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专门考古 >

北朝石刻壁画中粟特人物形象探析(2)

http://www.newdu.com 2018-02-19 未知 张帅 陈梅 参加讨论

    
    三、石刻壁画中的粟特人物形象
    (一)贵族形象
    萨保本意是商队首领,后来延伸到商队所形成聚落上政教商兼理的胡人大首领意思。大象元年(579年)去世的安伽,其墓志为“大周大都督府同州萨保安君墓志铭”[17],是目前所见最早的萨保本人的实物资料。
    从已出土的图像和文字资料可以勾勒出萨保的形象,一是地位高,石刻壁画中萨保都居于画面中心或显眼的位置,人物比例放大,穿着华丽,在华为官的萨保拥有自己独立的府邸。事实从文献资料即可知,北魏时期统治者就将胡人的首领任命为官员,并用其原语称呼“萨保”来作为官名,既保持了中央对胡人聚落的控制,也保持了聚落的自治性质,促进了中西方贸易畅通繁荣。二是政教商兼理,萨保作为商队的首领,必须肩负起丝路贸易安全完成的外交使命,在安伽墓中萨保带领商队拜访突厥人的画面,以及突厥人与萨保宴饮的场景等均是对这类形象的诠释。
    (二)商旅形象
    粟特人给中原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大多是高鼻深目、卷发、风尘仆仆、面带疲倦,甚至衣衫褴褛的人马载运着西方的香料、工艺品和其他奇珍异宝等的商旅形象[[ix]]。这确实符合史书对粟特人的描写“善商贾,争分铢之利,男子年二十,既远之旁国,来适中夏。利之所在,无所不到。”[18]商旅身份已经成为粟特人一种集体意识,其形象在中古中国墓葬中占有引人注目的地位,商旅的身份无论对于中原人还是粟特人自己来讲都有让他们在死后将其带入地下的理由。比较有趣的是,在粟特本土壁画中还未发现商旅的形象,说明这些石质葬具既不是中原传统的风格,也不是粟特人本土的丧葬直接移植,而是中西文化理念深刻交融后的产物。
    (三)乐伎形象
    乐舞场景几乎出现在每一具石质葬具上,可以看出乐舞在粟特人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胡腾舞、胡旋舞。诗中对其多有描述,如唐代诗人刘言史《王中丞宅夜观舞胡腾》:“石国胡儿人见少,蹲舞尊前急如鸟……跳身转毂宝带呜,弄脚缤纷锦靴软,四座无言皆瞪目,横笛琵琶偏头促。乱腾新毯雪朱毛,傍拂轻花下红烛……。”[19]白居易《胡旋女》:“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20]
    通过对比分析以上文献史料和观察壁画中舞者形象,我们大致可以看出,胡腾舞更适合男子跳,而胡旋舞以女子居多。显而易见,男性身体刚武有力,更适宜表演以“腾”为特征的舞蹈,女性身体弱软轻巧,更适宜表演以“旋”为特征的舞蹈。[21]同时我们可以看出舞者脚下都有一块圆毯,旁边有奏乐者,人数不定,奏乐者手执琵琶、箜篌、横笛、腰鼓、钹等乐器。
    (四)侍从形象
    在安伽出行、狩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萨宝的周围都有侍从,或牵引马或牵引骆驼。侍仆形象有粟特人也有中原人,均衣着简单。有些胡人侍仆戴虚帽,着紧袖长袍,穿长靴,符合长途跋涉的粟特人装束。
    (五)粟特人形象写实
    文献中关于北朝粟特人形象这样描述:“丈夫剪发,锦袍……,人皆深目高鼻,多髯。”[22]从目前出土的墓葬可见粟特人的形象,与文献记载基本相符。但除了深目高鼻外,还有以下特征。
    人物发式为卷发或剪发,头戴帽子等。安伽墓中就有卷发人物形象,剪发更是常见,如康业围屏中其侍仆为剪发,安伽墓中大部分的仆人也是剪发装扮。粟特人戴的帽子有两种,一种像诗中描述的尖顶虚帽,另一种是卷檐虚帽,前者适合挡风雪,卷檐适合遮阳远视,是商旅中不可缺少的头衣。有些丧葬图中祭司头上戴日月图案的帽子,富有宗教色彩。
    墓葬中粟特人的衣着形象大多为圆领或交领窄袖长袍,下穿紧腿裤,这与他们长途跋涉和骑猎的习俗有关。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安伽墓中的女性无一例外穿汉族服饰。这些粟特女性或墓中原本就是中原女性呈现出与男子不同的妆束,可能与他们在社会中从事的工作性质不同,女子足不出门使得他们更愿意穿着宽松的汉服。
    四、结语
    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民族大融合、中西文化交流的特殊时期。带有异域风情的粟特文化不仅丰富了我国古代艺术创作题材,也开拓了中外艺术技法的交流,那些历史遗珍包含了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信息。这些葬入中国的粟特人物形象自然蕴含了中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影子。文化与艺术的互动是双向的,在中原人墓葬中出土了很多胡人俑,证明胡人的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唐朝胡风盛行就是很好的例子,这种文化的渗透交流具体到了每一个个体。
    总之,北朝墓葬中的粟特石质葬具是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综合产物。其葬具中保留了他们的本民族文化,具有典型的民族风情,展现了粟特人的生活习俗、神话信仰和服饰用具等,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增添了中亚古代文化的研究资料,开阔了学者们的研究视野,把全世界丝绸之路和东西方文化互动交流推向了一个新高度,更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
    参考文献:
    [i] 蔡鸿生.中外交流史事考述[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7.
    [ii] [8][9][17]荣新江.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M].北京:三联书店,2001.
    [iii] [21]张庆捷.民族汇聚与文明互动——北朝社会的考古学观察[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iv]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考古研究所,等.太原隋代虞弘墓清理简报[J].文物2001(1)。
    [12] [13][15][16]尹申平,邢福来,李明.西安发现的北周安伽墓[J].文物2001(01).
    [vi]《法国汉学》丛书编辑委员会.粟特人在中国:历史、考古、语言的新探索[M].北京:中华书局,2005.
    [vii] 国家文物局.2004年中国重要的考古发现[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
    [10][14][22]张庆捷,畅红霞,张兴民,等.太原隋代虞弘墓清理简报[J].文物2001(01).
    [11][18][19][20]王毅.北朝墓葬胡人形象研究[D].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