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驿分布格局 水驿驿路将江南地区呈点状分布的各水驿连为一体,两站水驿之间的驿路路程不仅可以明示各水驿之间的位置关系,也明晰了水驿得以运行的驿路走向。因此,梳理江南地区各水驿之具体方位、驿路路程与驿路走向,能够进一步勾勒清代江南地区水驿的分布格局。 (一)大胜驿至京口驿 嘉庆《新修江宁府志》载,大胜驿至京口驿共5驿,驿路里程为205里,分别是大胜驿至龙江驿45里,龙江驿至江东驿30里,江东驿至龙潭驿80里,龙潭驿至京口驿50里。(58) (二)京口驿至平望驿 镇江府京口驿至吴江县平望驿的水驿驿路及里程,《大清会典事例》载:自京师皇华驿至苏州省城,“由水路共三千一百四十一里。二千六百九十一里至江都县广陵驿,四百五十里至元和县姑苏驿。与旱路同。”(59)而自皇华驿至苏州省城的旱路江南段为: 江都县广陵驿分道,七十里至仪徵县仪徵驿,七十里至六合县棠邑驿,一百二十里至上元县金陵驿。五十里至丹徒县京口驿。由京口驿分道一百里至句容县云亭驿,七十里至句容县龙潭驿。一百里至丹阳县云阳驿,一百里至武进县毗陵驿,一百里至无锡县锡山驿,一百里至元和县姑苏驿。(60) 可知京口驿途经丹阳县云阳驿、武进县毗陵驿、无锡县锡山驿,至元和县姑苏驿,共5驿,400里。另据《大清会典事例》载:“元和县姑苏驿,四十五里至吴江县平望驿。”(61)由此可知京口驿至平望驿共6驿,445里。 (三)平望驿至武林驿 平望驿至杭州府武林驿有两条路线:一是经嘉兴府西水驿、皂林驿至吴山驿、武林驿;二是经湖州府苕溪驿至吴山驿、武林驿。 1.平望驿经西水驿、皂林驿至武林驿。《大清会典事例》记载了平望驿经嘉兴府西水驿、皂林驿至武林驿的驿路里程。皇华驿至浙江省城“由水路共三千五百三十一里。三千一百四十一里至元和县姑苏驿,三百九十里至武林驿。与旱路同”。自皇华驿至浙江省城的旱路江南段为“二千七百四十三里至江苏元和县姑苏驿,四十五里至吴江县平望驿,一百二十里至嘉兴县西水驿,一百里至石门县驿,一百一十里至钱塘县吴山驿,十五里至钱塘县武林”。(62)平望驿至武林驿共5驿,345里。《大清会典则例》对嘉兴县西水驿至武林驿段水驿驿路的记载稍有不同:“嘉兴县西水驿,一百里石门县皂林驿,一百二十五里杭州府钱塘县武林驿。”(63)两条路线中,一为石门县驿,一为石门县皂林驿,其里程都为225里。 2.平望驿经苕溪驿至武林驿。平望驿至苕溪驿距离,据《行水金鉴》记载:“运河自府城东,八里至八里店,九里至升山,十八里至旧馆,十五里至东迁,十二里至南浔镇。镇之东栅外即苏州府吴江县曹村。自曹村十里至震泽巡司,八里至双杨桥,十八里至梅堰,十二里至平望驿”。(64)自湖州府城至平望驿总共120里,湖州府城周9里,府城东门为迎春门,南门为定安门,苕溪驿在定安门外,可知苕溪驿至平望驿距离应为120里稍多。 吴山驿、武林驿与苕溪驿之间的距离,据《大清会典则例》载:“钱塘县吴山驿,一百四十里乌程县苕溪驿”。(65)吴山驿至苕溪驿为140里,至武林驿15里,故苕溪驿至武林驿155里。因此,平望驿经苕溪驿至武林驿驿程里数约为280里。 3.吴山驿至会江驿。《大清会典事例》记载:“武林驿,十里至钱塘县浙江驿,九十里至富阳县会江驿。”(66)由此可见,吴山驿至会江驿为115里。 由图1可知,江南地区水驿依托水驿驿路的串连,形成了“三段一环”的分布格局。“三段”分别指:江宁府自大胜驿经龙江驿、江东驿、龙潭驿至镇江府京口驿的水驿驿路;镇江府京口驿经云阳驿、毗陵驿、锡山驿、姑苏驿至平望驿的水驿驿路;杭州府吴山驿、武林驿至会江驿的水驿驿路。“一环”则指平望驿经嘉兴府西水驿、皂林驿至杭州府吴山驿、武林驿及平望驿经湖州府苕溪驿至杭州府吴山驿、武林驿的区域小循环。江南地区“三段一环”的区域水驿和水驿驿路分布格局将江南地区勾连贯通成为一体,为江南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图1 清代江南地区水驿分布 说明:该图由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研究院历史地理学专业研究生肖珺绘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