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传播内容综合化 1. 处于民族文化资源富矿区,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过程体现综合传播的特点。 德宏州建立了近400项民族文化保护名录,傣族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子项目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德宏州还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2项、省级非遗项目16项、州级非遗项目97项、县级非遗项目67项。此外,有《萨缅帕拉乌》等精品文艺书籍百余部,有“一寨两国”等边疆旅游文化、多民族特色饮食文化、傣族泼水节等民族节庆文化,有中缅民族民俗文化馆等文化场所,有傣剧名家万小散、“孔雀王子”约相等民族文化名人。德宏州在民族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十分注重通过各种节庆活动来调动各类民族文化资源,对内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对外展示民族文化魅力。如在泼水节节庆活动中,既有图文影像展示,又有舞乐表演,还有民族工艺产品展销会,泼水节活动综合运用了多种民族文化传播方法。 2. 传播内容注重直观性、参与感强的民族“民间乐舞”。 民间乐舞是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精粹”的集中体现。由于历史原因,西南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常常通过民族民间乐舞以及手工艺如刺绣、蜡染、竹编等易于传习的生活事项进行传承与传播。具有民族特色的乐舞在承载民族记忆和传播民族文化上位居前列。以“目瑙纵歌”为例,它通过传者与受者的共同参与,向外界集中展现了景颇族独特而丰富的文化事项。如,族群起源“走线图”表现民族迁徙的艰辛;宗教信仰仪式前的祭祀活动呈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信仰;景颇族崇尚双数,“目瑙纵歌”一般跳双倍次数;女子身穿缀饰银泡的上衣和红黑色筒裙,男子佩戴景颇族长刀等等。较之于图文影像等传播方式,民族民间乐舞的传播效果更好。 (三)传播方式立体化 跨境民族文化传播的方式呈现出立体化特点。各种实体传播以常态化形式融入德宏州的宣传事务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德宏州民族文化对外宣传工作的重点(如历次大型节会的外宣工作部署安排)以及普通群众传习民族文化、庆祝民族节日的展示平台(如泼水节对民族新年、民族仪式、民族乐舞、民族服饰、民族特产等的集中传播)。实体传播不仅是民族文化传播的方式,也为各级媒体提供了新闻事件与报道线索,生成了各种形式与体裁的符码传播。 (四)传播范围层次化 目前德宏州跨境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范围有三个层次。处于核心层的是国界线附近地区即德宏州全境以及周边的保山等地,缅甸北部的掸邦、克钦邦等地。在这一区域内,边民过境便捷、文化同源、交流顺畅,文化传播行为相对直接,传播效果最好。尤其是实体传播因其参与性强而为大众所喜爱。处于外围层的是云南省其他地区以及缅甸其他地区。德宏州通过主动报道、邀请云南驻州各类媒体以及缅甸媒体参与报道的方式,通过提供新闻线索、供给新闻稿件及作品或者联合制作影像作品等形式,主要以符码传播方式来宣传民族文化。第三个层次为扩散层,即通过互联网、视听客户端、全球性媒体以及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民族学术团体及移居世界各地的民族群众来实现更广泛的的文化宣传。 (责任编辑:admin) |