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谢辉元: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撰述的革命化(5)

http://www.newdu.com 2018-03-12 中国社会科学网 谢辉元 参加讨论

华岗的《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史》旨在总结“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民族解放的史实”,兼记“中国社会解放的斗争史迹”,因而有些中国近代通史的意味。抗战时期作者完成了首卷(大革命前)的撰述。这是一部以《中国大革命史》为基础,吸收李平心、张闻天、毛泽东等人的近代史研究成果,再进行创新的著作,是将革命史与近代史融合的又一次重要尝试。首先,该书将鸦片战争作为近代史起点的理由,以及对近百年史两种趋势的认识,完全借鉴了李平心的说法(33),在“两半论”和两条主线论等问题上与规范性认识大体一致。作者还尝试将两种趋势的说法简化,强调近百年史在民族解放的意义上是“侵略运动与反侵略运动的矛盾的发展”(34)。其次,华岗在史事纲目的编订上综合了各家提法,而以毛泽东的提法为宗。书中所涉史事主要有鸦片战争、太平天国革命、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戊戌政变、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它借鉴了李平心《中国近代史》的纲目而重点选取能体现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内容来写,尤其是在其第2卷中大胆论述了李平心所未能论述的有关中共成立和工人运动的内容。而与张闻天《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相比,书中新增了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的内容,但在许多史事的具体表述上是对张著的借鉴(35)。该书纲目与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革命运动”一节中所例举的中国人民的反抗运动完全相同。最后,华岗在近代史主要矛盾的认识上较早借鉴了毛泽东的提法。书中指出:“在鸦片战争前,我国主要是一个封建社会,内部阶级矛盾主要是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鸦片战争后“开始发生了国内各民族和国内各阶级对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的外部矛盾”,后一种矛盾在鸦片战争后逐渐增长(36)。与此同时,华岗也提出了一些创见。如他曾认为,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了两条道路的斗争:“或是由独立的封建满清帝国变为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以至变为完全的殖民地的国家;或是由封建的国家过渡到近代资产阶级的独立的民主国家。”细言之,政治上,开始了对外妥协和坚决抗战两条路线的斗争;文化思想上,在打破闭关自守封建思想、引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开始第一次民族觉醒的同时,也发生了“怕洋人”的民族失败主义思想(37)。这两种趋向是中国近代史认知上的真知灼见,在总体上又与侵略与反侵略的主要矛盾相契合,适应了民族抗战的需要。
    李平心的《中国现代史初编》也值得关注。该书原名《中国民主宪政运动史》,内容主要是“总结中国近一世纪以来的民主宪政运动,描写民族自觉的生长与中国人民的进步”。照作者的说法,这本书曾对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进行过发挥(38),在书中更直言不讳:“中国民主运动是属于新式民主主义的范畴。”(39)这体现出对前述中国近代史规范性认识的认同。该书从太平天国写到抗日战争,观察角度是民主思想与民主运动,因而在史事范围和叙事结构上不如其前作《中国近代史》广阔完备。但因该书视角独特,对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制度史和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做出了贡献,如对于清末预备立宪、国民政府“五五宪草”等就曾进行过较为细致的论述,对于近代妇女解放运动、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等都曾给予关注,而此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著述则对这些问题有所忽略,或很少论述。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论”的运动扩展
    解放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研究成果众多,出现了一些标志性作品。近代通史方面,有范文澜的《中国近代史》(上册,1946年)、陶官云的《中国近百年史话》(1946年)、曹伯韩的《中国现代史读本》(1947年)、宋云彬的《中国近百年史》(1948年)等。专史研究越来越细,在帝国主义侵华史方面,如胡华的《英美帝国主义侵华史略》(1947)、胡绳的《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1948年)、刘大年的《美国侵华史》(1949年)等;在中国革命史方面,如华岗的《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史》(1946年,第2卷,1949年删改为《中国近代史》)、胡华的《中国近代革命史讲话初稿》(1949年)等;在人物研究方面,如范文澜和陈伯达的《曾国藩与袁世凯》(1946年)、吴泽的《康有为与梁启超》(1948年)、黎澍的《辛亥革命与袁世凯》(1948年)等;经济史方面,如王亚南的《中国经济原论》(1946年)、陈伯达的《近代中国地租概说》(1947年)等。
    该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研究最主要的趋势是,以中共有关中国近代史的权威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论为指导,深入系统地进行中国近代史撰述。由此呈现出以下特点:1、“两半论”、“两个过程论”、“主要矛盾论”被视为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的内在规律,成为多数近代史作品共同遵行的叙事准则,由此也引申出对阶级斗争和人民立场的极度重视,使得历史作品观点异常鲜明。这种趋势在抗战时期已有显现,到解放战争时期已为众多学者所遵循。2、近代史分期成为中国近代史编目的重要手段。抗战时期,包括张闻天、华岗、李平心、何干之等人的近代史著作在编目上都以史事排列,而没有采用历史分期,体现了重史实表述的特点。但在解放战争时期,历史分期的方法在近代史作品中逐渐得到采用,发展成为流行的史著编目方式。它更注重革命的阶段性发展,体现出重事理逻辑的特点。3、旗帜鲜明地肯定无产阶级运动的历史意义,肯定中共领导的革命道路的历史合理性。这时期的近代史著作极大地肯定五四运动和共产党成立所具有的历史转折意义,并对中共领导的革命活动给予极高评价。4、借古讽今、历史类比成为史学表述的常见手段,历史作品的战斗性功能得到巨大发挥。以下就几本有代表性的著作进行分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