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世界民族 >

独孤勇:难逃种姓魔咒印度达利特人的历史与现状(3)

http://www.newdu.com 2018-02-19 中国民族报 独孤勇 参加讨论

    三、达利特人仍面临困境
    由于种姓制度是印度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烙印早已融入民众的血液里面,种姓歧视因此在现代印度不少地区仍然存在。尤其是在农村地区,针对达利特人的歧视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消除。因种姓歧视延续至今,2005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把印度歧视“达利特”的种姓制度列为“制度性歧视”而予以反对。但整体而言,“贱民”阶层争取平等的道路仍然异常艰难。
    首先,法律的落实面临诸多困境。虽然法律允许“贱民”进庙、打水,但都只是在法律层面,现实生活中针对“贱民”的歧视并未消除。许多表列种姓成员仍居住在特定的区域内。普通村民使用的神庙不允许“贱民”进入,公共的水井不允许“贱民”使用。根据印度国家人权委员会2010年的一份报告,针对达利特人的犯罪每18分钟就发生一次。达利特人的生存质量也相当低下:约37%的达利特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每1000名达利特儿童中有83人不到1岁就夭折,12%活不到5岁。在城市,虽然整体而言的种姓歧视不是公开现象,但对表列群体成员的歧视仍随处可见。特别是表列群体成员在职业选择上受到诸多限制,尤其在那些传统上为高种姓成员主宰的行业,如医学界、法律界等,他们的进入会遇到更大的阻力,成功者很少。事实上,即使是安贝德卡那样具有崇高社会威望的人也对社会的根本性改变无能为力。
    其次,保留政策的实施效果在逐渐衰退。保留政策实施的对象最初只包括表列种姓和表列群体,其占人口的比例为22.5%。上世纪90年代后,这一政策又扩展到了“其他落后阶层”(主要为“首陀罗”种姓),其占人口的比例为27%。进入新世纪以来,更多的种姓要求享受和“其他落后阶层”同样的待遇。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口被纳入保留政策,其效果也逐步降低。此外,保留政策只涉及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或企业,不涉及私立学校或私营企业。由于印度私立学校比例较高,弱势群体又多在私营企业从事体力劳动,因此保留政策很难改变他们的落后状况。2006年的《宪法》修正案要求在所有的学校实行保留政策,但印度最高法院对此有不同解释,这一要求至今也未完全得到执行。
    最后,愈演愈烈的印度教主义不利于贱民地位的改善。自20世纪末以来,特别是印度人民党执政期以来,印度教主义受到推崇,客观上加剧了各阶层的对立。由于在印度总人口中印度教徒超过80%,而表列种姓中95%以上的人口是印度教徒,印度教对普通民众有着绝对影响。许多普通印度教徒仍坚持认为种姓制的合理性不容怀疑,包括“不可接触制”在内的传统社会结构不能改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