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嶽麓書院藏秦簡(伍)》讀札(二)

http://www.newdu.com 2018-03-21 武汉大学简帛网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 参加讨论

    2018年3月13日,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秦漢簡讀書會進行了本學期第二次討論會,所讀內容爲陳松長先生主編之《岳麓書院藏秦簡(伍)》第12、33—47簡,嘗試對部分簡文進行解讀。

    【•】自今以來,有誨傳言以不反為反者,輒以行訞律論之,其有不□者,徙洞庭,洞庭處多田所。 •十三1017[1]
    按,“誨傳言”當是“誨言、傳言”之省略。整理者注釋“誨”為誘使之意,“傳言”指流言。此處“誨”與“傳”當均作動詞講,意即教導(或誘導)、傳佈。如此,整條簡文可理解為,教導、傳佈言“以不反為反”,則立即按“行妖律”論罪教導者、傳佈者。

    •御史言:予徒隸園有令,今或盜牧馬、牛、羊徒隸園中,盡蹂其嫁(稼)。請:自今以來盜牧馬牛、羊0962
    按,關於“徒隸園”,整理者解釋為徒隸勞作之園,甚是。但又言此“徒隸園”即後文所見之“縣官園”,似有不妥。簡37—38云:
    
    ……•請:諸盜牧馬、1120+C4-2-1-7牛、羊縣官園者,皆用此令。 •廿0930
    
    根據“皆用此令”及簡文其他內容,此兩簡所載即是說,在縣官園中私自放牧馬、牛、羊者,論罪所用之令當與私自放牧於徒隸園中一樣。若如整理者所言,“徒隸園”即是該簡所見之“縣官園”,則二者當是同一物。如若二者等同,則此處所言“諸盜牧馬、牛、羊縣官園者,皆用此令”,似乎有重複之嫌。故,我們認為“徒隸園”與“縣官園”應有區別,並非相等。

    不爲舍人。有能捕犯令者城旦辠一人,購金四兩。捕耐罪一人,購金一兩。新黔首已遺予之而能1012捕若告之,勿辠,有(又)以令購之。故黔首見犯此令者,及雖弗見或告之而弗能捕告者,以縱辠人1013論之。·廿一1004
    按,此處故黔首之“故”當與新黔首之“新”相對,即故黔首是秦故地之黔首,非秦新地之黔首。
    另,我們注意到“新黔首”與“故黔首”所犯本條律令之規定出現了不同標準的判罰。簡文言新黔首“已遺予之而能捕若告之,勿辠,有(又)以令購之”,意即新黔首若已經向新地吏及其舍人行賄但又能“捕若告之”,則無須判處其罪。對於故黔首,其曰:“見犯此令者,及雖弗見或告之而弗能捕告者,以縱辠人論之”,意即故黔首若有“弗能捕告”的情況(“弗能捕告”又區分為“見犯此令者”及“雖弗見或告之”兩種情況),即要以“縱辠人”之律論罪。相較之下,新地黔首似乎存在立功免罪的情況。也即,類似於“已遺予之而能捕若告之”這種能夠免罪的做法有可能只針對新黔首,故黔首則無法在同樣的條件下享受免罪之待遇。如上,秦律中關於同一律令針對不同人群有不同之規定,當是我們今後所需要注意的。

    ·諸取有辠䙴(遷)輪<輸>及處蜀巴及取不當出關為葆庸,及私載出扜關、漢陽關及送道之出蜀巴1105畍(界)者,其葆庸及所私載、送道者亡及雖不亡,皆以送道亡故徼外律論之。……1124
    按,此處“道”當讀爲“導”,即引導之意。《左傳·隱公五年》:“送人取邾田。邾人告於鄭曰:‘請君釋憾於宋,敝邑為道’”,陸德明釋文:“道音導,本亦作導。”[2]睡虎地秦簡《語書》第2—3簡即有將“導”寫作“道”之例,其文曰:“……凡灋(法)律令者,以教道(導)2民。去其淫避(僻)。除其惡俗,而使之之於爲善殹(也)。……3”[3]
    對於簡文的理解,讀書會成員經討論後認為,以“送道亡故徼外律論之”的情況可分為以下三種:
    1.(1)取有辠迁输蜀巴者為葆庸;(2)取有辠处蜀巴者為葆庸;(3)取不當出關為葆庸。
    2. 私載出扜關、漢陽關。
    3. 送導之出蜀巴畍(界)。
    綜合起來講,即上述三種情況所對應之葆庸、所私載之人、所送道之人逃亡或者即使沒有逃亡,取三種人為葆庸、私載出關、送導者,均按照“送道亡故僥外律”論處。
    
    參加本次讀書會的有:湖北省社科院高一致老師、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何有祖老師以及研究生黃浩波、吳紀寧、馮西西、魏振龍、陳運影、高婷婷、李美娟、廖秋菊、趙佳、趙翠翠。本文由魏振龍執筆。
    
[1] 陳松長主編:《嶽麓書院藏秦簡(伍)》,上海辭書出版社2017年。
    [2] (清)阮元校刻:《十三經註疏·春秋左傳正義》卷三《隱公五年》,中華書局1980年影印本(附校勘記),第1728頁。
    [3] 陳偉主編:《秦簡牘合集(壹)》,武漢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30頁。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18年3月20日18:00)。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