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秀花开了, 歌儿响起了, 人间大爱的地方, 洒满真情和阳光…… 《映秀花开了》,四川阿坝州最受群众喜爱的歌曲。 汶川映秀,“5·12”汶川特大地震震中。一座因地震而广为人知的小镇,一座因地震几乎被完全摧毁的小镇,一座在震后恢复重建中获得新生的小镇,一座集大灾大难、大爱大美于一身的小镇。 映秀震中纪念馆坐落于映秀镇渔子溪村半山腰。2012年3月,汶川县文体局委派蔡笠担任纪念馆馆长一职。从岗位设置到办公区的划分布局,再到所有应聘人员的招聘,几乎每一项工作她都亲身参与其中。2012年5月12日,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特大地震破坏惨烈展区、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展区、自力更生科学重建展区、科学应对防震减灾展区,13621件地震文物……全面反映了地震灾情、抗震救灾和重建家园的各方面情况。 在众多的馆藏文物中,蔡笠向记者介绍了这样令人印象深刻的几件:温家宝总理在映秀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使用过的话筒——正是这样的话筒,把总理温暖人心的话语及时传递到灾区人民的心中;成都军区某陆航团特级飞行员邱光华和他的734机组遗物——在执行抗震救灾任务返航途中遭遇天气突变,5名英雄的机组人员全部不幸遇难;地震时屹立在映秀小学的国旗——大地震摧毁了整个映秀小学,唯独这面国旗屹立在废墟上,标志着灾区人民不畏艰险、努力重生的精神。 “映秀在震前有常住居民一万两千多人,地震中遇难了6656人。”蔡笠说。在汶川县委县政府的有序组织和妥善安置下,在映秀镇渔子溪村半山坡上的空地上规划建设了遇难者公墓,近6000名遇难者长眠于此。震中纪念馆也就矗立在公墓的正上方,它们相辅相成,彼此凝望。 2012年9月3日,时任四川省委书记的刘奇葆到纪念馆现场调研,要求针对纪念馆的主体定位、规划布局、内容展示等方面进行提升完善。在中宣部、四川省委宣传部和阿坝州县委宣传部以及四川省文物局的关心重视、支持扶持下,纪念馆陈列布展提升工作于2014年9月底全面完成,并于当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今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映秀考察,他叮嘱一定要把地震遗址保护好,使其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精心部署下,我们准备将纪念馆一个科普展厅重新规划布局,新增‘祖国母亲引领我们走进新时代’展区,突出反映总书记两次来到映秀的重要指示精神,展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汶川‘十三五’以来再次上路所取得的崭新成就、基层党组织发挥的坚强堡垒作用、灾后重建现阶段的重要成果以及老百姓在现阶段的美好幸福生活等内容。”蔡笠介绍,“目前,设计方案已编制完成,待逐级上报审核通过后,按照相关程序开展提升改造工作。” (下转2版) 开馆6年来,纪念馆已经接待了近800万社会各界人士来馆参观。“很多游客在来之前只是听说了地震,只是知道了冰冷的遇难者人数,但是真正来到映秀,参观了纪念馆和漩口中学遗址、天崩石、牛眠沟镇源点、百花大桥遗址后,对大灾无情、大爱无疆有了具体认识,心灵上的震撼还是非常巨大的。” “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在汶川、映秀度过了人生当中最重要也是最有意义的六年。能够在映秀这个汇聚大爱的地方,在纪念馆这样一个充满温暖、饱含感恩的大家庭中工作和生活,我的内心充满了感激。风雨十年,初心不忘。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映秀人的淳善,感动并鼓舞着我向着未来迈进。”蔡笠说。 (本报记者 郭晓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