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为巩固统治,清王朝根据江南地区河网密布的现实交通环境设立了水驿。水驿多临河而建,借助驿路勾连,呈现出“三段一环”的分布格局,且与其所具有的建设交通网络、传递文报、递送公务人员与外使朝贡、调防军队、运输饷银、发展地区经济等六大功能紧密相连。从江南水驿的设置入手,梳理江南地区水驿驿路,并探析水驿分布格局,进而解读江南水驿的功能,可以再现清王朝在江南区域驿传机构的原貌。 关 键 词:江南地区/水驿/驿传机构/清代 作者简介:李家涛,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讲师 一、引言 驿传体系,或称驿传系统、邮驿系统,指官方设置的驿、站、塘、台、所、铺等机构。①水驿,是驿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设置于水路航道,以船为交通工具,故有别于设置于陆路、以马为交通工具的马驿。水驿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水驿指包括水路驿站及其所依托的水路航道在内的水上驿传系统;狭义的水驿仅指水路驿站。水驿字样较早出现于唐代,据《唐六典》记载:“天下凡一千六百三十有九所。二百六十所水驿,一千二百九十七所陆驿,八十六所水陆相兼”,②驿传规模宏大。此后,水驿历代皆有设置。宋置有水递铺,转递“公文书信、粮纲瞻军米粮与什物以及官人公干与行旅之津遣”。③据元《经世大典·站赤篇》载,元代共设站1 496所,其中水站有424所,其余为陆站(含牛站、狗站)。④明代“凡水驿,设船不等。如使客通行正路或设船二十只、十五只、十只,其分行偏路亦设船七只、五只”。⑤清代东南之地河道繁多,例设水驿,如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四川、广东、广西等省水路四通八达,均设船以供差使。⑥ 关于邮驿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我国邮驿发展历程与区域邮驿方面。有关邮驿发展历程的考察,主要梳理驿传系统的产生、发展、演变脉络及不同历史时期邮驿发展的特征,阐述驿传系统的功能及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⑦其中,赵效宣、杨正泰、张燕清等学者对水驿有所涉及。⑧除此之外,尚未有专门的水驿研究。另外,区域邮驿史研究集中于清代边疆地区邮驿的考察,呈现出以东北为起点沿逆时针方向至福建、山东的邮驿体系均有涉及的特点。大部分学者致力于对边疆地区驿传系统建设及其在维护边疆稳定和地区开发等方面所发挥的功能进行研究,⑨尤以清朝北部边疆邮驿体系的论述所占份额为重。对于江南地区邮驿体系的专论却尚未见诸笔端,对江南地区的水驿则更少有问津,这与清代东南之地遍设水驿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本文将以清代江南地区为考察区域,拟从该地区水驿的设置、分布格局与功能着手,对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