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至于驿、站、塘、台、所、铺之区别,参见光绪《钦定大清会典》卷51《车驾清吏司二》,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影印本,第462页。 ②[唐]李林甫:《唐六典》卷5《兵部尚书》,明刻本。 ③赵效宣:《宋代驿站制度》,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3年版,第209页。 ④转引自楼祖诒《中国邮驿发达史》,昆明:中华书局1940年版,第231页。 ⑤[明]李东阳等撰,[明]申时行等重修:《大明会典》卷145《兵部二十八·驿传一》,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9年影印本,第2019页。 ⑥[清]何良栋辑:《皇朝经世文编四编》卷40《兵政邮政》,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761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年版,第729页。 ⑦参见楼祖冶《中国邮驿发达史》;楼祖诒《中国邮驿史料》,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58年版;刘广生主编《中国古代邮驿史》,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86年版;郑游主编《中国的邮驿与邮政》,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牛田佳《中国邮政百科全书》,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4年版;杨正泰《明代驿站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王子今《邮传万里:驿站与邮递》,长春出版社2004年版;刘文鹏《清代驿传及其与疆域形成关系之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臧嵘《中国古代驿站与邮传》,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年版;陈京《中国邮驿发展简史》,《邮政研究》1990年第3期;高鸣《古代邮驿与水事活动》,《治淮》1997年第6期;易伟新《略论晚清“客邮”》,《益阳师专学报》2000年第2期;邹莹《中国古代邮驿制度与传播》,《咸宁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宫宏祥《论清代驿站的组织与管理》,《太原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刘文鹏《清代驿传体系的近代转型》,《清史研究》2003年第4期等。 ⑧其中,赵效宣《宋代驿站制度》专论“水递铺”,杨正泰《明代驿站考》对有明一代各处水驿(含水马驿)有专门考证,张燕清《清代福建邮驿制度考略》(《福建论坛》2001年第6期)亦提及福建境内的水驿。 ⑨参见金峰《清代蒙古台站的管理机构》,《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Z1期;金峰《清代内蒙古五路驿站》,《内蒙古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1期;金峰《清代外蒙古北路驿站》,《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Z2期;颜广文《古代广东的驿道交通与市镇商业的发展》,《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张燕清《清代福建邮驿制度考略》,《福建论坛》2001年第6期;刘文鹏《论清代东北驿站功能的发展》,《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张苓苓《清代山东邮驿制度考略》,硕士学位论文,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王志强、姚勇《清代新疆台站体系及其在边疆开发中的作用》,《西域研究》2007年第4期;刘亚博《浅析清代的新疆台站体系》,《新西部》2011年第5期;巴次仁、朗杰扎西《清代入藏驿站及西藏地方内部驿站考》,《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张小亮《清代广西邮传体系考略》,《黑龙江史志》2009年第11期。 ⑩嘉庆《松江府志》卷19《建置志·馆驿》。 (11)[清]韩世琦:《抚吴疏草》卷9,康熙五年(1666)刻本。 (12)光绪《清会典事例》卷656《兵部·邮政·置驿》,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影印本,第214页。 (13)嘉庆《新修江宁府志》卷18《驿递》。 (14)[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20《江南二》,清稿本,上海图书馆藏。 (15)乾隆《江南通志》卷97《武备志·驿传》。 (16)嘉庆《新修江宁府志》卷18《驿递》。 (17)乾隆《句容县志》卷2《建置志》。 (18)乾隆《句容县志》卷7《秩官志》。 (19)光绪《续纂句容县志》卷2《建置志》。 (20)[清]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卷91《镇江府二·关隘》,《四部丛刊续编》第20册,上海书店出版社1984年影印本,第1532页。 (21)乾隆《江南通志》卷97《武备志·驿传》。 (22)乾隆《镇江府志》卷9《赋役四·驿传·廪给支应例》。 (23)光绪《丹徒县志》卷20《武备志·兵制·驿传》。 (24)乾隆《江南通志》卷97《武备志·驿传》。 (25)光绪《重修丹阳县志》卷8《赋役》。 (26)康熙《常州府志》卷8《赋役》。 (27)乾隆《武进县志》卷2《营建志·驿站》。 (28)乾隆《武进县志》卷3《食货志》。 (29)康熙《常州府志》卷8《赋役》。 (30)乾隆《江南通志》卷97《武备志·驿传》。 (31)乾隆《江南通志》卷97《武备志·驿传》。 (32)同治《苏州府志》卷23《公署》。 (33)民国《吴县志》卷30《舆地考·驿传》。 (34)《大清会典则例》,《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23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601页;光绪《清会典事例》卷656《兵部·邮政·置驿》,第214页。 (35)同治《苏州府志》卷19《田赋八》。 (36)乾隆《江南通志》卷97《武备志·驿传》。 (37)同治《苏州府志》卷23《公署》。 (38)光绪《清会典事例》卷694《兵部·邮政·驿马》,第652页;卷688《兵部·邮政·驿程》,第594页;卷691《兵部·邮政·驿夫》,第623页。 (39)光绪《嘉兴县志》卷13《驿站》。 (40)光绪《清会典事例》卷656《兵部·邮政·置驿》,第218页。 (41)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卷287《嘉兴府二·关隘》,《四部丛刊续编》第32册,第5582页。 (42)[清]李鼎元著,韦建培校点:《使琉球记》,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9页。 (43)光绪《桐乡县志》卷3《建置志·驿铺》。 (44)乾隆《乌程县志》卷1《武备志》。 (45)《大清会典则例》卷135《工部·船政·水驿船》,《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24册,第269页。 (46)光绪《清会典事例》卷656《兵部·邮政·置驿》,第218页。 (47)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89《浙江一·封域山川险要》,清稿本,上海图书馆藏。 (48)雍正《浙江通志》卷82《漕运下·运河》。 (49)康熙《钱塘县志》卷5《公署》。 (50)乾隆《杭州府志》卷45《赋税·驿站》。 (51)光绪《清会典事例》卷656《兵部·邮政·置驿》,第218页。 (52)康熙《钱塘县志》卷4《公署》。 (53)乾隆《杭州府志》卷45《赋税·驿站》。 (54)光绪《清会典事例》卷656《兵部·邮政·置驿》,第218页。 (55)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卷284《杭州府二·关隘》,《四部丛刊续编》第32册,第5490页。 (56)乾隆《杭州府志》卷46《赋税·驿站》。 (57)李鼎元:《使琉球记》,第43页。 (58)嘉庆《新修江宁府志》卷18《驿递》。 (59)光绪《清会典事例》卷688《兵部·邮政·驿程》,第593页。 (60)光绪《清会典事例》卷688《兵部·邮政·驿程》,第593页。 (61)光绪《清会典事例》卷688《兵部·邮政·驿程》,第594页。 (62)光绪《清会典事例》卷688《兵部·邮政·驿程》,第594页。 (63)《大清会典则例》卷121《兵部·邮政下》,《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23册,第603页。 (64)[清]傅泽洪:《行水金鉴》卷154《运河水》,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2214—2215页。 (65)《大清会典则例》卷121《兵部·邮政下》,《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23册,第603页。 (66)光绪《清会典事例》卷688《兵部·邮政·驿程》,第594页。 (67)[清]刘锦藻编纂:《清朝续文献通考》卷375《邮传考·邮政·驿站》,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1210页。 (68)[清]陈忠倚辑:《皇朝经世文编三编》卷55《兵政·邮政·驿站》,上海:宝善书局1897年版,第3页。 (69)乾隆《江南通志》卷97《武备志·驿传》。 (70)光绪《清会典事例》卷688《兵部·邮政·驿程》,第594页。 (71)刘锦藻编纂:《清朝续文献通考》卷375《邮传考·邮政·驿站》,第11210页。 (72)光绪《清会典事例》卷698《兵部·邮政·给驿》,第688、689、700页。 (73)光绪《清会典事例》卷698《兵部·邮政·给驿》,第693页。 (74)光绪《清会典事例》卷695《兵部·邮政·驿车驿船》,第668页。 (75)台湾“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文献科编:《宫中档乾隆朝奏折》第47辑,第257页,转引自仇润喜、刘广生主编《中国邮驿史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96页。 (76)光绪《清会典事例》卷699《兵部·邮政·给驿》,第709页。 (77)乾隆《江南通志》卷19《风俗》。 (78)光绪《清会典事例》卷778《刑部·兵律·邮驿》,第545页。 (79)光绪《钦定大清会典》卷51《车驾清吏司二》,第463页。 (本文原刊于《中国经济史研究》2017年第5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