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理论政策 >

董强:斯大林民族理论的贡献和局限基于历时性的分析(6)

http://www.newdu.com 2018-05-09 《民族研究》 董强 参加讨论

    四、斯大林关于民族同化、融合和消亡理论及实践的贡献和局限性
    斯大林以列宁关于民族融合的论述作为思想理论依据,以语言的发展变化为主线勾勒了“各民族在将来融合道路上发展的图画”。(46)应当说,从“历时”性来看,斯大林对于民族融合图画的勾勒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的发展和创新。但在苏联民族问题的实践上,脱离民族问题发展实际,急功近利地人为进行消除民族差别,是极为有害的。
    (一)斯大林关于民族同化、融合和消亡的论述及理论贡献
    首先,斯大林关于民族同化理论的论述及贡献。“同化问题,即失去民族特点,变成另一个民族的问题”。(47)民族同化现象是存在于民族整个发展过程的现象,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性质不同而已。民族同化根据原因、手段和性质的不同,分为自然同化和强迫同化两种类型。民族自然同化是一个长期的自愿选择的过程。斯大林指出,“一些民族的同化过程并不排斥许多有生气的和正在发展的民族的强盛和发展这一相反的过程,而是以这一过程为前提,因为个别民族的局部同化过程是各民族一般发展过程的结果”。(48)这就揭示了在民族发展过程中,一定范围和程度上自然同化发生的必然现象,是有利于民族交往和接近的历史发展中的进步现象。斯大林认为,“企图从上面以强制无产阶级乌克兰化的办法来代替这个自发的过程,这就等于实行一种空想而有害的政策,这种政策会在乌克兰境内非乌克兰的无产阶级阶层中引起反乌克兰的沙文主义”。(49)斯大林从强制乌克兰化的过程,得出强迫同化是一种反动同化政策的结论,这无疑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同化基本观点的。
    其次,斯大林关于民族融合和消亡理论的论述和贡献。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了民族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但他们并没有具体和系统地明确论述民族融合,只是揭示了民族融合的思想。列宁在多处讲到了“民族融合”。诸如“马克思主义提出以国际主义代替一切民族主义,这就是各民族通过高度统一而达到融合,我们亲眼看到,在修筑每一俄里铁路,建立每一个国际托拉斯,建立每一个工人协会(首先是经济活动方面的,其次是思想方面、意向方面的国际性协会)的同时,正是这种融合的加强”。(50)“社会主义的目的不只是要消灭人类分为许多小国的现象,消灭一切民族隔绝状态,不只是要使各民族接近,而且要使各民族融合”。(51)“正如人类只有经过被压迫阶级专政的过渡时期才能导致阶级的消灭一样,人类只有经过所有被压迫民族完全解放的过渡时期,即他们有分离自由的过渡时期,才能导致各民族的必然融合”。(52)列宁的这些论述,从打破民族壁垒、各民族日益接近、民族差别消除等表述内容来看都体现民族融合的思想。但有些关于“民族融合”的表述并不含此意,而明显强调的是团结之意,诸如“各民族工人融合起来”等。列宁的论述虽没有提到民族融合的基础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公有制”取代“私有制”,但他明确讲了“社会主义的目的不只是要消灭人类分为许多小国的现象,消灭一切民族隔绝状态,不只是要使各民族接近,而且要使各民族融合”。(53)斯大林以列宁的这些论述作为思想理论依据,以语言的发展变化为主线勾勒了“各民族在将来融合道路上发展的图画”,勾勒出了“民族融合三阶段的大致图画”。应当说,斯大林对于民族融合图画的勾勒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的贡献。
    (二)斯大林民族同化、融合和消亡理论及实践的局限性
    马克思、恩格斯讲到了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各民族必将融合在一起。诸如“随着资产阶级的发展,随着贸易自由的实现和世界市场的建立,随着工业生产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条件的趋于一致,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分隔和对立日益消失”,(54)“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55)“……这个博览会令人信服地证明了集中起来的力量的意义,现代大工业以这种集中的力量到处打破民族的藩篱,逐渐消除生产、社会关系、每个民族的民族性方面的地方性特点”。(56)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论述,虽然从字面上看不到民族融合的字样,却通过对各民族民族特点怎样消失的描述,揭示了民族融合的思想。列宁多次讲到“民族融合”和“各民族工人融合起来”,斯大林恰恰是在列宁相关论述的基础上,以语言的发展变化为主线勾勒了民族融合的大致图画。这幅图画的线条很明朗,那就是从无产阶级革命第一阶段的以前被压迫民族语言的发展和繁荣,到无产阶级革命第二阶段的民族语言和民族间共同语言的并行存在,再到无产阶级专政最后一阶段的民族语言消失并让位于民族共同语言。虽然斯大林只是以语言的发展变化来描绘民族融合的图景,但这个理论确实指出了民族发展的未来道路。
    然而,苏联在民族问题实践活动上并没有依照斯大林的上述论述进行,在还未实现全世界无产阶级专政之时,就急于消除民族语言的差别,人为地进行“民族接近”和融合工作,这种脱离民族问题发展实际,急功近利地、人为进行消除民族差别,搞人为民族融合的理论是有其深层原因的,抛除斯大林的专断和个人崇拜之外,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过早地宣布苏联已经完成了社会主义建设,并开始向共产主义过渡。这正是导致苏联民族和社会政治矛盾激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民族理论进行奠基的基础上,再经由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斯大林作为列宁的战友和接班人,对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对于民族纲领和政策的制定并执行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对斯大林的民族理论来进行“历时”性分析,弥补了以往更多侧重于“共时”性研究的不足,以期对斯大林民族理论的贡献和局限性进行更加科学和全面的论述。
    首先,作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历时”性来看,斯大林民族理论认为,民族的形成是与一定的历史时期分不开的,并肯定了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受客观规律支配,有始有末。这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上,斯大林的民族定义是第一个科学完整的民族定义,这是斯大林对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所做出的积极贡献。但斯大林的民族概念并没有完全穷尽民族特征,从“历时”研究来讲,也并不适合于不同时期的民族,而是仅限于资本主义民族产生以来的论述,忽略了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民族研究,这就从割裂了民族过程在“历时”方面的系统性。
    其次,斯大林关于民族问题的论述对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做出的贡献在于,不仅对民族问题的内容和实质,以及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等原理进行了科学论述,还对解决民族问题的途径和方式进行了论述。从“历时”性分析,既从历史观的视角强调了民族问题的解决与历史条件的联系这个大前提,又指出各民族需依据自身所处的条件来选择解决民族问题的方式。但斯大林把一个或两个历史阶段的民族问题的任务当作整个的民族问题,就必然不能从“历时”性正确认识并科学对待民族问题的范畴问题、时代性问题,看不到民族问题内容和形式的复杂性及解决民族问题的长期性。
    再次,斯大林以列宁关于民族融合的论述作为思想理论依据,以语言的发展变化为主线勾勒了“各民族在将来融合道路上发展的图画”,勾勒出了“民族融合三阶段的大致图画”。应当说,从“历时”性来看,斯大林对于民族融合图画的勾勒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的发展和创新。但在苏联民族问题的实践上脱离实际,急于推进民族融合,消除民族差别,是极为有害的,这对于当前世界民族问题的解决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