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历史解读 >

一部“京都学派”特色的亚洲史(2)

http://www.newdu.com 2018-03-26 解放日报 冯玮 参加讨论

    文明和文化成为社会价值
    宫崎市定的《亚洲史概说》,突出强调文明的意义。历史学研究有两种基本方法,一种是按照时间顺序,把历史划分为古代、中世纪、近代、现代。另一种是按照空间范围,把世界划分为不同的“文明区域”。但是,宫崎市定采取了一种既注重时间顺序,也注重空间范围的分析法。前者,如下面所述,表现为他对“长时段考察历史”的强调,后者表现在他对文明或文化的注重。他在“亚洲史是什么”的标题下写道:“亚洲内部存在相互独立的多个文化中心,即使大而化之,也至少可以举出西亚的波斯-伊斯兰文明、东亚的中华文明、居于其间的印度文明以及东端的日本文明这四种文明形态。”从这番论述中不难发现,对宫崎市定而言,文明和文化显然是同义语。但在他曾经留学和讲学的法国和德国,两者显然不是同义语。
    根据词源学考察,英文中的“文化”(culture)一词源于拉丁语的cultum,原意为耕作、栽培,后引申为教育、教养。英文中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词则源于拉丁语的civilis,即市民的,衍生义为都市化。18世纪以后,一些法国思想家引申了文明和文化的原义,将“文明”视为“野蛮”的对偶,将“文化”和“文明”视为一种递进关系,认为文明社会不同于原始社会,因为它是定居的、城市的、非文盲的。之后,他们更以文明指代先进国家,用文化指代落后国家,使文明和文化成为一种社会价值判断标准。例如,法国学者马奎斯·孔多塞在《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中,就秉持这种观点。正是这种观点,使孔多塞被誉为“历史进步观的奠基人”。
    另一些法国学者认为,文化和文明分别对应于精神和物质,即“精神文化”和“物质文明”。二者不仅是非连续的,而且是构成对偶的。哲学、宗教、艺术之类的精神文化和科学、技术等物质文明,有着本质的差异。前者是内省的,后者是外在的;前者富有个性,后者具有共性;前者和价值观有关,后者同价值观无关。法国年鉴学派第二代“掌门人”费尔南德·布罗代尔就是这一观点的坚定捍卫者。他在《论历史》中强调:“想要用德国的方式把文化分离于其基础——文明,是虚妄的。”
    但是,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的弟弟阿尔弗莱德·韦伯通过他在《文化社会学》中提出的“历史内在结构论”,则将文化和文明分离,既维护了不同民族或地区文化的“独立”,也强调了全人类文明的“统一”。他的“历史内在结构论”将历史分为“文明过程”和“文化运动”。前者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主要内容,后者以哲学思想、精神风潮、艺术直观、宗教信念的变迁为主要内容,二者存在四方面差别:首先,文明是被“发现”的,而文化则是被“创造”的。例如,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各种定理在被“发现”之前,实际上已经“存在”。但是,一切文化的发展始终是创造的并带有创造的标志。例如,上帝和宗教,就是“创造”的。其次,“文明过程”中的“发现”具有时间和空间的累积性。例如,引力法则在任何地方都适用。但是,在“文化运动”中产生的一切事物,不具有普遍适用性。例如,同一种宗教在不同地区看似相同,但本质上都带有民族特性。再次,文明过程中的“发现”具有普遍适用性,而文化运动中的“创造”则具有“排他性”和“一次性”。最后,文明过程存在明确的目的性和选择性,如自然科学,而文化运动则没有直接的“功利”色彩,如宗教。
    宫崎市定的治学风格和理论,虽然受西方学术影响,但绝没有“食洋不化”。他既没有强调文明和文化存在本质差异——在《亚洲史概说》中,两者几乎是同义语,也不认为两者是一种递进关系。他的观点具有法国“年鉴学派”的色彩,即强调“以长远的历史眼光”认识差异,并指出先进和落后是相对的、会发生转换的。他指出,“蒙古人和满族人曾被汉人视为未开化的夷狄,但他们移居中原以后,仅几代人的时间就涌现出了许多中原汉人所不能及的豪杰。欧洲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曾是最落后的、未开化的民族,但他们已成为优秀文明的所有者”。为什么会这样?按照宫崎市定的解释,交通的发达及其由此产生的外部文明的刺激,是关键因素。他强调:“世界史的发展契机也正在于此。”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