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鲜移民流入的原因及影响 朝鲜移民的大量流入,受多种因素的驱使。朝鲜移民的到来,首先是受到国内人口膨胀、土地贫瘠、承载力有限等现实条件的影响。19世纪中叶以后,朝鲜政府推行江界府防军屯田,复设鸭绿江南岸四郡,推动朝鲜国内大量人口流向朝鲜西北地区,平安、咸镜两道人口规模因而迅速膨胀,而该地区土地贫瘠,无法有效保障既有人口的生存要求,以致朝鲜边民为了生存,只有向外迁徙,寻求新的生存空间。 其次,朝鲜境内频繁遭遇天灾。19世纪60年代,朝鲜北部连年遭受严重的水旱雹灾。有关朝鲜北部地区的天灾情形,朝鲜官员有如下记载: 北关大水为害,富宁等一邑民家漂秃一千二百二十五户,列邑民户之漂秃数以千计。而茂山、钟城等邑被灾害孔酷,年形几乎判歉,渗气尚未问息,民皆救死之不瞻。而方其暴注急汤之际,江川合流,溪壑浸滥,非但垣壑之颓败,浍洫之溃决而已,产业之荡失,船盆之坏破,以至仓谷之漂没而极矣。其黎庶之惊遑图命,扶携号泣之状,不忍思不忍闻矣。城内民生之今年因水而失农者,遘疾而致伤者,不可数计,道启日至,民命近止,若不保朝夕。 在残酷天灾的摧残下,朝鲜边民无所倚靠,不得不扶老携幼,私编木排,争相越境,来中国谋求生存。 再次,朝鲜国内赋役繁重,复有官吏实施酷政,民众无法生存。以平安道地区为例,朝鲜政府令茂山地区猎户,五月猎取鹿茸,七月进献“御贡”,否则严惩,致使猎户“与其归里督报,毋宁自死不归”,逃往中国。对此,清廷官员曾感慨道,“朝鲜税敛极繁,农民皆渡江以避之,非亲至朝鲜北关一带者,不能详知也。” 不仅如此,朝鲜边民还遭遇地方官员的欺诈盘剥。致使朝鲜边民不得不“离亲戚弃墓,甘心潜越,若无切骨之瘼,则岂忍为是,此专于守令之贪虐,古语所云苛政甚于猛虎者也。” 对此问题,清廷官员亦曾论及。如同治六年(1867),吉林将军富明阿曾上奏清廷,指出朝鲜移民迁出,是因为朝鲜国内“屡次挑兵,年景歉收,课税加倍,交纳无力,实难度日,无奈弃家逃出度命”。 此外,朝鲜移民的流入,还与中朝两国弛禁政策有关。咸同以降,清廷逐渐放开对鸭绿江流域的封禁。弛禁前后,督办查禁巡边的清军官兵,存有向越边前来私垦的朝鲜移民追索钱文的陋规,并阴行容留流民。更重要的是,清廷官方也逐渐放松对韩民到来垦荒的限制。到了清末,清廷在鸭绿江流域推行移民实边政策,放垦荒地,优抚朝鲜垦民,吸引了大批朝鲜移民流入。就此鼓励政策,时人有言: 韩民越垦,始于光绪初元,其时朝鲜为我属国,怀柔抚集,犹曰:“溥以大字小之仁,尽优待藩属之谊也。”甲午以后,朝鲜名为自主,则韩民已非复藩服之民,而为独立自主之民,而我国之优待韩民者如故。甲辰以后,朝鲜为日本保护国,则韩民已非服从朝鲜主权之民,而为日本保护之民。而我国之优待韩民者复如故。 清政府对乐于安居的朝鲜移民,将其编入籍户。彼时,朝鲜政府恪守的禁边政策,也有所松动。光绪九年(1883),朝鲜西北经略使鱼允中与奉天东边兵备道陈本植协商签订《中江通商章程》。同年,鱼允中上奏朝鲜王廷,朝鲜边民越江之罪不可杀,并向越江垦民发给地券,允许饥民渡江谋生。 光绪三十二年(1906),清政府开始允许东边外鸭绿江流域的朝鲜垦民入籍,规定:“韩民侨寓中国,查照各国入籍年例,早已逾限。若必拘本据地与本有资产相衡,似非优待韩侨之意。兹特稍事变通,如果年限已满,实系良善农民,应准禀明所驻地方官入籍。入籍后准其领荒开垦,以示优异。倘领荒以后不安本业,有妨治安,仍准地方官扣除名籍,收回已垦之产。”这样一来,在种种因素综合作用下,朝鲜移民于光绪宣统时期大量涌入中国东北地区,并在清朝覆亡前后出现了向鸭绿江流域移民的新高潮。如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长白府有韩民1 100余户,男妇3 000余口。又据当年清政府对韩侨(即朝鲜移民)的户口调查显示,当年怀仁县有韩侨590户,2636人;通化县有239户,941人;辑安县2 200户,8 710人;临江县662户,2 598人。 朝鲜移民向鸭绿江流域的迁徙,积年甚久,不仅改变了自身的命运,对当地的开发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些朝鲜移民的涌入带来了朝鲜的农耕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东北农业的发展。同时,日本为了将中国东北变成自己的势力范围,积极推行移民计划,鼓励朝鲜人移民中国东北。民国初年,民国政府又在东北大力推行促垦政策,使东北大片荒地得到丈量和开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朝鲜移民在东北的农业生产和生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