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结语 郭孔延在依据张鼎思刻本《史通》写成《史通评释》初刻本后,请正于李维桢,李维桢阅后得知郭孔延使用的《史通》尚待补足残篇,遂把家藏张之象校刻的足本《史通》赠予郭孔延,于是郭孔延据之补订残篇,形成修订再刻本。他并非像清代以来很多学者所说的那样,没有见到张之象刻本《史通》,相反却是以之作为修订其书的关键。但因他没有重新写序,而是直接沿用了初刻本自序,加上明清以来很多学者没有看到他自家刊行的修订再刻本,以致对他修订其书的情况并不知悉,由此导致种种错误判断。他与李维桢是各自撰写自己评论《史通》的著作的,并没有相约为书,不存在年轻的郭孔延为年长的李维桢续作评释的情况,相反倒是郭孔延写作在前,李维桢反在其后。 注释: ①原书凡例序数皆作“一”,为行文清晰,将全部11条凡例按阿拉伯数字标序,特此说明。 参考文献: [1]张三夕.取精用宏,钩深致远——评张振珮《史通笺注》[J].史学史研究,1987(1):63-66. [2]杨绪敏.论明清时期《史通》的流传、整理和研究[J].史学月刊,2008(11):111-116. [3]张鼎思.史通·续校史通序[M]//《四部丛刊》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19:卷首1-3. [4]王嘉川.李维桢《史通评》编纂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0-18. [5]蒙文通.馆藏明蜀刻本《史通》初校记[M]//蒙文通文集:第3卷.成都:巴蜀书社,1995:441-449. [6]傅振伦.刘知幾年谱[M].北京:中华书局,1963. [7]傅范维.明代《史通》学研究——以陆深、李维桢与郭孔延父子为中心[D].台湾佛光大学历史学系硕士论文,2009. [8]郭孔延.史通评释[M]//《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续修四库全书》:第44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9]许凌云.刘知幾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10]陆深.俨山集[M]//永瑢,等.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6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11]王阁.史通·刊正史通序[M]//《四部丛刊》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19:卷首(史通序录)2. 刊于《扬州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