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讀《嶽麓書院藏秦簡(伍)》札記

http://www.newdu.com 2018-03-12 武汉大学简帛网 王博凱 参加讨论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
    

    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中有一條關於“假父”的記載:
    “父盗子,不爲盗。”‧今叚(假)父盜叚(假)子,可(何)論?當爲盗19。
    其中“假父”、“假子”,整理者注:“義父”、“義子”。[1]]秦簡牘合集》同于整理者的解釋。《漢語大詞典》“假父”條亦解釋為“義父”,并引劉向《說苑》:“毐与侍中左右貴臣博飲酒,醉,争言而斗,瞋目大叱曰:‘吾乃皇帝假父也,窭人子何敢乃與我亢!’所與斗者走,行白始皇。”[2]為書證。《辭源》“假父”條亦解釋為“義父”。[3]
    今按:籠統地將“假父”解釋為“義父”恐並不十分恰當。新出《嶽麓書院藏秦簡(伍)》[4]的秦令中即有關於“假父”的記載,為我們理解這一稱謂提供了新材料。
    ●廿六年十二月戊寅以來,禁毋敢謂母之後夫叚(假)父,不同父者,毋敢相仁(認)為兄、姊、弟┖。犯令者耐隸臣妾而1025/001
    令文明確顯示了“假父”為秦統一前後對母親後夫的稱謂,同于現在所說的“繼父”。可見,“假父”稱謂的前提是已與其改嫁母親具有事實上的夫妻關係。而“義父”則不然,《漢語大詞典》云:“非本生之父而拜認為父者。”并引《洛陽伽藍記·景興尼寺》“隱士趙逸,云是晉武時人,晉朝舊事多所記錄……汝南王聞而異之,拜為義父。”為書證。[5]“義父”則多是因政治或其他因素而對拜認為父者的稱謂,“義父”與拜認者之母親並無事實上的夫妻關係,甚至毫無關聯。這一點也可以通過“假子”和“義子”兩個稱謂來理解。“假子”睡虎地秦簡整理者釋為“義子”,也是不十分確切的。“假子”,在漢代文獻中多指前妻或前夫之子。《漢書·王尊傳》:“春正月,美陽女子告假子不孝,曰:“兒常以我為妻,妒笞我。”尊聞之,遣吏收捕驗問,辭服。”[6]《三國志·魏志·何晏傳》:“晏,何進孫也”裴松之注引《魏略》:“太祖為司空時,納晏母並收養晏……故文帝特憎之,每不呼其姓字,常謂之為‘假子’”。[7]“義子”即“義兒”是無血緣關係而收認為子者,與養子類似。
    因此,“假父”和“假子”的關係並不等同於“義父”和“義子”。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此條注解當據嶽麓秦簡(伍)修正。且以往對《法律答問》的這一記載,並無相應律令作為參照,現在嶽麓秦簡(伍)的令文提供了這方面的信息,可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這一內容。嶽麓秦簡(伍)載:
    毋得相為夫妻,相為夫妻及相與奸者,皆黥為城旦舂。有子者,毋得以其前夫、前夫子之財嫁及入姨夫及予1107/002
    後夫、後夫子及予所與奸者,犯令及受者,皆與盜同灋。母更嫁,子敢以其財予母之後夫、後夫子者,棄1108/003
    市,其受者,與盜同灋。前令予及以嫁入姨夫而今有見存者環(還)之,及相與同居共作務錢財者亟相1023/004
    嶽麓秦簡這幾條涉及秦家庭法的令文,提供了秦代母親更嫁后法律對財產處理的相關史料。秦律保護既有家庭的財產權,更嫁的母親不得擅自轉移前夫及前夫子的財產,除對母親財產權予以限制之外,對前夫子亦有規定,即前夫子不能將財產轉移給母親的後夫及後夫子,違令者棄市,接受其財產者也要“與盜同灋”。可見,秦代家庭財產權主要掌握在父、子手中,更嫁后的母親不得擅自轉移家中財產。母之後夫及後夫子亦不得佔有母之前夫家庭的財產。這樣,《法律答問》中“叚(假)父盜叚(假)子,可(何)論?當爲盗”的說法也就有了相關律令作為參照,更易理解。
    
    1017:【●】自今以來,有誨傳言以不反為反者,輒以行訞律論之,其有不□者,徙洞庭,洞庭處多田所。 ·十三[8]
    今按:“誨”整理者注為“誘使”。[9]陳偉先生認為“‘誨’,恐當讀爲‘謀’,策劃義。”[10]筆者讚同這一意見。則“誨”為動詞謀劃之意。而“傳言”整理者注:“這裡指的是流言。”[11]或有不安之處,“傳言”應與“誨”的詞性相同,兩者為並列動詞。“傳言”疑為“出言”,即散布、傳播言論。《儀禮·士相見禮》:“凡言非對也,妥而後傳言。”鄭玄注:“傳言,猶出言也。”[12]而“以不反為反者”才是流言的具體內容。則在簡文句讀上,“誨”和“傳言”之間應用頓號斷開。
    
    1131:■廷內史郡二千石官共令      ·第庚        ·今壬098正[13]
    今按:從圖版看,“石”字原簡圖版未見,從內容看應為抄寫者漏抄,則根據內容和體例,簡文當隸定為:
    ■廷內史郡二千〖石〗官共令       ·第庚       ·今壬
    
[1]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睡虎地秦墓竹簡》,文物出版社,1990年,第98頁。
    [2]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第一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第1574頁。
    [3]何九盈、王寧、董琨:《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第0326頁。
    [4]陳松長主編:《嶽麓書院藏秦簡(伍)》,上海辭書出版社,2017年。
    [5]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第九卷),第175頁。
    [6](漢)班固:《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第3227頁。
    [7](晉)陳壽:《三國志》,中華書局,1959年,第292頁。
    [8]陳松長主編:《嶽麓書院藏秦簡(伍)》,第42頁。
    [9]陳松長主編:《嶽麓書院藏秦簡(伍)》,第73頁。
    [10]陳偉:《岳麓書院藏秦簡〔伍〕校讀》,簡帛網,2018年3月9日。
    [11]陳松長主編:《嶽麓書院藏秦簡(伍)》,第73頁。
    [12]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儀禮注疏》,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第137頁。
    [13]陳松長主編:《嶽麓書院藏秦簡(伍)》,第72頁。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18年3月12日00:10。)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