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京族海洋文化遗产活态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海洋文化遗产生存环境遭到破坏 原本生长于浅海中的红树林因为修建大堤、填海造陆遭到了破坏。原本京族三岛海螺、海蟹、海虾及海鱼丰富,随着近年来京族三岛大量土地与滩岸被破坏,产量越来越低。现代海水养殖业效率较传统渔猎方式更高,但京族浅海渔猎与加工却难再见。滩涂植被破坏致生产方式变革,京族人开始转向从事海产品原购运销、餐饮服务、旅游住宿、边境贸易等经济效益更好的行业。 东兴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在岛上兴建了许多娱乐设施,诸如星级酒店、网吧、超市、酒吧、饮食餐馆等服务外来旅游人员的场所,各家各户也实现了全面家电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然而这种重经济发展、轻文化保护的发展方式使当地传统建筑物渐渐消失。 缘于京族聚居地理位置优越,当地村民既可靠捕鱼谋生,也可做边贸生意赚钱,赚钱相对容易。加上国家对京族持续性的政策与资金支持,与过去相比,生活条件获得了极大改善。而在京族三岛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背景下,京族过去“靠海吃海”的生产生活习惯完全被现代化生活习惯取代,京族的海洋文化也开始逐渐失去了以往的传承环境。 (二)海洋文化遗产依存的文化景观渐失 一栋栋的小洋楼、一排排的海水养殖场、一座座精美的酒店,给京族的海洋文化生活模式造成了巨大冲击。现代化产业挤压了京族传统海洋文化生活模式的空间,传统的种植业以及浅海渔业不再是京族人经济与文化生活的支柱。京族特有的传统服饰也被现代服装所代替,游客期待看到的京族原生态景观不再现。传统海洋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所需的文化景观渐失。 以前的渔村只能从京族生态博物馆保存的影像中了解,但影像反映的文化只是其中一部分,并不能完整地将渔村文化的精髓表现出来。很多极具京族特色的房屋消失在时代发展的潮流里,“石条瓦屋”荒废现象大量存在,传统建筑物遭到拆除,其中附着的文化也随之消失,传统文化生存与发展的土壤被破坏,不利于京族传统海洋文化的活态保护。[9](P58) (三)人文环境不利于传承队伍培养 传承人是京族海洋文化遗产的核心问题,因为只有通过人的能动性才得以传承。互联网兴起后,流行文化、娱乐文化与外来文化改变了京族三岛的人文环境,现代文明中娱乐性、创新性内容极大影响了京族群众的生活方式、价值理念与文化习惯。传统服饰、传统饮食、传统建筑等逐渐异化甚至消失。过去,京族三岛每年都会对唱山歌,沟尾村、山心村还在2。世纪80年代建立了专业的对歌大厅。互联网、手机等的普及,过去以歌会友、以歌传情的社交模式渐失。日趋丰富的娱乐方式与便利的社交手段,使京族海洋文化失去了生存的土壤,被人文环境不断侵蚀、消磨,绝大部分的京族青年人已经不会唱民族歌曲,热衷歌坪的只剩下少数京族中老年人,而京族的传统歌舞在年轻人眼中也等同于为了表演给游客欣赏的生财之道。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喃字,青年人也并不了解。哈节也正在被京族年轻一代简化,传统哈节唱哈原本分为三角,由2名哈妹(又称桃姑)唱,一名哈哥(琴公)进行拨琴伴奏;而如今哈唱仅有哈妹独唱,形式简单而乏味;唱的内容即有传统曲目,也有唱红歌等,传统节目变了调,祭祀中的哈唱被删改或简化,其传统文化地位遭到削弱。会演奏独弦琴的京族人已是凤毛麟角。青年人对本民族文化节缺乏认同,认为传统海洋文化是“过时”并“会被人所取笑”的,人文环境不利于传承队伍培养。 另外,边境旅游渐趋成熟的防城港市,管理体制机制相对滞后,现有旅游管理制度越来越无法适应边境旅游日趋红火的趋势;边境旅游产业发育不充分等问题都影响了京族海洋文化遗产活态保护。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