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历史学 > 历史考据 >

一波三折的《辽史补注》出版过程(4)

http://www.newdu.com 2018-06-15 文汇报 李勉 参加讨论

    四
    陈述先生去世以后,《辽史补注》遗稿由长女陈重及其婿周思永(即周世钊之子)整理。书稿先交付了本纪部分,约占全书的40%。这部分于1994年底发稿,发稿意见如下:
    元代修《辽史》较为草率,既未认真搜集、考订史料,再加上纪、志、表、传相互检核不够,因而史实错误、缺漏、矛盾颇多。本补注在厉鹗《辽史拾遗》、杨复吉《拾遗补》、陈汉章《索引》(按当为索隐)等基础上,广为搜集史料,包括近人研究及考古成果均予以吸收,撰成《辽史补注》。补,效褚少孙补《史记》;注,效裴松之之注《三国》。其内容包括:①正误:正驳文、订朔闰、辨重出、纠讹舛、移卷次;②补阙:补传、补志表、增事、加详、训诂;③补歧译:补歧译、补异闻;④存类事:附类事、存人物。是书引征广博,考订详密,是研究《辽史》集大成之作。
    责任编辑:姚景安1994年12月27日
    总编辑:傅璇琮 94年12月30日
    发稿单显示,此次发稿的本纪部分约计800千字,共1273页;待发件还有序、序例、后记、志、表、传、引用书目。最早担任该书责任编辑的是当时的古代史编辑室副主任姚景安。
    陈述先生的家属都不从事文史研究工作,整理遗稿对他们来说难度很大,剩下的部分迟迟未能交付。后中华书局方面也发函询问过书稿整理进展。档案中存有一封“催稿信”:
    周思永、陈重先生:
    您好!
    陈述先生大作 《辽史补注》本纪部分已发稿有时,本书是作为这个五年计划的重点书,当尽快发稿出版。但自《本纪》发稿后,其余稿件未见移来,不知整理工作进展如何?为了能按计划出版,务请尽快整理《志》、《表》、《传》部分的稿子,以便安排拜读、发稿。专此并盼赐复。
    敬颂教安!中华书局编辑部
    98.5.28全稿大概在2006年前后交来。最后一版的手稿,用的是A4大小稿纸的稿纸。《辽史》原文部分用点校本逐条剪下,贴在稿纸上,有校改或需要出注处,以钢笔标示注码;注释则用蝇头小字誊写在后,竖排繁体,非常工整。这批手稿共3242页,分册装订成34本,用牛皮纸做封面,装在一个深色手提箱里。工厂先排出校样,校对后又请作者方面校订。书局提出,应按照出版规范,对全书的一些缩略语、引文出处进行统一处理。这项繁重的任务,周思永与陈重又进行了多年,其间陈重女士因病离世,由周思永先生最后完成。
    姚景安退休后,书稿由另一名资深编辑崔文印接手。周思永最终校订完的校样,于2013年5月退回书局。崔文印先生看了一部分本纪,第二年年初由于年事已高未再返聘,校样再次搁置。
    2014年夏天,我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硕士毕业后入职中华书局历史编辑室,不久便接手了这部《辽史补注》。承担这样一部重要作品的责编工作,令我既惶恐又荣幸,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部书做好。
    经过反复审读、商议,我们定出对本稿的基本处理原则是:充分尊重老一辈学者的著述习惯,尽量保留遗稿原貌,改错不改异。比如在引用某一条文献时,旧时学者大多是凭记忆撮引其意,这种一般不改;但如果引用卷次有误,则改正之。由于年代久远,排版技术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要做的,是重新排版。重新排版时,对字体字号进行了调整:《辽史》正文和陈注以大小字区分,补传、补志同正文字号。
    新校样的编辑加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核对《辽史》正文。陈述先生是旧版《辽史》的主要点校者之一,对于《辽史》的校勘成果,已几乎体现在了点校本《辽史》中。但有一些比较大的改动,点校本没有采纳,陈先生在《补注》中则充分发挥,比如一些具体卷次的挪动和传、志的补充。2016年初,刘浦江教授主持的点校本《辽史》修订本正式出版,在遇到一些疑问时,我也参考了修订本,但原则上从原点校本。超出原点校本的改动,注文有充分依据的,皆遵从作者。
    二、核对引文。按前述原则,“撮引其意”者皆保留原貌,但去掉引号;出处及卷数有错则改;涉及少数民族的人名、地名,不同文献版本可能有异译,因不确定陈先生当时所用为何种版本,均予以保留;所引原书有误而陈先生径改的个别文字,亦从。
    三、陈先生在著述中对古今地名多有考释。近几十年来政区变动不少,本书既是遗稿,我们基本采用作者生前即1992年以前的资料。
    四、本书的志、传部分有大量增补内容,皆排为正文字号。为了提示读者,对这些增补的条目,在目录和正文中均以“〔补〕”字标明。
    五、撰写出版说明,介绍本书的基本情况和处理原则。
    以上仅是编辑的一些技术性工作。《辽史补注》博览旁收,涉及诸多专业问题的探讨,为此我们还特意邀请了外审专家对书稿进行学术把关。
    周思永先生年事已高,书稿的出版后来主要由陈述先生的小女儿陈正女士与我对接。陈正老师对我的工作提供了很多支持,在稿件处理上,充分信任书局的专业程度,并没有因为我是一个初出茅庐的编辑而有任何质疑。相反,还耐心为我讲述陈述先生的治学经历和态度,提供了很多资料,让我更深入地了解到这部巨著的来之不易。为了书前的插图,陈老师带着珍贵的手稿和老照片多次往返书局,拳拳之心,令人感动。她说这是父亲一辈子的心血,希望可以有益于后学。
    在众人的努力下,《辽史补注》现在终于面世。我想,这是对陈述先生最好的纪念。
    (作者为中华书局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