捌诗词文化 说到与铜官有关的诗词,最有名的莫过于杜甫的那首《铜官渚守风》:“不夜楚帆落,壁风湘渚间。水耕先浸草,春火更烧山。早泊云物晦,逆行波浪悭。飞来双白鹤,过去杳难攀。” 杜甫于唐大历四年春,从岳阳乘舟赴长沙,至铜官时见漫山窑火,写下此诗。次年腊月,身患重病的杜甫乘舟从长沙沿江顺流北归,此次再过铜官时已不见去年“春火”,诗人触景生情感怀世事无常,顿觉与铜官此别无期,诗情大发,伏在舟中枕上完成了他生命的最后乐章。那是一首长达72句的《风疾,舟中伏枕抒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杜甫一生,诗作无数,但这样的长诗不多。而且,把如此感天动地的千古绝唱留在铜官,这是铜官的时运,也是历史的巧合。 900余年之后,明朝王夫之以铜官为题写过一诗一词,看看那首词《蝶恋花·铜官戍大词》中的结尾:“旧是杜陵漂泊处,登山临水伤心句。”如果不是杜陵(杜甫)之前的诗,或许铜官远不至于聊发王夫之的“登山临水”之感。 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点,前人为此赋诗之后,有了影响力,便会产生牵动效应,名人名诗名词名联名句很可能接踵而至,唐、宋、明、清,不断有诗人为铜官而题。 这是铜官诗词文化的一大类,如果把这归于“高大上”,那还有一大类,便是接地气的“本地产”。现在几乎家喻户晓的是那首《君生我未生》:“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这一类诗简短、直白,简洁、明快,简单、粗犷。也许有人对这一类诗不屑一顾,以为不过乡下“书生”所为,甚至识字的陶工一时情起而作。然而,作为文化,我们伟大民族的哪一类文化不是起源于劳动和劳动人民!宋词算民族文化瑰宝吧?当初不过是无聊文人为歌女而作的唱辞。我敢断言,挖掘、整理和研究铜官这一类“本地产”诗词,对于研究陶瓷文化、研究铜官本土文化,研究唐代民间文化、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都将有不可低估的价值和意义,至少不会低于前一类。 当然,当地有关部门已经在收集与研究,《君生我未生》就早已搬上了世界舞台,其震撼和冲击超过许多人的想象。 此外,铜官楹联、民间歌谣等也是鳞次栉比,美不胜收,魅力无限。 玖书法文化 铜官窑出土的大量陶瓷中,有一批被称为褐彩诗文壶的陶器,其上的诗词都是民间书法作品。如果严格地从艺术上说,这些作品或许还称不上书法。但仔细读来,或行或草之间,字体笔构完整,运笔洒脱流畅,布局顺势自在,字里行间折射和透视着生活的情趣与作者的心境。 书法能反映生活,那就是文化。 在铜官湘江上游不到5公里的地方,有个书堂山。被称为楷圣的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就出生在这里。尽管书堂山的书法和铜官的陶瓷同在唐朝鼎盛,尽管唐代的铜官陶瓷上也有书法,但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当时两者之间并未直接牵手,书堂山的欧体并未跑到铜官的陶器上去,即使相距如此之近。然而,“有情人终成眷属”,时代总会有所作为。前几年,书堂山并入铜官街道,自此,再读铜官文化,便增添了顶礼膜拜的“天尊”。接着,书堂山进驻了一批当代当地的书法家,有的就专事陶坯上挥毫泼墨。 陶瓷与书法,两种文化在铜官深度融合。 拾民间传说文化 铜官的民间传说是一部厚厚的书。 美女晒羞、龙女井、义渡亭、半边山与射三村、关云长养马圈、朱元璋屯兵泗洲寺、江神造访、沙滩拾宝、河蚌怀珠、女儿红釉等,在铜官民间广为流传。而且这些传说听起来不像是毫无依据,要么有地名,要么有实物,要么有形态,要么与陶瓷或诗词或历史人物有关,传神传奇,活灵活现。听当地人讲传说,如听书一般享受。 如果把这些民间文学系统地整理出来,将是铜官的又一大奇观。 拾壹红色文化 铜官曾是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仅1930—1938年,就有中共湖南省委、湘江特委、中共湖南省工委等10多家中共机构,相继在铜官设立地下组织。 铜官陶瓷产业发达,清朝至民国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庞大。湖南工人运动领袖、革命烈士郭亮就出生在这里。1923年1月,在郭亮的陪同下,毛泽东来铜官召开工人座谈会,就住在铜官袁嘉湖刘家老屋,历时3天。1937年7月,毛泽东还在延安窑洞接见了铜官地下党代表,指示要在中共湘江特委的领导下,不断壮大铜官党组织。 1945年7月24日,由王震任司令员、王首道任政委的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即原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到达铜官。入夜,部队登舟经洪家洲过湘江,另一路纵队在铜官南面的半边山横渡湘江,遭敌军狙击。经半小时激战,强渡成功,占领渡口,扫清两岸敌军,完成渡江任务。在铜官留下了深深的红色足迹。 有革命领袖的足迹,有革命先烈的鲜血,有革命组织的驻守,有革命军队的枪林弹雨,有工人运动的腥风血雨,铜官,红色文化浓烈而厚重! 当然,在铜官,还可以搜寻和罗列一些文化类别和元素,诸如绘画、剪纸、雕刻、戏剧和各种民间演艺等,但这些都不完全是铜官的独有,还是不列入特质的好。不过,这倒进一步证明了铜官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与伦比。 何况,现在的铜官,陶业萧条时曾经外出谋业的各类大师、传人几乎全部回乡,一大批身怀绝技、各有所长的外地技师、专家学者、商人艺人纷纷涌进铜官,他们传承更发扬着铜官文化,引进、嫁接、汇聚、融合着各种中外文化。铜官文化的蓬勃与繁荣,日新月异。 铜官,铜字有口,官字有双口;古街有街口,有巷口;码头有风口,船头有浪口;古窑有窑口,陶器有壶口。但铜官,静静地坐卧在湘江岸边,不说话…… 铜官不用说话!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