对坐而饮的画面,大帐之外都有侍从服侍于左右,帐前均出现歌舞宴饮的人群,类似这样的画面,在粟特人故乡撒马尔罕一带发现的考古遗存中屡有发现。姜伯勤先生曾指出,在巴拉雷克切佩北墙和片治肯特等地所绘粟特人的壁画上,便有这样的宴饮图出现;另在粟特出土的银酒器上,也有类似这样的男女对饮图。此外,中亚一带突厥部落中也多流行帐中宴饮习俗,如《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二记载:“可汗居一大帐,帐以金华装之,烂眩人目。……令使者坐,命陈酒设乐,可汗共诸臣,使人。”因此,我们通过从不同的角度比较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粟特人与吐蕃人的帐中主人(常常是以男女夫妇对坐的形式出现)宴饮的题材,曾经主要流行于中亚粟特人当中,随着突厥部落的祆教化,在突厥人当中也有流行。但与之同时,这一习俗在青藏高原的吐蕃人当中也曾经同样流行,所以在棺板画中也采用了这些在意境上相似的画面。
    丧葬仪式
    在粟特人的石板雕绘中,多有丧葬场面,并且出现了祆教师主持拜火祭祀的场景,反映了祆教流行的葬礼仪节,对此前贤论之甚详,本文从略。可以相互比较的是,在青海吐蕃棺板画上,也绘有反映丧葬礼仪的若干场面。
    在郭里木一号棺板画的B棺板画面上,棺板的右下一个画面中设有一座灵帐,灵帐的式样与宴饮场面中的大帐篷别无二致,上面覆盖有连珠纹样的织物,顶部也留有气孔。帐前设门,门前有跪地奠拜的三人,与之相对位置上一人正屈身面向灵帐,双手似捧有供品向死者献祭(可惜手部画面已残损而无法看清)。背对灵帐站立着头上缠有头巾的三人,正垂首默哀;而灵帐上方并列站有一排四位女子,领前一位脸上挂着下垂的巨大泪痕,表情极其悲伤,与之并列的其他三位女子也都面呈哀痛神情。罗世平先生认为:“这两组夹侍灵帐的男女人物,是死者的亲属,他们为死者守灵,接受前来的吊唁者。”从画面上还可以观察到,灵帐的下摆随风飘动,露出帐内陈有的长方形物体,是否为盛敛死者遗体的棺具不得而知。罗世平还描述说:“门帘开处,依稀可见类似棺木的彩画线条(因画面过于模糊,不能确认其形)。”如果这一观察无误,灵帐内陈有死者棺具的可能性很大。
    另一具流散于民间的吐蕃棺板画上,在木棺中部位置上设有一呈须弥座式的台子,台上置有一具黑色棺木,棺由棺盖与棺身构成,棺的一侧有三名守灵人,面呈悲色;棺台左前方在两根立木之间树立有一裸体人像,一骑手正引弓向其射击,另一骑手反身作射箭状也指向裸体人形;在棺的上方,绘出前来奔丧的一队宾客,衣着冠饰各不相同,队中高树一华盖;棺前一人已下马站定,正面向棺木拱手致哀。
    有学者曾经以史君墓石椁为例分析过此墓石刻各画面之间的相互关联,认为“从石椁东壁的浮雕内容来看,画面即有各自的独立性,同时彼此之间又有紧密的联系。E1、E2、E3 的底本实际上是一幅完整的画面,因石椁模仿木构的殿堂,而被立柱人为地分成3 部分,但画面的内容从北到南紧密相连,展示了粟特人去世后亡灵升入天国的整个过程”。青海吐蕃棺板画的各个画面虽然从表面上看也模仿了人间社会生活的若干场景,但笔者认为其核心内容也是围绕死者的丧葬仪式展开。罗世平先生指出,郭里木一号棺板画上的B 板“各画面描绘的是一次葬礼的几个典型情节,吐蕃画家用纪实的手法,再现了一位吐蕃赞普的葬礼”。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只是在于,粟特人是依照祆教的丧葬仪轨举行死者的葬礼,而吐蕃人则是依照本教的丧葬仪轨举行死者的葬礼,这在画面上显示出明显的区别,但两者希望表达死者亡灵在死后入升天国的祈愿则是相同的。
    综上所述,近年来在中国本土出土的这批入华粟特人的棺椁装饰从形式上看已经改变了他们过去的某些丧葬习俗,逐渐开始接受中国汉文化的一些内容,但就其棺椁装饰图像所反映出的宗教信仰与文化传统而言,却仍然保留了浓厚的中亚文化色彩。而青海吐蕃出土的木棺板画,无论从表现形式还是从题材内容上看,都与粟特人的棺板装饰传统之间具有若干共同之点,体现出吐蕃作为当时雄踞亚洲腹地的强大高原帝国受到西域和中亚文化影响而打下的深刻历史烙印。
    本书是由中国考古学会丝绸之路考古专业委员会和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筹备出版的系列图书,计划每年出版1-2册。以介绍丝绸之路考古、历史、文化研究的学术论文,以及相关的学术著作书评为主要内容。本辑收录论文12篇,书评4篇。
     
    (本文由孙莉摘编自 罗丰主编,中国考古学会丝绸之路考古专业委员会、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编《丝绸之路考古(第1辑)》之“西域风格与唐风染化——中古时期吐蕃与粟特人的棺板装饰传统试析”。内容略有删节、调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