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談新出現的一件竊曲紋提梁卣》一文中,我們對這件新見竊曲紋提梁卣的形制紋飾以及器物的時代進行了的初步的研究。卣的蓋內和和底部鑄有相同的銘文,我們經過分析銘文是現代人後作的,這件卣屬於器真銘偽[1]。事後看,我們對於這件卣銘文真偽的判斷是錯誤的,卣的銘文是真的。其實這件竊曲紋提梁卣的出處是澳門中濠典藏2017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古董珍玩場中所拍的LOT.0488西周青銅獏首提梁卣,尺寸:H17.5 cm,6 7/8 in,H20 cm,7 7/8 in,估價:HK$180萬-220萬,這件提梁卣在這場拍賣中並未成交[2]。 ![]() 提梁卣 ![]() ![]() 提梁卣內底及器蓋銘文 先把銘文隸寫如下,再作一點討論。“魚不敢稽首,夙夜□弗叚 ![]() ![]() ![]() 魚,器主名,釋魚是從吳鎮烽先生的看法,銘文首字模糊,是否是魚字,不確定,我們暫釋魚,所以這件器物當命名為“魚卣”。 夙夜□弗叚 ![]() ![]() ![]() ![]() ![]() ![]() 沈培先生從辭例對比,文義和用字,語音上,論證了金文中 “叚”和“敢”意思並不相同。郭永秉先生也指出《尚書·酒誥》“不惟不敢,亦不暇,惟助成王德顯越,尹人祗辟。” “不敢”和“不暇”相對,二者似當有意義上的區別,而非一詞。我們認為沈先生和郭先生的這個看法是正確的,這件提梁卣銘文中同時出現了“不敢”和“弗叚”,也證明了“叚”與“敢”意思當有區別。沈培先生認為叚是一個表示可能性情態的助動詞,“弗叚”意思是“不可能”或“不會”[5]。 揚于宗,稱揚祖先的功德,美德。用作父己寶 ![]() 綜上,銘文的大意是魚不敢稽首,一天到晚不會懈怠,稱頌祖先的美德,作了這件祭祀父親的提梁卣,祈求長壽,希望子孫可以長久的愛護使用它。這篇銘文對於解決金文中的“叚”與“敢”字的意思,提供了重要的證據。 [1] 張德良、付強:《談談新出現的一件竊曲紋提梁卣》,武漢大學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3016,2018年3月12日。 [2] 澳門中濠典藏2017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古董珍玩場中所拍的LOT.0488西周青銅獏首提梁卣,http://www.yidianchina.com/syncauction/product/16137726.html,2017年11月29日。 [3] 銘文的釋文參考了吳鎮烽先生的看法,謹致謝忱。 [4] 孟蓬生:《師㝨簋“弗叚組”新解》,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2009年2月25日。 [5] 沈培:《再談西周金文“叚”表示情態的用法》,《中國古代青銅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上海博物館編,2010年,第193-228頁。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18年3月13日14:58。)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