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妇女史研究须辨析文本差异(3)

http://www.newdu.com 2018-03-05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焦杰 参加讨论

    妇女史研究应该本土化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不同性质的文献资料对唐代姬妾群体的记载虽然并不完全一致,但仍体现出一定的合理性和真实性。这既需要我们对史料本身进行充分的辨析和考察,也要求我们注意妇女史研究中的性别差异。
    妇女史的兴起本是西方女权主义学者的一种探索,意欲从中寻找妇女受压迫的原因。因此,妇女史的书写既关系到对妇女历史的认知,也涉及对人类未来社会的建构和思考。妇女史研究先后出现了父权制、社会性别和权力关系、群体与个体差异、身份认同、话语、经验、主观能动性和口述史等理论,通过不同角度对妇女受压迫的原因进行探讨,其目的都是希望通过历史叙述来为现实中女性地位的变革提供各种可能的路径。近年来的妇女史研究中,主观能动性和口述史相当受到推崇,相关研究或聚焦于妇女的生活体验、情感、生活状态及家庭关系,或关注她们利用特定的伦理关系和身份对掌控权力的男性施加影响,进而影响历史,或探究女性如何在父权制社会中谋求最大利益。研究的内容大到政治经济文化,小到社会生活,包括家庭和家族体系更新过程中的细微变化等。事实上,这些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社会性别平等。但是,由于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差异,西方的妇女史理论并不能完全契合中国古代妇女史研究。
    从对不同文本中的姬妾记载所呈现的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来看,对中国古代妇女史的研究,必须充分关注中国历史和古代妇女群体的复杂性和本土性特征。以唐代姬妾群体为例,她们既是古代男子的性配偶乃至玩偶,也是父系血缘家族繁衍的补充方式;她们命运的乖离呈现,既与古代嫡庶分明的礼法制度有关,又与她们所属的社会阶层乃至个人生活际遇有关;历史文本对她们的记述,既有秉笔直书的一面,亦有曲笔隐含的一面。因此,中国古代妇女史研究不能完全追随西方的价值和理论,而应该对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和历史背景、妇女的社会和家庭角色乃至历史文本的性质和叙事特征进行有机结合,才能贴近历史真相。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唐代墓志中女性资料的整理与研究”(12BZS029)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