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为海疆重地。雍正帝强调,“台湾是要紧地方”。为打造有效治理台湾的官员队伍,他推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根据清宫档案,可以观察雍正帝对台湾官员的任用与管理。 一、严格选用台湾文武官员:务求出色、确保强干雍正一朝,台湾文武“俱就内地出色之员选补”。雍正帝深感:“台湾地方险要,人众冗杂,又隔两重大洋,紧要之事,地方文武不能待上司之批行斟酌,即须先行办理,万一不妥即累地方,即令更改已在数月半年之后,故得人尤为吃紧”。为此,他要求“台地各员,俱就内地选择精明强干熟悉风土者调补”(《宫中档雍正朝奏折》)。譬如,雍正六年(1728)四月,新任台湾总兵王郡赴台经过省城,福建总督高其倬见其有才,拟作水师提督之用。雍正帝批示:“台湾之任紧要,且动不得。”(《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同年,台湾道出缺,雍正帝经仔细甄选,命内地贤员署福建按察使孙国玺赴台接任。十年,闽省水师提督许良彬病故,总督郝玉麟拟以台湾地方官员苏明良补授。雍正帝批复:“苏明良去得。但台湾甫定,目今此任更为紧要”(《宫中档雍正朝奏折》),命郝玉麟另行物色水师提督人选。雍正帝不惜以提督之才委用台湾总兵之任,以一省臬司大员调补台湾道员之缺,而且还觉得十分值得,表明了他对台湾的重视。 雍正帝还委派官员赴台实习预用。台湾远隔重洋,官员每有升迁离任,新委派的官员往往不能立即赶到,以致官缺虚悬。巡台御史赫硕色、夏之芳于雍正七年三月奏道:“似此海疆重地,难容一日无官”,与其出缺临时委署,不如预行派员实习,请由总督、巡抚挑选老成廉干者,预发一二人驻台,无事则熟悉地方人情风土,有事即听道、府委派协办,遇有缺出,可即着署理任用。雍正帝谕令福建总督高其倬照此办理。 二、对台湾各官勤加训导劝诫:要紧、据实、和衷雍正帝要求在台各官务必认识到台湾海疆的重要性及其职责的重大。雍正元年六月,他任命皇宫侍卫蔡征温为台湾游击。 蔡征温临行前,雍正帝在养心殿召见,郑重告诫他说:“台湾是要紧地方,你用心替朕出力,不可负朕委用你的意思。”(《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当高其倬调任福建总督时,雍正帝特地嘱咐他:“台湾地方紧要”,“尔到闽省加意料理,务使可以放心方为妥协”。雍正五年七月,高其倬将到任后料理台湾事务情形奏报,雍正帝再次向他强调:“闽省未要于理台之事者”,命他“再当留心访察博采”(《宫中档雍正朝奏折》)。雍正帝反复提醒,台湾地方紧要,台湾事务重要,这类训导,屡见不鲜。 雍正帝要求在台臣工务须据实无隐,以确保台地实情上达,为朝廷制定相应的治台措施和任免调用有关官员提供准确的依据。雍正四年七月,巡台御史索琳、汪继景上折说:台地官兵操练精益求精,可保海疆万载升平。看了这一言过其实的奏报,雍正帝警告说:“凡事务实为要,况君臣之分惟以忠诚无隐为主,粉饰、迎合、颂赞、套文陋习,万不可法。”(《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 雍正帝反复告诫台湾各官,“和衷二字第一紧要”“只务文武和衷,莫论内外”,万万不可互结朋党,排斥异己。雍正三年,有关台湾官员不能协调共事的消息传到朝廷,雍正帝手谕巡台御史禅济布、景考祥:“朕风闻得尔台湾文武不合,诸事异见,恐与地方无益,兵民受累。朕为此甚忧之。有则改,无则免。朕若访闻的确,尔等当不起也。”(《宫中档雍正朝奏折》) 三、对在台文武官员多方笼络:赏赐、召见、重用雍正帝频繁赏赐在台官员。据清宫档案记载,几乎每一任巡台御史及台湾大小官员,都不时收到雍正帝钦赏的物品。雍正元年六月,皇宫侍卫蔡征温在赴任台湾游击时,雍正帝叫他到台传话:“台湾总兵官蓝廷珍征打台湾,留心地方,很替朕出过力,朕心里甚记挂他,……如今路离得远,带不得别的东西,只带朕戴的帽子一顶,赏他翎子,问总兵官好。”(《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雍正三年,台湾总兵林亮招抚“生番”颇有成效,雍正帝称赞他“甚属可嘉”,接连赏给哈密瓜1个,平安丸100粒、蟒缎1匹、内造缎4匹。 雍正帝还经常召见台湾官员,对于刚刚任命的巡台御史、台湾道员、知府、总兵等台地大员,多是在其赴任前召入宫内,面加劝勉。那些台地中下级将弁,也时常被引见。这些远在海疆边地的台员,将御赐与召见视作殊荣,对雍正帝的“记挂”感恩戴德,更是用心尽责。 雍正帝对在台湾任职的官员,往往给予特别的提升重用。雍正元年,台湾总兵蓝廷珍升任福建水路提督。雍正二年,巡台御史丁士一补授福建按察使,台湾知府高铎升用道员。六年,澎湖副将吕瑞麟升任海坛总兵,台湾道员吴昌祚升山东按察使。雍正九年,台湾道员刘藩长丁忧离台,福建总督刘世明拟以闽省道员之缺委用,雍正帝批复:“刘藩长岂有复用闽省道员之理,两司如有缺出再酌量。”(《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意思是说,刘藩长作为台湾道员不能平调,明确指示可升任布政使或按察使这样的省级官职,刘藩长于是升任福建按察使。雍正十年,台湾总兵王郡升署福建陆路提督。十二年,台湾北路副将马骥升任福建海坛总兵。十三年,台湾总兵苏明良升署福建陆路提督。雍正帝这样大力提升在台各官,对他们积极赴任、勤奋治台无疑是莫大的鼓励。 四、对“木偶”官员及时调整:调离庸官、撤换劣员雍正帝常把不干事的官员比作“木偶”,不时清理调整。对在台官员尤其不能迁就,不能称职者随时调离其任。雍正三年,当雍正帝得知台湾游击游全兴已经年纪过大后,当即下令将其与金门右营游击蔡勇对调。五年,福建总督高其倬奏报,台湾知县徐琨虽没有什么不好之处,但办事恃才而欠斟酌;彰化知县张镐操守尚好,但办事平庸,不够谙练。雍正帝命吏部“察明”后,立即将这两个县官调离台湾。七年,台湾凤山知县彭之昙对番民仇杀之事不能及时处理,事后还称病推卸责任。雍正帝得报指示:“此等劣员万不可姑容,况在台官弁犹为切要”(《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马上将不干事的彭之昙撤职。 如何确定内地官员派往台湾任职的年限,直接关系到台地吏治民生。任期过短,人地刚熟即需离台;任期过长,又影响在台官员的积极性。为此,雍正帝多次调整台湾臣工的任期。最终,他确定台湾官员的正式任期为两年,任满后再与新到任的官员交接协办半年时间,然后调回提拔使用,这样每个台湾官员的任期实际接近三年。 雍正帝如此苦心经营,就是要打造一支干练贤明的官吏队伍,以巩固清中央政府在台湾的有效统治。他的这些措施,对台湾的稳定与发展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对清政府此后治理台湾产生了久远影响。 作者简介 李国荣,1961年生,辽宁建平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馆长、研究馆员,《历史档案》杂志社社长,中国档案学会档案文献编纂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宫史研究会秘书长。主要著作有《清朝十大科场案》《实说雍正》《帝王与佛教》等14部,担任国家清史纂修工程《典志·科举志》所附《科场案》项目主持人,电视纪录片《清宫秘档》总撰稿、《故宫》清宫档案总顾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