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党史 >

“正事写史,余事写诗”——作为诗人史学家和史学家诗人的毛泽东(3)

http://www.newdu.com 2018-01-10 北京日报 曹应旺 参加讨论

    “而今迈步从头越”——不惑之年后的重大转折
    1935年1月至1937年7月是抗战准备阶段,这是党和民族的重大转折阶段,也是毛泽东一生的重大转折阶段。遵义会议是个起点。遵义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使他开始进入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层和决策层,并逐渐成为党中央的主心骨、红军的主要指挥员。
    这个阶段,是毛泽东诗词最出彩的阶段。继创作《忆秦娥·娄山关》之后,1935年10月,毛泽东接连写了四首诗词名作:《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这是毛泽东诗词创作最多的一个月,反映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喜悦的心情:“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紧接着,1936年2月为开辟抗日通道而进行的东征途中,毛泽东又写出其诗词创作的巅峰之作——《沁园春·雪》。这首以反对封建主义为主题的名作,包含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思想。一年后,毛泽东撰写的《祭黄帝陵》,集中表达了抗日救亡的决心,其中写道:“东等不才,剑履俱奋;万里崎岖,为国效命。”“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此物此志,永矢勿谖。”
    这个阶段,是毛泽东思想开始成长并迸发出巨大能量从而对全党产生巨大吸引力的阶段。红军长征北上抗日到达陕北后,1935年12月,毛泽东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讲演,批判把民族资产阶级当作敌人的“左”倾关门主义的错误,石破天惊地解决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这就是《祭黄帝陵》诗中颂扬的“民族阵线,救国良方”。照此“良方”去做,出现了“千千万万”和“浩浩荡荡”的新局面。1936年12月,毛泽东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总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研究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批判“左”倾军事路线,系统地说明了党应该实行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的军事路线,使红军走上正确的军事道路。
    解决了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问题之后,毛泽东又着手解决思想路线问题。1937年七八月,毛泽东先后完成了《实践论》《矛盾论》两篇哲学论文的写作,并分别在延安的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作过讲演。《实践论》批判了“左”倾教条主义者只会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书籍中的只言片语,拒绝中国革命的经验,看轻实践的认识错误。《矛盾论》批判了“左”倾教条主义者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看轻矛盾的特殊性的认识错误。《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代表作,也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巅峰之作。
    党和红军实行毛泽东的实践第一、重视特殊性的思想路线和从中国革命战争特殊的实际出发的军事路线,使蒋介石在西北组织的“围剿”次次都失败了。党和红军实行毛泽东的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对付日本入侵的政治路线,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义勇军进行曲》相互呼应,使“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高涨起来,使奉蒋介石之命攻打红军的东北军和西北军要求掉转枪口对付日本侵略者,爆发了“西安事变”,出现了“内战吟成抗日诗”的时局转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