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国之重器杜虎符

http://www.newdu.com 2018-03-29 汉唐网 晏新志 参加讨论

    从玩具到国宝
    1975年冬,西安郊区山门口公社北沈家桥村,农民少年杨东锋在帮大人平整土地时,捡了一块绿锈斑驳的铜制品,觉得挺稀奇,就拿回家给妹妹当玩具,三年后,该物件上的绿锈剥落,露出了闪闪发光的金字,杨东锋及家人意识到可能是件文物,1978年11月30日就送到陕西历史博物馆,恰好遇见戴应新先生,戴先生慧眼识珠,杨东峰希望以此物换得一套绿军装的质朴愿望变成了人民币50元的奖励,杜虎符遂被征集入藏,成为陕西历史博物馆一件文物珍宝。
    兵甲之符
    虎符是古代符节信物的一种。广义的符节是指作为凭证的各种信物,包括皇帝的玺,官员的印,调兵遣将的虎符,出使国外的节杖,驿传邮递的竹节等等。而狭义的符节包括符与节两种。“符”的本意是指用金、银、玉、角、竹、木、铅等不同材料制成的一种凭证,上面写有文字,一分为二,君主、朝廷与外派官员各执一半,朝廷调兵遣将、传达命令时朝廷官员持君王保存的一半前往与地方军事首长所持一半对合验证,称为“符合”,如果符的两半能丝毫不差完全对上,表示命令可信,可以执行,反之则不可行令。现代汉语的“符合”一词即源于此。
    杜虎符,现存左半符,虎作走形。长9.5厘米,高4.4厘米,厚0.7厘米,正面突起如浮雕背面有槽。虎身有错金铭文九行40字,内容为“兵甲之符,右才(在)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毋会符,行也”。
    这段铭文的意思:这个兵符,右半存于君王处,左半在杜地的军事长官手中,凡是调兵超过五十人,杜地将军的左符须与君王的右符契合验证无误,才能调兵行动。但如果遇到点燃烽火紧急情况,可以不必会合兵符即可行动。
    杜虎符被发现的信息于1979年一经发布,立刻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关注,1980年开始,相关研究论述不断见诸各类刊物,掀起了以杜虎符为核心的有关古代符信制度的学术研究热潮。
    国家凭信
    虎符作为中国古代专用于调兵遣将的凭证使用很广泛,《史记》所载战国时著名的“四公子”之一——魏国的公子魏无忌公元前254年“窃符救赵”的故事是这一时期虎符运用的传奇范例(四公子:魏国信陵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齐国孟尝君),由此故事可知战国时期各国国君为控制军权都实行了类似的制度。汉魏及南北朝时期虎符仍在使用,《三国演义》中赵云就是利用曹操的虎符调走了荆州和襄阳的魏国军队,让张飞、关羽得以占据两城,轻而易举地夺取了胜利。
    唐朝因为避其祖李虎的名讳,将虎符改为鱼符或兔符,甚至龟符;南宋时恢复使用虎符;元朝则用虎头牌;明清时逐渐演变成令牌,动物形状的兵符退出了历史舞台。现今传统戏剧表演中的领兵之符多以令(箭)牌的形式出现,与古代不同时期使用虎符的历史不尽相同,是艺术化的一种表现。
    杜虎符之外,近代屡有虎符发现,引起关注讨论的虎符有“新郪[qi]虎符”“阳陵虎符”“东郡虎符”等,见诸著录的则以罗振玉《历代符牌图录》为代表,书中以图形铭文拓片呈现的有“汉桂阳太守虎符、汉常山太守虎符、汉张掖太守虎符、汉渔阳太守虎符,汉长沙太守虎符、汉东莱太守虎符、汉广阳虎符”,以及新莽“厌戎郡虎符、河平郡虎符、敦德郡虎符”等。马衡先生《北魏虎符跋》列有八件,可惜未见实物图形。解放后各地发现的秦汉时期的虎符不少,如“杜阳虎符”“齐郡虎符”“汉鲁王虎符”“秦金虎符”等,由于良莠混杂,围绕虎符造型、铭文内容、书法字体、制作工艺以及时代真伪等方面的讨论十分热烈,由此引出了许多思考和故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