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付 强 上海三唐美术馆 2017年香港大唐国际春拍高古艺术专场青铜篇中,有一件珍贵的拍品—西周青铜饕餮纹方彝,高22cm,长15.5cm,宽13cm,出处香港重要藏家旧藏。 ![]() ![]() 方 彝 方彝盖呈四阿屋顶形,器身略呈下垂,器腹,圈足,四阿形盖的四角均饰有扉棱。器腹四壁均饰雷纹地上卷角兽面纹,盖子四面亦有同样纹饰,但其方向都是倒过来的。此外,圈足四周均饰有相向变形鸟纹。与这件方彝形制和纹饰类似的有应蝇方彝[1]和2006年山西绛县横水墓地 M1006 出土的方彝(M1006:107,通盖高 37 厘米)[2]。德国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收藏有一件马方彝,马方彝通盖高 28.7 厘米,器腹略呈下垂,器身四壁均饰素纹地上卷角兽面纹,圈足四周饰有相向变形鸟纹。盖子呈四阿屋顶形,四面均饰倒立上卷兽面纹。器内、盖内均铸有铭文,但由于器铭未经剔锈,目前只有盖铭公布[3],马方彝和我们要讨论的这件方彝最为酷似。 ![]() 应蝇[4]方彝 ![]() 山西绛县横水墓地M1006出土的方彝 ![]() 马方彝 这些方彝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其上饰有上卷角兽面纹,上卷兽面纹的器物是非常罕见的,一般铜器上的兽面纹大多数为下卷角兽面纹,崎川隆先生全面搜集了带有上卷角兽面纹的青铜器,共有14件,其中6件为方彝,4件为方尊,其余的4件分别为方觥和方鼎,其器类选择上明显有一定的偏向。上举带有上卷角兽面纹14件器物的制作年代应是非常集中,大概相当于西周中期[5],所以我们认为我们讨论的这件方彝的相对年代也应该属于西周中期。 下面再看方彝的铭文,器内底铸有长篇铭文,由于被锈蚀所掩盖,有些字看不清楚,我们试着做一个释文。 ![]() 方彝铭文
![]()
戎伐,见于以下金文:
班簋铭文“ ![]() ![]() 金文中的“夷”也可以称呼为“戎”,例如应侯视工鼎:“隹(唯)南尸(夷)丰敢乍(作)非良,广伐南国。王令(命)应侯视工曰:“政(征)伐丰。我令(命)翦伐南尸(夷)丰,我多孚(俘)戎。”前面说征伐南夷丰,后面说多俘戎。翏生盨:“王征南淮尸(夷),伐角津,伐桐遹,翏生从,执(讯)折首,孚(俘)戎器。”前面说征伐南淮夷,后面说俘获戎器,都证明“夷”可以称呼为“戎”,所以方彝铭文“戎伐东或(国)”其实就是夷伐东国。 □酒还□,□□(于)郊□,铭文残缺过甚,我们推测其大意讲的是战争胜利以后班师回朝。 □ ![]()
当然 ![]() 综上,我们把方彝铭文重新隶写出来“唯王八月,戎伐东国,□酒还□,□□(于)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