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克成 陈勇:“新史学”视域中的缪凤林学术(4)
三、结语 王汎森在一篇文章中曾把缪氏作为新史学的批评者来进行论述。(58)纵观缪氏一生文字有大量篇章用来与人论学,南高时评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学衡》初创时评胡适《诸子不出王官论》,九·一八后评傅斯年《东北史纲卷首》,抗战后写《与某君论古史书》(此文实是缪氏学术后期对古史辨派的清算)。以此来看缪氏对于“新派”的头面人物多有批评,确是胡适、顾颉刚等人的学术对手,而处于“保守”、“传统”史家之列。但是回溯1920年代初史界对于西方学术的引介,如把北京大学和南高来比较看,北大当时正开展“整理国故运动”,反观这一时期的南高,《史地学报》在当时对西方史学的重视比之北大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缪氏此时的史学思想是驳杂的,而且学术立场确有流变的痕迹,比如对归纳和演绎方法、科学与史学的区别上前后不同,但是基本上史学“求真”与“致用”的立场是在接续传统史学脉络基础上对西方学术吸纳而形成。不仅缪氏,徐则陵、陈训慈、刘掞藜、张其昀等皆有对西方史学的专门论述,陈训慈在当时就认为南高对西方史学脉象的把握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他叙述当时中国论史学著述论文要目的时候无不自豪的说道介绍西洋论史学之文字,有北高师之《史地丛刊》,及东大之《史地学报》,“北大史学会现尚未见”。(59)不管陈氏所说有何种褒南高而贬北大之嫌,单从东大学人对西方学术的吸收、传播而言的确不输北大。 从本文所讨论的缪氏文字上看,无论从文章内容、发文所处的学术时代背景看皆有自己所获得的中西学术本源,其中有些论述也受到了梁启超的影响。实际上1920年代的学术语境中,西方学术对中国的影响是处于一种多样性、多元化的状态,西方诸家的观点无不从缪氏的文章里有所表露,而西方史学的传入则是“新史学”兴起后的一个重要的面向,据此笔者认为只有把缪氏学术思想放在新史学兴起和新文化运动的时代氛围里,不仅仅要考察其作为新史学的批评者和新文化运动的抨击者一面,也要考察他在受时风所熏染的状态中,不同时期的学术重心和思想的演变状态,才能说明民国学术的“多重”面向性与方向性。 注释: ①区志坚:《道德教化在现代史学的角色——以柳诒徵及其学生缪凤林、郑鹤声的传承关系为例》,《史学史研究》2010年第2期。 ②缪氏《评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连载于《时事新报·学灯》(1920年7月17日至8月3日)。从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编《胡适著译系年目录与分类索引》(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42页)上看,缪氏为最早评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者。 ③王尔敏:《20世纪非主流史学与史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页。梁氏之研究法是1921年秋于南开大学讲演,1922年初商务印书馆出版。如按时间计算,缪氏之《论历史法》早于梁氏。 ④罗志田:《相异相关的往昔:史学的个性与同性》,《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2期。 ⑤[日]浮田和民著,李洪生等译,邬国义编校:《史学通论四种合刊·序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页。 ⑥刘俐娜认为缪凤林是已知最早明确区分“历史”与“史书”含义的学者。见《由传统走向现代——论中国史学的转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23页。 ⑦缪凤林:《历史与哲学》,《史地学报》1921年第1卷第1期。 ⑧缪凤林:《历史之意义与研究》,《史地学报》1923年第2卷第7期。 ⑨陈黻宸著,陈德溥编:《陈黻宸集》(下册),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675-676页。 ⑩李守常:《史观》,《史学要论》附录,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93页。 (11)参见李守常《史学要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4页。 (12)缪凤林:《研究历史之方法》,《史地学报》1922年第1卷第2期。 (13)缪凤林:《中国通史纲要》首章,钟山书局1933年版。 (14)缪凤林:《历史与哲学》,《史地学报》1921年第1卷第1期。 (15)缪凤林:《历史与哲学》,《史地学报》1921年第1卷第1期。 (16)缪凤林:《历史与哲学》,《史地学报》1921年第1卷第1期。 (17)梁启超:《新史学》,《中国历史研究法》附录三,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183、186页。 (18)王晴佳:《台湾史学五十年》,麦田出版社2002年版,第9-10页。 (19)缪凤林:《论历史法》,《时事新报·学灯》1921年1月28日。 (20)缪凤林:《历史与哲学》,《史地学报》1921年第1卷第1期。 (21)缪凤林:《历史与哲学》,《史地学报》1921年第1卷第1期。 (22)缪凤林:《论历史法》,《时事新报·学灯》1921年1月28日。 (23)胡适:《研究国故的方法》,《东方杂志》1921年第18卷第16期。 (24)李弘祺:《读史的乐趣》,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版,第188页。 (25)缪凤林:《研究历史之方法》,《史地学报》1922年第1卷第2期。 (26)如《历史之意义与研究》中论说史事的因果关系一处,受梁氏影响:而此因果,其道多端,至复颐而难理,或则彰显而易见,譬犹注雨降而麦苗壮,烈风过而林木催。或者细微而难窥,譬犹退潮刷江岸而成淤滩,宿茶浸陶壶而留陈渍。与梁氏研究法“史之意义及范围”中句子相同(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第3页)。又,缪氏随后举汉攘匈奴与西罗马灭亡事,与梁氏“史迹之论次”所举例同(第125-126页)。 (27)缪凤林:《历史与哲学》,《史地学报》1921年第1卷第1期。 (28)缪凤林:《研究历史之方法》,《史地学报》1922年第1卷第2期。 (29)缪凤林:《研究历史之方法》,《史地学报》1922年第1卷第2期。 (30)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第2-3页。 (31)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第133-135页。 (32)梁启超:《研究文化史的几个重要问题》,《中国历史研究法》附录一,第154页。 (33)缪凤林:《历史之意义与研究》,《史地学报》1923年第2卷第7期。 (34)缪凤林:《历史之意义与研究》,《史地学报》1923年第2卷第7期。 (35)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第124、126页。在“史之意义及其范围”中梁氏曾阐述道“因果相续,如环无端,必寻出其因果关系……”(第3页);“史迹之论次”中也曾提到历史因缘的问题(第147页)。其观点与缪氏大体略同,此不赘述。 (36)梁启超:《研究文化史的几个重要问题》,《中国历史研究法》附录一,第157页。 (37)僧肇:《注维摩诘所说经》,引自任继愈编《宗教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版,第374页。 (38)[英]卡尔著,吴柱存译:《历史是什么》,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14页。 (39)缪凤林:《本国史》(上册),钟山书局1932年版,第1-2页。 (40)此用李思纯《历史研究导论》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行文中从原名。缪文作于1922年初,李思纯本还未出版,估缪氏是读外文本《原论》而参考之。 (41)杜维运:《梁著〈中国历史研究法〉探源》,《与西方史家论中国史学》附录三,东大图书有限公司1981年版,第346页。 (42)缪凤林:《历史与哲学》,《史地学报》1921年第1卷第1期。 (43)[美]威廉·詹姆士著,陈羽纶等译:《实用主义》,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0页。 (44)[美]威廉·詹姆士著,陈羽纶等译:《实用主义》,第111页。 (45)[美]威廉·詹姆士著,陈羽纶等译:《实用主义》,第104-105页。 (46)胡适:《实验主义》,《新青年》1919年第6卷第4期。 (47)胡适:《我的歧路》,见《胡适文存》(第2集,卷3),黄山书社1996年版,第332页。 (48)胡适:《杜威先生与中国》,《觉悟》1921年第7卷第13期。 (49)缪凤林:《研究历史之方法》,《史地学报》1922年第1卷第2期。 (50)缪凤林:《历史之意义与研究》,《史地学报》1923年第2卷第7期。 (51)缪凤林:《中国通史要略》,东方出版社2008年版,第10-11页。 (52)缪凤林:《中国史之宣传》,《史地学报》1922年第1卷第2期。 (53)缪凤林:《中国史之宣传》,《史地学报》1922年第1卷第2期。 (54)缪凤林:《中国史之宣传》,《史地学报》1922年第1卷第2期。 (55)缪凤林:《中国史之宣传》,《史地学报》1922年第1卷第2期。 (56)缪凤林:《研究历史之方法》,《史地学报》1922年第1卷第2期。 (57)缪凤林:《研究历史之方法》,《史地学报》1922年第1卷第2期。 (58)王汎森:《价值与事实的分离?——民国新史学及其批评者》,《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吉林出版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版,第465-466页。 (59)陈训慈:《史学蠡测》,《史地学报》1924年第3卷第5期。 (刊于《史学史研究》2017年3期)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