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州 叶真铭 在中国古代,乌龟被视为一种神圣的祥瑞之物,跟龙、凤、麟三者并称“四灵”或“四神”,备受人们崇拜。远古时期,龟甲曾经和贝壳、珠玉一样,作为实物货币使用,在市场交易中发挥交换媒介的作用。西汉武帝时期铸造的“白金三品”货币中也有一种仿龟甲形状、呈椭圆形的龟币。 西汉武帝即位后,由于连年征伐,开拓疆土,国家财政空前困窘,其中军费开支最为庞大,同时中央政府与拥有大量财富的诸侯们的矛盾日益尖锐化,于是汉武帝听从御史大夫张汤的建议,以“检约奸邪恶”“摧浮淫并兼之徒”为名进行货币改制,发行三铢钱,同时铸造“白金三品”货币,解决财政危机,弥补用度不足,并以此来削弱诸侯实力,强化中央集权。“白金三品”始铸于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此事在《史记·平准书》《汉书·食货志》中均有记载:“于是天子与公卿议,更造钱币以澹用,而摧浮淫并兼之徒。是时禁苑有白鹿而少府多银锡”“又造银锡为白金。以为天用莫如龙,地用莫如马,人用莫如龟,故白金三品:其一曰重八两,圜之,其文龙,名‘白撰’,直三千;二曰以重差小,方之,其文马,直五百;三曰复小,椭之,其文龟,直三百。令县官销半两钱,更铸三铢钱,重如其文。盗铸诸金钱罪皆死,而吏民之犯者不可胜数。” 根据史籍记载,“白金三品”是以银锡铸造的镌有龙、马、龟纹样的三种货币的总称。这三种货币形态各异,龙币为圆形,重141克,径55.2、高13.5毫米。其正面凸起,纹饰为一长嘴、独角、长脖的腾云驾雾之飞龙。背面内凹,周沿有一圈铭文,铭文译读尚未取得一致意见,中间有两个方形戳记,戳记铭文为“少”字。马币形状约为正方形,重20克左右,边长30毫米左右, 厚2毫米左右。正面是一马纹图案,这匹马挺胸昂首,三蹄着地,一蹄抬起,神采奕奕、气势昂然。钱背略凹,有一个5×5毫米的方形戳记,戳记铭文为“少”字。龟币为椭圆形,重12克,正面纹饰为鳞甲状,上有一个方形戳记,其铭文为“少”字,背面平,有似篆字样图形。这三品钱上都有方形戳记,铭文为“少”字,一般认为“少”为“少府”之意,标明这类钱币是由西汉王朝掌管皇室财政、铸钱的机构“少府”统一铸造的,正好印证了《史记·平准书》《汉书·食货志》等史书所记载“少府”造“白金三品”的史事。 现今发现的“白金三品”货币(包括龟币)多为铅质或陶质,而根据史书记载“白金三品”是以银锡铸造的,因此长期以来钱币收藏界对西汉铸造发行的“白金三品”货币材质主要成分问题存在争议。《收藏界》2013年第4期有文章披露,近年陕西西安市北郊已改道干涸的渭河古渡桥下出土一枚龟纹银币,呈椭圆形,下端有浇注遗痕,长40、宽21、厚处3.1毫米,重10克。银币正面(图1)呈圆弧状,中间较厚,边缘薄,表面有蜂窝状龟纹,并有一“少”字印记。银币背面(图2)有两个篆字,钱币学家、古文字学家黄锡全曾撰文释读为“垂光”,并论证“垂光”为:光辉普照,恩泽人间之意。西安龟形银币的发现,可称得上是钱币界的重大发现,使西汉“白金三品”千年之谜,及多年的西汉“白金三品”币材之争尘埃落定。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根据史书记载“白金三品”是以银锡铸造的,因此“白金三品”银质龟币是当时真正的“白金三品”龟币,出土或民间发现的铅质、陶质的“白金三品”龟币都不过是仿造的殉葬品或当时民间的伪造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